【煮酒论史篇】 后汉官制

作者:locoo回复日期:2003-11-1412:34:10

百官一

太傅 太尉 司徒 司空 将军

汉之初兴,承继大乱,兵不及戢,法度草创,略依秦制,后嗣因循。至

景帝,感吴楚之难,始抑损诸侯王。及至武帝,多所改作,然而奢广,民用匮乏

。世祖中兴,务从节约,并官省职,费减亿计,所以补复残缺,及身未改,而四

海从风,中国安乐者也。

昔周公作《周官》,分职著明,法度相持,王室虽微,犹能久存。今其

遗书,所以观周室牧民之德既至,又其有益来事之范,殆未有所穷也。故新汲令

王隆作《小学汉官篇》,诸文倜说,较略不究。唯班固著《百官公卿表》,记汉

承秦置官本末,讫于王莽,差有条贯;然皆孝武奢广之事,又职分未悉。世祖节

约之制,宜为常宪,故依其官簿,粗注职分,以为《百官志》。凡置官之本及中

兴所省,无因复见者,既在《汉书·百官表》,不复悉载。

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世祖以卓茂为太傅,薨,因省。

其后每帝初即位,辄置太傅录尚书事,薨,辄省。

太尉,公一人。本注曰:掌四方兵事功课,岁尽即奏其殿最而行赏罚。

凡郊祀之事,掌亚献;大丧则告谥南郊。凡国有大造大疑,则与司徒、司空通而

论之。国有过事,则与二公通谏争之。世祖即位,为大司马。建武二十七年,改

为太尉。

长史一人,千石。本注曰:署诸曹事。

掾史属二十四人。本注曰:《汉旧注》东西曹掾比四百石,余掾比三百

石,属比二百石,故曰公府掾,比古元士三命者也。或曰,汉初掾史辟,皆上言

之,故有秩比命士,其所不言,则为百石属。其后皆自辟除,故通为百石云。西

曹主府史署用。东曹主二千石长史迁除及军吏。户曹主民户、祠祀、农桑。奏曹

主奏议事。辞曹主辞讼事。法曹主邮驿科程事。尉曹主卒徒转运事。贼曹主盗贼

事。决曹主罪法事。兵曹主兵事。金曹主货币、盐、铁事。仓曹主仓谷事。黄阁

主簿录省从事。

令史及御属二十三人。本注曰:《汉旧注》公令史百石,自中兴以后,

注不说石数。御属主为公卿。阁下令史主阁下威仪事。记室令史主上章表报书记

。门令史主府门。其余令史,各典曹文书。

司徒,公一人。本注曰:掌人民事。凡教民孝悌、逊顺、谦俭,养生送

死之事,则议其制,建其度。凡四方民事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

祀之事,掌省牲视氵翟,大丧则掌奉安梓宫。凡国有大疑大事,与太尉同。世祖

即位,为大司徒,建武二十七年,去“大”。

长史一人,千石。掾属三十一人。令史及御属三十六人。本注曰:世祖

即位,以武帝故事置司直,居丞相府,助督录诸州,建武十八年省也。

司空,公一人。本注曰: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

,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

,掌扫除、乐器,大丧则掌将校复土。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世祖

即位,为大司空,建武二十七年,去“大”。

属长史一人,千石。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四十二人。主

将军,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

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

初,武帝以卫青数征伐有功,以为大将军,欲尊宠之。以古尊官唯有三

公,皆将军始自秦、晋,以为卿号,故置大司马官号以冠之。其后霍光、王凤等

皆然。成帝绥和元年,赐大司马印绶,罢将军官。世祖中兴,吴汉以大将军为大

司马,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公下,及前、后、左、右杂号将军众多,皆主征

伐,事讫皆罢。明帝初即位,以弟东平王苍有贤才,以为骠骑将军;以王故,位

在公上,数年后罢。章帝即位,西羌反,故以舅马防行车骑将军征之,还后罢。

和帝即位,以舅窦宪为车骑将军,征匈奴,位在公下;还复有功,迁大将军,位

在公上;复征西羌,还免官,罢。安帝即位,西羌寇乱,复以舅邓骘为车骑将军

征之,还迁大将军,位如宪,数年复罢。自安帝政治衰缺,始以嫡舅耿宝为大将

军,常在京都。顺帝即位,又以皇后父、兄、弟相继为大将军,如三公焉。

长史、司马皆一人,千石。本注曰:司马主兵,如太尉。从事中郎二人

,六百石。本注曰:职参谋议,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三十一人。本注曰:

