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有志青年最大的问题

交易成功了。

孙策在失去传国玉玺的同时,得到了袁术借给他的三千兵、五百匹马。

没有人知道,在这样一个乱世,这点区区的武装力量够干什么。

但孙策自己知道,他可以成事。

他的梦开始了。

孙策的梦想是拥有江东,进而拥有天下。

梦想的路很长,最关键的是迈出第一步。

他迈出去了。带着借来的三千兵、五百匹马,迈出去了。

很快,他就有所收获。

孙策收获的不是胜利,而是人才。

大汉末年,什么最贵?人才。顶尖人才。

孙策得到的第一个顶尖人才是周瑜。这个后来为他建立了江东基业的年轻人此时也在路上寻寻觅觅,为自己的梦想找一个依托。

他们一拍即合。

随后张昭、张紘加盟,使得孙策的底气足了不少。

任何时候,团队的力量都远胜于个人能力,孙策愿做这个团队的职业经理人。

他继续招贤纳士,上演一出出求贤若渴的感人剧目。

很快,经典剧情产生了。这一回,和孙策演对手戏的这个人是太史慈。

太史慈是个有志青年。通常,有志青年最大的问题是怀才不遇。

太史慈就怀才不遇。

自解北海之围后,怀才不遇的太史慈来到前扬州刺史、现曲阿地区最高领导人刘繇手下,继续怀才不遇。

在这里,他历史性地与孙策遭遇,并成为后者的俘虏。因为孙策打的就是刘繇,而太史慈保的就是刘繇,所以他们的关系只能是胜者与败者的关系。

现在,在孙策的营寨内,这一对胜者与败者四目相对。

胜者的眼里没有傲慢。

败者的眼里没有屈服。

太史慈不承认自己是败者,他只认为自己怀才不遇。

曾经,在战前太史慈请求刘繇给他一个机会,让他成为前部先锋,一展身手。但是很遗憾,刘繇轻视了他。

刘繇轻视他的原因只有一个,太史慈太年轻,不可以为大将。由此,在这场战争中,太史慈心酸地发现,一切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不错,现在他是被捉住了,但他不承认自己是个败者。

因为,刘繇没有给他一个一展身手的空间。

孙策也不认为自己是个胜者。

因为一个真正的胜者,胜的不仅仅是败者的身体,还应该包括败者的心灵。

很显然,眼前的太史慈心里不服。

孙策就想办法让此人心服口服。他接下来做了两个动作:解开绑在太史慈身上的绳索;将自己身上的大衣脱下来披在对方身上。

太史慈无动于衷,孙策的这些统战动作并不能真正打动他。因为太史慈要的不是这些。

孙策当然知道太史慈要的是什么。空间,孙策答应给太史慈空间。他要终结此人怀才不遇的历史,就像他终结自己那段历史一样。

一个人必须要走出来。

孙策以为,人生选择的第一步是要走出来,第二步则是相信他人。

“希望你相信我,不再怀才不遇。跟我一起干,我们共同搏一个美好明天。”孙策看着太史慈的眼神很热烈。

太史慈终于心动了。

这个孙策,貌似很有容乃大哦。难道他真是我苦苦寻找的那一个人吗?

也许是。也许不是。太史慈需要一个判断。

他向孙策提出,先放他回去,他手下还有一帮兄弟要招呼过来。明天中午十二点,他将带着他们,重新回到这里。

孙策没有说什么。或者说,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在他听来,太史慈漫不经心说的这一番话无异于一道考题,一道针对他的考题:是否有容乃大,现在放人说话。

人生烦恼此玺始

孙策放人了。

他之所以放太史慈回去是因为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放走他,还有可能得到这个人;不放走他,他将永远失去这个人。

不错,得到一个人,就是要得到他的心。孙策现在是为心而战。

为心而赌。

太史慈走了。

没人相信他还会回来。

除了孙策。

第二天中午十二点,毫无疑问成了评判孙策和寨中众人谁对谁错的时间原点。

太史慈还会回来吗?乱世之中,除了诈术,是否还有诚信?

