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月2日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进入波兰,到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怀疑纳粹德国即将战败,东欧各国都将被红军解放。这对那些想要回国重新执掌政权的亲西方流亡政府无疑是个不愿意看到但又不能不面对的严酷现实。在这些国家里,波兰又格外突出。7月21日,在被红军解放的波兰东南部重要城市卢布林,成立了由人民党、民主党、社会党、共产党等组成的波兰全国解放委员会,通常称“卢布林委员会”,主席是波兰社会党领导人爱德华·奥苏普卡-莫罗斯基(Edward Osóbka-Morawski,1909—1997),副主席是波兰爱国者联盟的万达·瓦西列夫斯卡(Wanda Wasilewska,1905—1964)和人民党的安德烈·维托斯(Andrzej Witos),第二天发表《波兰全国解放委员会宣言》,共13条,可以说就是一份“施政大纲”,主要内容有:
宣布自己合法,在伦敦的流亡政府非法;
宣称波兰1921年宪法是唯一合法宪法,委员会将据其行事,直到通过直接、普遍、自由的全民无记名投票产生新宪法为止。同时宣布1935年宪法非法,说那是一部法西斯法律;
号召波兰人民支持波兰人民军和苏联红军,在反对德国的战斗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承认在过去400年里波兰人与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俄罗斯人之间长期存在对彼此都有伤害的摩擦,但通过在这场战争中并肩战斗,将团结起来,建立持久、友好、互利的同盟;
波兰与苏联和捷克的边界问题,应该通过谈判协商解决。
宣言还表示将继续与英国、美国同盟,共同对敌,并且保持与法国的传统同盟关系。最后这样结尾:
武装起来!投入战斗! 团结的波兰军队万岁! 同盟军红军万岁!把解放波兰的战斗进行到底! 我们伟大的同盟者苏联、英国、美国万岁! 国家的统一万岁! 战斗中人民的代表国民会议万岁! 自由、强盛、独立、民主的波兰万岁!
鉴于苏联和苏联扶持的“卢布林委员会”即将取得对战后波兰的实际控制,丘吉尔再次在波兰流亡政府和苏联之间进行斡旋。1943年7月4日西科尔斯基在直布罗陀空难中去世继任的斯坦尼斯拉夫·米科拉契克(Stanisław Mikoajczyk,1901—1966)7月30日赶到莫斯科与斯大林谈判。斯大林同意让波兰流亡政府回来,和“卢布林委员会”合作组建联合政府,由社会党的爱德华·奥苏普卡-莫罗斯基担任总理,米科拉契克和共产党的瓦迪斯瓦夫·哥穆尔卡(Władysław Gomułka,1905—1982)任副总理。但是,谈判没能达成协议,一方面流亡政府坚持要恢复战前东部边界,而那是苏联绝对不能接受的;另一方面流亡政府认为联合政府只会是一个摆设,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亲苏派”手里。
就在这个时候,由流亡政府领导的波兰国内家乡军在华沙发动起义。7月29日,代号“波尔”的家乡军领导人塔多什·科莫索夫斯基将军(Tadeusz Komorowski,1895—1966)召集高级军官开会,商讨起义事宜。尽管担负家乡军与流亡政府联络任务的扬·诺瓦克-热齐奥兰斯基(Jan Nowak-Jeziorański,1914—2005)几天前刚从伦敦赶来,指出起义很难得到同盟国支援,7月31日科莫索夫斯基和他的参谋长安东尼·赫鲁泽尔(Antoni Chruściel,1895—1960)还是决定第二天发动起义,抢在红军和波兰人民军攻占华沙之前占领它,为流亡政府回国掌权创造条件。那是所谓“暴风行动”的一部分,自然是其最重要的部分。
后来不少人说家乡军发动起义是为了和苏联红军“里应外合”解放华沙,但那显然有违史实。起义的政治目的决定了家乡军绝不可能和苏联红军合作。尽管红军已经进展到离华沙不远的地方,起义发动者却没有和他们联系,甚至没有通知他们,以致红军是在起义“木已成舟”之后才从英国那里间接知道的。这只要看一看当时家乡军散发的传单就可以明白。