此皆府员职也。又赐官骑三十人及鼓吹。

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

,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曲下有屯,屯长一人,比二百

石。其不置校尉部,但军司马一人。又有军假司马、假候,皆为副贰。其别营领

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各随时宜。门有门侯。其余将军,置以征伐,无员职,

亦有部曲、司马、军候以领兵。其职吏部集各一人,总知营事。兵曹掾史主兵事

器械。禀假掾史主禀假禁司。又置外刺、刺奸,主罪法。

明帝初置度辽将军,以卫南单于众新降有二心者,后数有不安,遂为常

守。

百官二

太常 光禄勋 卫尉 太仆 廷尉 太鸿胪

太常,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礼仪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礼仪

;及行事,常赞天子。每选试博士,奏其能否。大射、养老、大丧,皆奏其礼仪

。每月前晦,察行陵庙。丞一人,比千石。六百石。本注曰:掌凡行礼及祭祀小

事,总署曹事。其署曹掾史,随事为员,诸卿皆然。

太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天时、星历。凡岁将终,奏新年历。

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凡国有瑞应、灾异,掌记之。丞

一人。明堂及灵台丞一人,二百石。本注曰:二丞,掌守明堂、灵台。灵台掌候

日月星气,皆属太史。

博士祭酒一人,六百石。本仆射,中兴转为祭酒。博士十四人,比六百

石。本注曰:《易》四,施、孟、梁丘、京氏。《尚书》三,欧阳、大小夏侯氏

。《诗》三,鲁、齐、韩氏。《礼》二,大小戴氏。《春秋》二,《公羊》严、

颜氏。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本四百石,宣帝增秩。

太祝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凡国祭祀,掌读祝及迎送神。丞一人。

本注曰:掌祝小神事。

太宰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宰工鼎俎馔具之物。凡国祭祀,掌陈

馔具。丞一人。

大予乐令一人,本注曰:掌伎乐。凡国祭祀,掌请奏乐,及大飨用乐,

掌其陈序。丞一人。

高庙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守庙,掌案行扫除。无丞。

世祖庙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如高庙。

先帝陵,每陵园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守陵园,案行扫除。丞

及校长各一人。本注曰:校长,主兵戎盗贼事。

先帝陵,每陵食官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望晦时节祭祀。主

右属太常。本注曰:有祠祀令一人,后转属少府。有太卜令,六百石,

后省并太史。中兴以来,省前凡十官。

光禄勋,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宿卫宫殿门户,典谒署郎更直

执戟,宿卫门户,考其德行而进退之。郊祀之事,掌三献。丞一人,比千石。

五官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五官郎。五官中郎,比六百石

。本注曰:无员。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无员。五官郎中,比三百石。

本注曰:无员。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唯议郎不在直中

左中郎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左署郎。中郎,比六百石。侍郎,比

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皆无员。

右中朗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右署郎。中朗,比六百石。侍郎,比

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皆无员。

虎贲中朗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虎贲宿卫。左右仆射、左右陛长各

一人,比六百石。本注曰:仆射,主虎贲郎习射。陛长,主直虎贲,朝会在殿中

。虎贲中郎,比六百石。虎贲侍郎,比四百石。虎贲郎中,比三百石。节从虎贲

,比二百石。本注曰:皆无员。掌宿卫侍从。自节从虎贲久者转迁,才能差高至

中郎。

羽林中郎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羽林郎。羽林郎,比三百石。本注

曰:无员。掌宿卫侍从。常选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六郡良家

补。本武帝以便马从猎,还宿殿陛岩下室中,故号岩郎。

羽林左监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羽林左骑。丞一人。

羽林右监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羽林右骑。丞一人。

奉车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掌御乘舆车。

驸马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掌驸马。

骑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本监羽林骑。

光禄大夫,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凡大夫、议郎皆掌顾问应对,无

常事,唯诏令所使。凡诸国嗣之丧,则光禄大夫掌吊。

太中大夫,千石。本注曰:无员。

中散大夫,六百石。本注曰:无员。

谏议大夫,六百石。本注曰:无员。

议郎,六百石,本注曰:无员。

谒者仆射一人,比千石。本注曰:为谒者台率,主谒者,天子出,奉引

。古重习武,有主射以督录之。故曰仆射。常侍谒者五人,比六百石。本注曰:

主殿上时节威仪。谒者三十人。其给事谒者,四百石。其灌谒者郎中,比三百石

。本注曰:掌宾赞受事,及上章报问。将、大夫以下之丧,掌使吊。本员七十人

,中兴但三十人。初为灌谒者,满岁为给事谒者。

右属光禄勋。本注曰:职属光禄者,自五官将至羽林右监,凡七署。自

奉车都尉至谒者,以文属焉。旧有左右曹,秩以二千石,上殿中,主受尚书奏事

,平省之。世祖省,使小黄门郎受事,车驾出,给黄门郎兼。有请室令,车驾出

,在前请所幸,徼车迎白,示重慎。中兴但以郎兼,事讫罢,又省车、户、骑凡

三将,及羽林令。

卫尉,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宫门卫士,宫中徼循事。丞一人

,比千石。

公车司马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宫南阙门,凡吏民上章,四方贡

献,及征诣公车者。丞、尉各一人。本注曰:丞选晓讳,掌知非法。尉主阙门兵

禁,戒非常。

南宫卫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南宫卫士。丞一人。

北宫卫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北宫卫士。丞一人。

左右都候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剑戟士,徼循宫及天子有所收考

。丞各一人。

宫掖门,每门司马一人,比千石。本注曰:南宫南屯司马,主平城门;