结果,孙策赢了。

太史慈带着他的手下在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候来到了他的面前。

不给一句解释,很自然地就回来了。

就像回家一样,就像孙策是他的家人一样。

孙策落泪了。

为自己没有看走眼。

也为这乱世中罕见的诚信之花怒放在他眼前。

事实上这不是太史慈一个人的胜利,而是一种信仰的胜利。这样的胜利是伟大的,也是锐利的,其后不久,江东成了孙策的江东,一种精气神在这块土地上开始生根发芽。

袁术却没有了精气神。

他满脸“烦着呢,别理我”的表情。

因为孙策向他问候了。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问候另一个人有时候不为别的,只为被问候者手里的东西,传国玉玺。

不错,拥有了江东的孙策现在开始关心那块传国玉玺了。他希望能够物归原主。与此同时,他也愿意归还当初向袁术所借的兵马。

袁术当然不同意。

因为他有一个梦想。

就像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有梦想一样,袁术的梦想是拥有天下。

而传国玉玺是他将来拥有天下的凭证,他怎么可能还给孙策呢?

袁术以为,这样的时代,天长地久不可靠,曾经拥有不可靠,可靠的是现在拥有。他现在拥有了传国玉玺,所以对不起,孙策老弟,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谁叫你当初借给我的,你当初借给我的,就说明已经不是你的!

现在已是满脸精气神的孙策却以为有了传国玉玺,不一定就有天下。你的是你的,我的不是你的,天下的是天下的,要是把天下的东西带回家,我是不同意的!

便僵持,便要短兵相接。

这场由传国玉玺的归属导致的战争几乎一触即发。

袁术手下长史杨大将也赞成打孙策。

毕竟,传国玉玺只有一块。你有我没有,或者我有你没有,总要倒下一个人的。

更主要的理由是,天下只有一个。你不倒下他不倒下究竟谁倒下?因此倒下是必然的,站着是偶然的。现在的情况是,要看谁是那个最后的站立者。

袁术撇撇嘴,对杨大将废话不以为然。

他需要的不是废话,而是建议。

杨大将很快就给出了建议。他的建议很振聋发聩:现在不打孙策是等死,现在打孙策则是找死。因为外围未除。

袁术不敢撇嘴了,他突然觉得这个叫杨大将的人说话倒有几分大将风度,一开口就死啊死的。

接下来,杨大将的分析更是让袁术不敢小觑。形势确实很危险,就像大将同志所说的,现在不打孙策是等死,现在打孙策是找死。孙策不可打啊,或者说不可马上打啊……

首先,曹操在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正满世界找碴干掉胆大妄为者;其次,刘备和吕布在小沛、徐州互相勾结,随时准备扩充地盘。此时袁术若和孙策打起来,后面多少人排队等着捡便宜啊……

“主公难道忘记了吗?当年曹孟德南下打徐州,一不留神老窝兖州被吕布所抄,差点就回不去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啊主公!”杨大将一番话说得那叫一个捶胸顿足。

也说得袁术心如死灰。他看着手中的传国玉玺,一时间真有“人生烦恼此玺始”的感觉。

他恨不得把它给扔了。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传国玉玺却到底没有扔成。

杨大将阻止了他。

杨大将认为,扔了传国玉玺,并不能把问题扔掉。传国玉玺本身没有错,错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人世间的很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杨大将告诉袁术,孙策不是不可以打,是不能现在打。

现在要打的那个人叫刘备。先打刘备,由易至难,孙策将不在话下。

刘备现在立足未稳,他气喘吁吁他羽翼未丰,正是向他下手的好时候。

并且打刘备,不需要倾巢出动,也就是说不需要担心大本营的安全,正所谓进退有据。

当然了,打刘备,也不是一点麻烦都没有。麻烦还是存在的,因为吕布可能会出手救他。

但是这个问题说到底不是问题。吕布归根到底救不了刘备的,他会败在一个人手上。

他自己。原因是,吕布是个有弱点的人。对于有弱点的人来说,他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他身上的弱点。

吕布果然败给了自己的性格弱点,贪婪。

袁术送来的二十万斛粮食重重打击了他。他收下了。

对于一个贪婪的人来说,他没有理由不要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很快,袁术开始了他的军事行动。派纪灵为大将,率数万人攻打刘备。