宫门苍龙司马,主东门;玄武司马,主玄武门;北屯司马,主北门;北宫硃爵司

马,主南掖门;东明司马,主东门;朔平司马,主北门:凡七门。凡居宫中者,

皆有口籍于门之所属。宫名两字,为铁印文符,案省符乃内之。若外人以事当入

,本官长史为封C97D传;其有官位,出入令御者言其官。

右属卫尉。本注曰:中兴省旅贲令,卫士一人丞。

太仆,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车马。天子每出,奏驾上卤簿,

用大驾则执御。丞一人,比千石。

考工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作兵器弓弩刀铠之属,成则传执金吾

入武库,及主织绶诸杂工。左右丞各一人。

车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乘舆诸车。丞一人。

未央厩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乘舆及厩中诸马。长乐厩丞一人。

1 右属太仆。本注曰:旧有六厩,皆六百石令,中兴省约,但置一厩。后

置左骏令、厩,别主乘舆御马,后或并省。又有牧师范,皆令官,主养马,分在

河西六郡界中,中兴皆省,唯汉阳有流马菀,但以羽林郎监领。

廷尉,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平狱,奏当所应。凡郡国谳疑罪

,皆处当以报。正、左监各一人。左平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平决诏狱。

右属廷尉。本注曰:孝武帝以下,置中都官狱二十六所,各令长名世祖

中兴皆省,唯廷尉及雒阳有诏狱。

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诸侯及四方归义蛮夷。其郊庙

行礼,赞导,请行事,既可,以命群司。诸王入朝,当郊迎,典其礼仪。及郡国

上计,匡四方来,亦属焉。皇子拜王,赞授印绶。及拜诸侯、诸侯嗣子及四方夷

狄封者,台下鸿胪召拜之。王薨则使吊之,及拜王嗣。丞一人。比千石。

大行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诸郎。丞一人。治礼郎四十七人。

右属大鸿胪。本注曰:承秦有典属国,别主四方夷狄朝贡侍子,成帝时

省并大鸿胪。中兴省驿官、别火二令、丞,及郡邸长、丞,但令郎治郡邸。

百官三

宗正 大司农 少府知

宗正,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

远近,郡国岁因计上宗室名籍。若有犯法当髡以上,先上诸宗正,宗正以闻,乃

报决。丞一人,比千石。

诸公主,每主家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三百石。本注曰:其余属吏

增减无常。

右属宗正。本注曰:中兴省都司空令、丞。

大司农,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诸钱谷金帛诸货币。郡国四时

上月旦见钱谷簿,其逋未毕,各具别之。边郡诸官请调度者,皆为报给,损多益

寡,取相给足。丞一人,比千石。部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部丞主帑藏。

太仓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受郡国传漕谷。丞一人。

平准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知物贾,主练染,作采色。丞一人。

导官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舂御米及作乾E05F。导,择也。丞一

人。

司农右属大司农。本注曰:郡国盐官、铁官本属司农,中兴皆属郡县。

又有廪牺令,六百石,掌祭祀牺牲雁鹜之属。及雒阳市长、荥阳敖仓官,中兴皆

属河南尹。余均输等皆省。

少府,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

。丞一人,比千石。

太医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诸医。药丞、方丞各一人。本注曰:

药丞主药。方丞主药方。

太官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御饮食。左丞、甘丞、汤官丞、果丞

各一人。本注曰:左丞主饮食。甘丞主膳具。汤官丞主酒。果丞主果。

守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御纸笔墨及尚书财用诸物及封泥。丞

一人。

上林苑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苑中禽兽。颇有民居,皆主之。捕

得其兽送太官。丞、尉各一人。

侍中,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掌侍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法

驾出,则多识者一人参乘,余皆骑在乘舆车后。本有仆射一人,中兴转为祭酒,

或置或否。

中常侍,千石。本注曰:宦者,无员。后增秩比二千石。掌侍左右,从

入内宫,赞导内众事,顾问应对给事。

黄门侍郎,六百石。本注曰:无员。掌侍从左右,给事中,关通中外。

及诸王朝见于殿上,引王就坐。

小黄门,六百石。本注曰:宦者,无员。掌侍左右,受尚书事。上在内

宫,关通中外及中宫已下众事。诸公主及王太妃等有疾苦,则使问之。

黄门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省中诸宦者。丞、从丞各一人

。本注曰:宦者。从丞主出入从。

黄门署长、画室署长、玉堂署长各一人。丙署长七人。皆四百石,黄绶

。本注曰:宦者。各主中宫别处。古

中黄门冗从仆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黄门冗从。居则宿

卫,直守门户;出则骑从,夹乘舆车。主

中黄门,比百石。本注曰:宦者,无员。后增比三百石。掌给事禁中。

掖庭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掌后宫贵人采女事。左右丞、暴

室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暴室丞主中妇人疾病者,就此室治;其皇后、贵人

有罪,亦就此室。

永巷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官婢侍使。丞一人。本注曰:

宦者。

御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官婢作中衣服及补浣之属。丞

、织室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

祠祀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典中诸小祠祀。丞一人。本注曰:宦者

钩盾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诸近池苑囿游观之处。丞、永

安丞各一人,三百石。本注曰:宦者。永安,北宫东北别小宫名,有园观。苑中

丞、果丞、鸿池丞、南园丞各一人,二百石。本注曰:苑中丞主苑中离官。果丞

主果园。鸿池,池名,在雒阳东二十里。南园在雒水南。濯龙监、直里监各一人

,四百石。本注曰:濯龙亦园名,近北宫。直里亦园名也,在雒阳城西南角。

中藏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中币帛金银诸货物。丞一人。

内者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宫中布张诸亵物。左右丞各一人。

尚方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上手工作御刀剑诸好器物。丞一人。

尚方令一人,千石。本注曰:承秦所置,武帝用宦者,更为中书谒者令

,成帝用士人,复故。掌凡选署及奏下尚书曹文书众事。古

尚书仆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署尚书事,令不在则奏下众事。

尚书六人,六百石。本注曰:成帝初署尚书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尚

书主公卿事,二千石曹尚书主郡国二千石事,民曹尚书主凡吏上书事,客曹尚书

主外国夷狄事。世祖承遵,后分二千石曹,又分客曹为南主客曹、北主客曹,凡

六曹。左右丞各一人,四百石。本注曰:掌录文书期会。左丞主吏民章报及驺伯

史。右丞假署印绶及纸笔墨诸财用库藏。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本注曰:一曹

有六人,主作文书起草。令史十八人,二百石。本注曰:曹有三,主书。后增剧

曹三人,合二十一人。

符节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为符节台率,主符节事。凡遣使掌授节

。尚符玺郎中四人。本注曰:旧二人在中,主玺及虎符、竹符之半者。符节令史

,二百石。本注曰:掌书。

御史中丞一人,千石。本注曰:御史大夫之丞也。旧别监御史在殿中,

密举非法。及御史大夫转为司空,因别留中,为御史台率,后又属少府。治书侍

御史二人,六百石。本注曰:掌选明法律者为之。凡天下诸谳疑事,掌以法律当

其是非。侍御史十五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察举非法,受公卿群吏奏事,有违

失举劾之。凡郊庙之祠及大朝会、大封拜,则二人监威仪,有违失则劾奏。

兰台令史,六百石。本注曰:掌奏及印工文书。

右属少府。本注曰:职属少府者,自太医、上林凡四官。自侍中至御史

,皆以文属焉。承秦,凡山泽陂池之税,名曰禁钱,属少府。世祖改属司农,考

工转属太仆,都水属郡国。孝武帝初置水衡都尉,秩比二千石,别主上林苑有离

官燕休之处,世祖省之,并其职于少府。每立秋貙刘之日,辄暂置水衡都尉,事

讫乃罢之。少府本六丞,省五。又省汤官、织室令,置丞。又省上林十池监,胞

人长丞,宦者、昆台、佽飞三令,二十一丞。又省水衡属官令、长、丞、尉二十

余人。章和以下,中官稍广,加尝药、太官、御者、钩盾、尚方、考工、别作监

,皆六百石,宦者为之,转为兼副,或省,故录本官

百官四

执金吾 太子太傅 大长秋 太子少傅 将作大匠 城门校尉 北军中候 司隶校尉

执金吾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绕行

宫外,及主兵器。吾犹御也。丞一人,比千石。缇骑二百人。本注曰:无秩,比

吏食奉。

武库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兵器。丞一人。

右属执金吾。本注曰:本有式道、左右中候三人,六百石。车驾出,掌在前清道

,还持麾至宫门,宫门乃开。中兴但一人,又不常置,每出,以郎兼式道候,事

已罢,不复属执金吾。又省中垒、寺互、都船令、丞、尉及左右京辅都尉。

太子太傅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职掌辅导太子。礼如师,不领官属

大大长秋一人,二千石。本注曰:承秦将行,宦者。景帝更为大长秋,

或用士人。中兴常用宦者,职掌奉宣中宫命。凡给赐宗亲,及宗亲当谒见者关通

之,中宫出则从。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

二中宫仆一人,千石。本注曰:宦者。主驭。本注曰:太仆,秩二千石

,中兴省“太”,减秩千石,以属长秋。

中宫谒者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中宫谒者三人,四百石。本

注曰:宦者。主报中章。

中宫尚书五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文书。

中宫私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藏币帛诸物,裁衣被补

浣者皆主之。丞一人。本注曰:宦者。

中宫永巷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宫人。丞一人。本注曰:

宦者。

中宫黄门冗从仆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黄门冗从。

中宫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宫请署天子数。女骑六人

,丞、复道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复道丞主中阁道。

中宫药长一人,四百石。本注曰:宦者。

右属大长秋。本注曰:承秦,有詹事一人,位在长秋上,亦宦者,主中

诸官。成帝省之,以其职并长秋。是后皇后当法驾出,则中谒、中宦者职吏权兼

詹事奉引,讫罢。宦者诛后,尚书选兼职吏一人奉引云。其中长信、长乐宫者,

置少府一人,职如长秋,及余吏皆以宫名为号,员数秩次如中宫。本注曰:帝祖

母称长信宫,故有长信少府,长乐少府,位在长秋上,及职吏皆宦者,秩次如中

宫。长乐又有卫尉,仆为太仆,皆二千石,在少府上。其崩则省,不常置。

太子少傅,二千石。本注曰:亦以辅导为职,悉主太子官属。

太子率更令一人,千石。本注曰:主庶子、舍人更直,职似光禄。

太子庶子,四百石。本注曰:无员,如三署中郎。

太子舍人,二百石。本注曰:无员,更直宿卫,如二署郎中。

太子家令一人,千石。本注曰: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太子仓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仓谷。

太子食官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饮食。

太子仆一人,千石。本注曰:主车马,职如太仆。

太子厩长一人,四百石。本注曰:主车马。

太子门大夫,六百石。本注曰:《旧注》云职比郎将。旧有左右户将,

别主左右户直郎,建武以来省之。

太子中庶子,六百石。本注曰:员五人,职如侍中。

太子洗马,比六百石。本注曰:《旧注》云员十六人,职如谒者。太子

出,则当直者在前导威仪。

太子中盾一人,四百石。本注曰:主周卫徼循。

太子卫率一人,四百石。本注曰:主门卫士。

右属太子少傅。本注曰:凡初即位,未有太子,官属皆罢,唯舍人不省,领属少

府。

将作大匠一人,二千石。本注曰:承秦,曰将作少府,景帝改为将作大

匠。掌修作宗庙、路寝、宫室、陵园木土之功,并树桐梓之类列于道侧。丞一人

,六百石。

左校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左工徒。丞一人。

右校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右工徒。丞一人。

右属将作大匠。斋

城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雒阳城门十二所。

司马一人,千石。本注曰:主兵城门。每门候一人,六百石。本注曰:

雒阳城十二门,其正南一门曰平城门,北宫门属卫尉。其余上西门,雍门,广阳

门,津门,小苑门,开阳门,BD2A门,中东门,上东门,穀门,夏门,凡十二门

右属城门校尉。

北军中候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监五营。

屯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卫兵。司马一人,千石。

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卫兵。司马一人,千石。

步兵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卫兵。司马一人,千石。

长水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卫兵。司马、胡骑司马各一人

,千石。本注曰:掌宿卫,主乌桓骑。

射声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卫兵。司马一人,千石。

右属北军中候。本注曰:旧有中垒校尉,领北军营垒之事。有胡骑、虎贲校尉,

皆武帝置。中兴省中垒,但置中候,以监五营。胡骑并长水。虎贲主轻车,并射

声。

百石凡中二千石,丞比千石。真二千石,丞、长史六百石。比二千石,

丞比六百石。令、相千石,丞、尉四百石;其六百石,丞、尉三百石。长、相四

百石及三百石,丞、尉皆二百石。诸侯、公主家丞,秩皆比百石。诸边鄣塞尉、

诸陵校尉长,皆二百石。有常例者不署秩。古

司隶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孝武帝初置,持节,掌察举百官以

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元帝去节,成帝省,建武中复置,并领一州。从事史十

二人。本注曰:都官从事,主察举百官犯法者。功曹从事,主州选署及众事。别

驾从事,校尉行部则奉引,录众事。簿曹从事,主财谷簿书。其有军事,则置兵

曹从事,主兵事。其余部郡国从事,每郡国各一人,主督促文书,察举非法,皆

州自辟除,故通为百石云。假佐二十五人。本注曰:主簿录阁下事,省文书。门

亭长主州正。门功曹书佐主选用。《孝经》师主监试经。《月令》师主时节祠祀

。律令师主平法律。簿曹书佐主簿书。其余都官书佐及每郡国,各有典郡书佐一

人,各主一郡文书,以郡吏补,岁满一更。司隶所部郡七。

河南尹一人,主京都,特奉朝请。其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人,汉

初都长安,皆秩中二千石,谓之三辅。中兴都雒阳,更以河南郡为尹,以三辅陵

庙所在,不改其号,但减其秩。其余弘农、河内、河东三郡。其置尹,冯翊、扶

风及太守丞奉之本位,在《地理志》。

百官五

州郡 县乡 亭里 匈奴中郎将 乌桓校尉 护羌 校尉 王国 宋卫国 列侯 关内侯

四夷国 百官奉

外十二州,每州刺史一人,六百石。本注曰:秦有监御史,监诸郡,汉

兴省之,但遣丞相史分刺诸州,无常官。孝武帝初置刺史十三人,秩六百石。成

帝更为牧,秩二千石。建武十八年,复为刺史,十二人各主一州,其一州属司隶

校尉。诸州常以八月巡行所部郡国,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都奏事,中兴

但因计吏。

皆有从事史、假佐。本注曰:员职略与司隶同,无都官从事,其功曹从

事为治中从事。

豫州部郡国六,冀州部九,兗州部八,徐州部五,青州部六,荆州部七

,扬州部六,益州部十二,凉州部十二,并州部九,幽州部十一,交州部七,凡