吕布这才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下也没有凭空掉下来的馅饼。

即便有,馅饼的里头也是有钩子的。

当然了,从道义学上来说,吕布是不想救刘备的。毕竟,他们不是兄弟。再说,就算是兄弟,就该出手相救吗?吕布不以为然。

但是,从利益学的角度上看,他又不得不救。

因为救刘备就是救自己。

小沛是什么?小沛是徐州的门户啊。刘备单枪匹马地守着与袁术数万兵马地占着,后果孰轻孰重,吕布比谁都清楚。

所以,小沛非救不可。

却没法救。

当吕布与陈宫面对面坐在徐州城内商讨对策时,他们两个都默然无语。

一切都是二十万斛粮食惹的祸。在这天大的馅饼里头,隐藏着袁术埋下的深深的钩子。吕布被钩住了。

他不能出兵啊。

吕布不能出兵救刘备倒不是出于道义上的考虑,倘若出兵的话对不起袁术的一片深情厚谊。放屁!两个男人之间根本就没有什么深情厚谊,吕布要的只是粮食,不是别的什么玩意儿。

他不能出兵原因只有一个。

不能给袁术攻打他的口实。

现在的徐州,是人心难测的徐州。自从走了刘州牧,徐州人民就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了。往哪里想往哪里使,吕布不知道。

他只知道,现在打仗,对他来说不是个好时候。

当然,不打更不行,小沛一旦易手,徐州麻烦更多啊。在打与不打之间,吕布踌躇复踌躇,踌躇何其多。这对做事一向干脆利落的他来讲,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陈宫也踌躇复踌躇,踌躇何其多。一时半会儿,他也拿不出什么主意来。

刘备写信来了。

求救。刘备的求救信写得那叫一个可怜兮兮:“伏自将军垂念,令备于小沛容身,实拜云天之德。今袁术欲报私仇,遣纪灵领兵到县,亡在旦夕,非将军莫能救。望驱一旅之师,以救倒悬之急,不胜幸甚!”

吕布看完这信,一股豪情就产生了。这辈子能被江湖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刘备这么哀求一次,一个字:爽!

他决定出手。

为刘备,也为自己。哪怕袁术此刻正对他虎视眈眈,他也不管不顾了。

玩的就是心跳

当然,出手是要讲技巧的。

吕布的技巧在他的武器上。

方天画戟。

他把刘备和纪灵都请来,请他们看方天画戟。

一千年前,方天画戟就是方天画戟;一千年后,方天画戟还是方天画戟,没什么不同。

刘备和纪灵面面相觑,不知道这武器中藏着什么秘密。

吕布用手一指,指向了戟上的一根小枝。

小枝很细,比手指头还细。

但是吕布以为,一个物品的价值不在于粗细,而在于它的用处。

现在,这根小枝就被派上用场了。它将决定无数人的生死,甚至这个国家的政治格局。

辕门,空旷的辕门,热闹的辕门,神妙莫测的辕门,生死攸关的辕门。

吕布在辕门。刘备在辕门。纪灵在辕门。

很多历史的见证人在辕门。

只有方天画戟在辕门外。

辕门外一百五十步的地方,方天画戟孤零零地插在那里,插成了一根小木棍。而吕布所指的戟上小枝,看上去变成了一根头发丝。

现在,吕布拈箭上弓,准备开射。

事实上这是一场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他若射中小枝,刘备、纪灵罢战;若不中,那就开打。

看上去很公平。

甚至,看上去有偏袒袁术一方的倾向。因为是个人都知道,一百五十步外射中一根小木棍,有可能;一百五十步外射中一根头发丝,绝无可能。

所以纪灵愿意赌这个游戏。他把这看做是开战前的开胃菜,那叫一个窃喜不已。

刘备也愿意赌这个游戏,因为他别无选择。

不错,刘备是希望吕布出兵救他,但吕布就是不出兵,他又能拿他怎么样呢?

只能寄希望于这个游戏了。

起码聊胜于无。

刘备感觉人生有时候真是身不由己。不是寄希望于这个人就是寄希望于那个人。现在竟然要寄希望于一根头发丝了,真是玩的就是心跳。

现场,几乎所有的人都心跳了,除了吕布。

吕布心如死灰。

因为,他知道这一箭的分量。所以,他的心不能乱跳。

的确,人生的很多事情,败就败在一颗骚动的心上。吕布明白,现在的他不能瞎激动。

箭,射出去了。

没有人知道结果,距离实在太过遥远。好像射中了,又好像没射中,看不清。

纪灵吞了口唾液。

刘备也吞了口唾液。

在心里,他们都在等待自己所希望的那个结果。而一百五十步外,一个士兵背着那杆方天画戟往回跑。他要把谜底带给大家。

把一些人的命运以及一个国家可能的改变,带给大家。

政治,让爱情走开

小枝不见了。

不是自己掉下来的,而是被箭射断的。

一百五十步外,一支箭要有多大的力道才能射断金属做的小枝呢?

纪灵不吭声了。

愿赌服输。既然选择了这样的游戏,他就要承担如此后果。虽然这样的后果看上去是多么的不可想象。

刘备则对吕布千恩万谢。他这才知道,原来一切都是个局。他和纪灵都是局中人,只有吕布是局外人。

他操控了这一切。一个曾经的刺客,在他跌宕起伏的人生中,终于射出了最有分量的一箭,这让刘备刮目相看。

袁术则怒不可遏。

不是对吕布,而是对纪灵。

他鄙视纪灵的智商。

袁术以为,人生中有些游戏是可以玩的,有些游戏是不能玩的。玩与不玩之间只有一个判断标准。

世事多意外。“十拿九稳”经常遭遇的不是九,而是一。

所以十拿九稳是不可靠的。必须十拿十稳。

但是纪灵辩解了。纪灵说,吕布辕门射戟,箭穿小枝在我看来就是一件十拿十稳的事情。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做到。

那他为什么做到了呢?

袁术逼问他,阴阴地。

天知道。也许这是天意?纪灵的回答听上去很是茫然。

袁术再次鄙视了他。

理由是,一个人智商低不算笨,真正笨的是那些明明智商低却误以为自己智商高的人。

在他眼里,纪灵就是这样的人。

袁术以为,在这个世界上,人有两种。一种是人,另一种是非人。非人常常能完成不可思议的事情,但他们也是人,比如吕布。

和非人过招,必须是非常之人才能胜任,比如他袁术。

袁术的儿子要讨老婆了。

但是他看上去无动于衷。

因为对于自己的未婚妻,他不知道长得怎么样。

据说是吕布传说中的女儿。

也许很美,也许很丑,也许不美不丑。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袁术的儿子对这些信息一无所知。