九十八。其二十七王国相,其七十一郡太守。其属国都尉。属国,分郡离远县置

之,如郡差小,置本郡名。世祖并省郡县四百余所,后世稍复增之。

凡州所监都为京都,置尹一人,二千石,丞一人,每郡置太守一人,二

千石,丞一人。郡当边戍者,丞为长史。王国之相亦如之。每属国置都尉一人,

比二千石,丞一人。本注曰:凡郡国皆掌治民,进贤劝功,决讼检奸。常以春行

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最。

岁尽遣吏上计。并举孝廉,郡口二十万举一人。尉一人,典兵禁,备盗贼,景帝

更名都尉。武帝又置三辅都尉各一人,讥出入。边郡置农都尉,主屯田殖谷。又

置属国都尉,主蛮夷降者。中兴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役

。省关都尉,唯边郡往往置都尉及属国都尉,稍有分县,治民比郡。安帝以羌犯

法,三辅有陵园之守,乃复置右扶风都尉,京兆虎牙都尉。皆置诸曹掾史。本注

曰:诸曹略如公府曹,无东西曹。有功曹史,主选署功劳。有五官掾,署功曹及

诸曹事。其监属县,有五部督邮,曹掾一人。正门有亭长一人。主记室史,主录

记书,催期会。无令史。阁下及诸曹各有书佐,干主文书。

属官,每县、邑、道,大者置令一人,千石:其次置长,四百石;小者

置长,三百石;侯国之相,秩次亦如之。本注曰:皆掌治民,显善劝义,禁奸罚

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

凡县主蛮夷曰道。公主所食汤沐曰邑。县万户以上为令,不满为长。侯

国为相。皆秦制也。丞各一人。尉大县二人,小县一人。本注曰:丞署文书。典

知仓狱。尉主盗贼。凡有贼发,主名不立,则推索行寻,案察奸宄,以起端绪。

各署诸曹掾史。本注曰:诸曹略如郡员,五官为廷掾,监乡五部,春夏为劝农掾

,秋冬为制度掾。

乡置有秩、三老、游徼。本注曰: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掌一乡人;

其乡小者,县置啬夫一人。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

其差品。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

,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游徼掌徼循,禁司奸盗。又有乡佐,属乡,主民收赋

税。

亭有亭长,以禁盗贼。本注曰:亭长,主求捕盗贼,承望都尉。

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

,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

边县有障塞尉。本注曰:掌禁备羌夷犯塞。其郡有盐官、铁官、工官、

都水官者,随事广狭置令、长及丞,秩次皆如县、道,无分士,给均本吏。本注

曰:凡郡县出盐多者置盐官,主盐税。出铁多者置铁官,主鼓铸。有工多者置工

官,主工税物。有水池及鱼利多者置水官,主平水收渔税。在所诸县均差吏更给

之。置吏随事,不具县员。

使匈奴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护南单于。置从事二人,有

事随事增之,掾随事为员。护羌、乌桓校尉所置亦然。

护乌桓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乌桓胡。

护羌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西羌。

皇子封王,其郡为国,每置傅一人,相一人,皆二千石。本注曰:傅主

导王以善,礼如师,不臣也。相如太守。其长史,如郡丞。

汉初立诸王,因项羽所立诸王之制,地既广大,且至千里。又其官职,

傅为太傅,相为丞相,又有御史大夫及诸卿,皆秩二千石,百官皆如朝廷。国家

唯为置丞相,其御史大夫以下皆自置之。至景帝时,吴、楚七国恃其国大,遂以

作乱,几危汉室。及其诛灭,景帝惩之,遂令诸王不得治民,令内史主治民,改

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武帝改汉内史、中尉、郎

中令之名,而王国如故,员职皆朝廷为署,不得自置。至成帝省内史治民,更令

相治民,太傅但曰傅。

中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职如郡都尉,主盗贼。郎中令一人,仆

一人,皆千石。本注曰:郎中令掌王大夫、郎中宿卫,官如光禄勋。自省少府,

职皆并焉。仆主车及驭,如太仆。本曰太仆,比二千石,武帝改,但曰仆,又皆

减其秩。治书,比六百石。本注曰:治书本尚书更名。大夫,比六百石。本注曰

:无员。掌奉王使至京都,奉璧贺正月,及使诸国。本皆持节,后去节。谒者,

比四百石。本注曰:掌冠长冠。本员十六人,后减。礼乐长。本注曰:主乐人。

卫士长。本注曰:主卫士。医工长。本注曰:主医药。永巷长。本注曰:宦者,

主宫中婢使。祠祀长。本注曰:主祠祀。皆比四百石。郎中,二百石。本注曰:

无员。

卫公、宋公。本注曰:建武二年,封周后姬常为周承休公;五年,封殷

后孔安为殷绍嘉公。十三年,改常为卫公,安为宋公,以为汉宾,在三公上。

列侯,所食县为侯国。本注曰:承秦爵二十等,为彻侯,金印紫绶,以

赏有功。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得臣其所食吏民。后避武帝讳,为列侯。

武帝元朔二年,令诸王得推恩分众子土,国家为封,亦为列侯。旧列侯奉朝请在

长安者,位次三公。中兴以来,唯以功德赐位特进者,次军骑将军;赐位朝侯,

次五校尉;赐位侍祠侯,次大夫。其余以BD 4A附及公主子孙奉坟墓于京都者,

亦随时见会,位在博士、议郎下。

诸王封者受茅土,归以立社稷,礼也。列土、特进、朝侯贺正月执璧云

每国置相一人,其秩各如本县。本注曰:主治民,如令、长,不臣也。

但纳租于侯,以户数为限。其家臣,置家丞、庶子各一人。本注曰:主侍侯,使

理家事。列侯旧有行人、洗马、门大夫,凡五官。中兴以来,食邑千户已上置家

丞、庶子各一人,不满千户不置家丞,又悉省行人、洗马、门大夫。

关内侯,承秦赐爵十九等,为关内侯,无土,寄食在所县,民租多少,

各有户数为限。

四夷国王,率众王,归义侯,邑君,邑长,皆有丞,比郡、县。

百官受奉例:大将军、三公奉,月三百五十斛。中二千石奉,月百八

十斛。二千石奉,月百二十斛。比二千石奉,月百斛。千石奉,月八十斛。六百

石奉,月七十斛。比六百石奉,月五十斛。四百石奉,月四十五斛。比四百石奉

,月四十斛。三百石奉,月四十斛。比三百石奉,月三十七斛。二百石奉,月三

十斛。比二百石奉,月二十七斛。一百石奉,月十六斛。斗食奉,月十一斛。佐

史奉,月八斛。凡诸受奉,皆半钱半谷。

赞曰:帝道渊默,冢帅修德。寡以御众,分职乃克。不置不监,无骄无忒。程

是师徒,宁民康国。

//////////////////////

官职简介汉、三国时期

太史令 职掌文史、星历的官员

大农丞 管领盐铁事务的官员

中郎将 统领皇帝侍从的官员

典属国 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的官员

大长秋 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

武骑常侍 皇帝的侍从

都尉 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军事,官阶略低于太守,秩比二千石

骑郎将 统帅骑兵的将官,秩比千石

骁骑都尉 禁卫军将官

未央卫尉 未央宫禁卫军长官

长乐卫尉 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前、后、左、右将军 职位仅次于上卿

轻车将军 汉时杂号将军之一

骠骑将军 官位仅低于大将军

长史 大将军的秘书

建章监 监督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

骑都尉 羽林军长官,秩比二千石

待中郎 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员,汉制,侍中是在原官职上特加的荣衔

国相 相当于太守

常侍 皇帝的侍从近臣,东汉光武帝后都用宦官充任

典军校尉 武官,统领皇帝宿卫兵的长官,汉灵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设

置了西园八校尉,。典军校尉是其中之一

御使中丞 汉代掌管宫廷藏书之处的官员

兰台令史 在藏书之处典校图籍,管理劾奏等文书档案

太守 专门治理一个郡,掌握生杀大权

赵忠撤销兵权,特授蹇硕为上军校尉,屯卫西园。蹇硕以下,更设校尉七人。虎

贲中郎将袁

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

助军左校

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赵冯并为议郎。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

尉,琼亦为

谏议大夫。俱归蹇硕调度,共称西园八校尉。七人为宦官爪牙,俱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