对这些信息无所不知的那个人是他的老爸袁术。

袁术是在纪灵明明智商低却误以为自己智商高的情况下忍痛牺牲儿子色相的。

不错,袁术的儿子是个帅哥。但是这样的时代,帅哥不一定能找到真正的爱情。

特别是当这个帅哥是袁术的儿子时。

特别是当袁术手下的得力干将脑残时,袁术明白,只能曲径通幽了。

他的如意算盘是这样的:牺牲儿子的色相,强忍着恶心迎娶吕布那厮的女儿,以图结成袁吕战略联盟。

当然,说“战略联盟”四个字是要打引号的,因为袁术根本就不想联盟吕布一辈子。他只想利用此人杀死刘备。那句话是怎么说的?疏不间亲啊。

所以战略联盟基本上就是个战术联盟。吕布碍于亲家的面子杀死刘备之后,一切都结束了。

联盟关系结束了。

儿子的婚姻也结束了。

也许他会伤心一下子,却绝对不会伤心一辈子。不为别的,只为他是袁术的儿子。

袁术的儿子志存高远。

经过一番思想政治工作之后,袁术的这个帅哥儿子果然志存高远了。

虽然爱我的人不是我所爱的人,但是婚姻跟爱情无关。更何况吕布的女儿爱不爱我还两说呢。

所以,不要儿女情长。政治,让爱情走开。现在重要的是迈上权力之巅。

他同意迎娶吕布的女儿。

但是,意外发生了。吕布不同意。

当袁术派出的高级“媒婆”韩胤带着礼物气喘吁吁地跑到徐州向吕布通报这个好消息时,吕布的脸上出现了一种不应该出现的表情。

阴沉,他不认为这是个好消息。

相反,他觉得这是个坏消息。

袁术在这样的非常时刻向他提出和亲的要求,目的无非只有一个,利用他。

利用完了之后呢?吕布不敢想象。

抓住机遇

吕布老婆敢于想象。

吕布老婆叫严氏,默默无闻。不像吕布的小老婆貂蝉一样,搞得全世界都知道。

严氏的生存哲学是,闷声发大财。

她敏锐地发现,如果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袁术的儿子,结果只有一个——女儿将可能成为后妃。

因为江湖传言,袁术手里有传国玉玺,注定是要当天子的。

所以袁术的儿子也是要当天子的。

所以她女儿是要当后妃的。

弄得好还可能当皇后。

严氏沉浸在她的想象当中,觉得人生最关键的事情无非是四个字,抓住机遇。

男人抓住机遇占有世界。

女人抓住机遇占有男人。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生存逻辑。

严氏对吕布循循善诱:表面上看,袁术是在利用你。你觉得被人利用不好吗?

好吗?

不要那么严肃,探讨一下嘛。在我看来,一个人能被利用只说明一点:有价值。起码是利用价值。

吕布无语。严氏继续循循善诱。利用其实分两种:善意利用和恶意利用。当今强敌环视,袁术能孤身抗曹、抗孙吗?不能。所以他不可能对你恶意利用的,即便在击杀刘备之后,他也要联合你对抗强敌,最后才能荣登大宝。到那时,夫君啊,你羽翼已丰,袁术真想卸磨杀驴,怕也办不到吧?

吕布有些心动了:似乎有些道理。

严氏呵呵一笑:人生在世,无非互相利用。袁术利用我们,我们也可以利用袁术啊。天下荡平之时,天下究竟是谁的?是袁术的,还是夫君的?

吕布心头一震。这娘们够阴!说出了我想说却不敢说的话。天下荡平之日,确实是双雄对决之时,他和袁术,究竟鹿死谁手?这个悬念,值得期待啊!

吕布决定孤注一掷,以女儿为人质,搏它一个美好的未来。

陈宫赞同吕布的孤注一掷。

在陈宫的谋略史中,他极少有赞同吕布的情况,但这一次,他赞同了。

由衷地赞同了。

原因有二:刘备不可不除;曹操不可不杀。

要完成这两件事,必须借助袁术的力量。

在陈宫眼里,刘备不是人,是超人。

具备常人所不具备的超强素质,比较可怕啊。

曾经,陈宫是想让刘备成为革命军中马前卒,为吕布效力。但很快地刘备的表现让他失望了。刘备的能力太强了。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成为他人革命军中马前卒?

所以,不能为我所用,只能让他死翘翘了。

因为这样的时代,一个人要想出头,就不能让他人出头。曹操已经出头了,没办法,可刘备还是可以将他扼杀的,在其成为一个大鳄之前。

然后,再图曹操。

再然后,图天下。

虽然,吕布的女儿有可能要被牺牲掉,那也没办法,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要想成功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与此同时,为确保万无一失,陈宫决定移风易俗,让吕布的女儿赶快出嫁,不再遵循订婚后要过个一年半载再羞答答上轿的旧习俗。一年半载?多少黄花菜都凉了!要只争朝夕!明天就出嫁。

吕布相当的痛苦。

不过,痛苦是短暂的。

因为他是男人。男人为世界而生,为世界而死,终究属于世界。

吕布就属于世界。

不错,他是爱过貂蝉,但是吾爱貂蝉,吾更爱世界。

女儿也是一样,哪怕是亲生的,终究也是他吕布生命中的过客。

世界不一样。世界不是吕布生命中的过客。相反,吕布才是世界的过客,虽然他一直梦寐以求地要和它在一起。

女儿要出嫁了,吕布看着她走进轿内,心中只有两种感觉,悲壮,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