波兰同胞们,在我们英勇斗争的紧要关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拥有对胜利坚定不移的信念,服从领导,准备为民族做出牺牲。
我发布以下命令:
布尔什维克兵临华沙,他们宣称自己是波兰人的朋友,这是阴险的谎言。我们的边境地区,维尔纽斯和卢布林都在呼唤复仇……有利于俄国的行为就是对祖国的背叛。波兰起义的时刻还未到来。我废除苏联走狗的命令。家乡军司令有权镇压一切支持苏维埃的企图。德囯人正在仓皇逃窜。起来同苏维埃斗争。自由波兰万岁。
国内武装力量总司令波尔
这份传单再清楚不过地表明家乡军对苏联的敌意更甚于对纳粹德国,也表明对形势的判断完全错误,认为“德国人正在仓皇逃窜”而“布尔什维克兵临华沙”,所以号召“起来同苏维埃斗争”。传单说:“我们的边境地区,维尔纽斯和卢布林都在呼唤复仇”,对谁复仇?把维尔纽斯也说成是“我们的边境地区”,而那是立陶宛的首都。
诺瓦克-热齐奥兰斯基说得对,这时诺曼底登陆刚刚完成,英、美等同盟国军队还远在大西洋海岸,不可能给起义者任何地面上的支援,给予空中支援虽然不无可能,但能做的也极其有限。英、美空军的“强项”是轰炸,对于华沙起义那样的“巷战”显然不适用。剩下能做的就是空投物资,但不仅规模有限,还得冒被德国空军拦截的风险。起义爆发后丘吉尔于8月4日致电斯大林:
应波兰家乡军的紧急请求,如气候允许,我方将立即向华沙西南部空投约60吨装备与军火。……他们又说也曾吁请俄方支援,因为似乎近在咫尺。波兰人正遭受德军一个半师的进攻。奉告此一情况可能有助于阁下采取行动。
第二天斯大林回电:
我认为波兰人告知阁下的情报极为浮夸,难以置信。……波兰“家乡军”仅由几个小分队组成,我不能设想,这样的小分队怎么能够攻占华沙。
从8月4日到9月21日,英国空军从意大利起飞给华沙起义者空投了一些物资。数量说法不一,少的104吨,多的239吨,但有多少为起义者得到,没有确切资料。9月18日美国空军出动110架B-17“空中堡垒”向华沙空投物资,104架(一说107架)到达目的地。但为避免自身伤亡,空投是在4,000米空中实施的。空投物资约100吨,根据美国自己估计,80%落到了德军占领区,只有20%落到起义者手里。根据苏联资料,1,000个携带物资的降落伞里960个落到德国人手里,最远的落到距华沙40公里的地方。落到起义者占领区的只有21个,落到苏军占领区的有19个。空投后美军飞机被允许在苏联占领区降落,第二天再返回意大利基地。
起义第四天(8月4日),华沙形势图,所画粗线内区域是“家乡军”所占部分。
从9月14日起到28日,苏联空军也给华沙起义者空投了物资,共投枪支弹药、通讯器材、食物和药品等共约55吨。当时苏联没有大型战略轰炸机,只能用战术轰炸机实施空投。丘吉尔指责说苏联空投的许多物资都摔坏了,那倒是实情。鉴于英、美空军高空空投实际上大部分都落到德国人手里,支援了敌人,苏军改用低空空投的办法。起义者占领的只是一些孤岛状的街区,和德军占领区域犬牙交错,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投到他们手里。而那样做便有两个难以避免的问题:第一,飞机被德军防空炮火击中的危险大大增加;第二,降落伞往往还没有打开就落到市区硬地面上,难免摔坏。
丘吉尔曾经致电斯大林,要求苏联向华沙起义者空投物资,8月16日斯大林回电:
与米科拉契克先生会谈后我命令红军司令部必须在华沙地区密集地空投武器弹药,还空降了一位联络官。但据司令部报告,这位联络官没能到达目的地,被德军杀害了。
在更详细地了解华沙的情况以后,我确信华沙的行动是一个不顾后果的可怕冒险,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牺牲。如果在华沙行动开始前苏军司令部得知此事,或者波兰人与苏军司令部保持联系的话,事情就不会这样了。
斯大林这样说,是因为“家乡军”人数有限(说法不一,大致在2万到4.9万人之间),完全没有重武器,更没有空军支援,主要武器是大约1,000支步枪、1,750支手枪、300支自制“Błyskawica”和“Sten”冲锋枪、7挺重机关枪、20门反坦克炮和25,000枚手榴弹,唯一的装甲武器是一辆用普通小汽车改装的“Kubuś”。
9月21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一位化名“奥列格”的中尉得以成功空降到华沙城内起义者控制的区域,和他们取得联系,这才知道许多原来一直不知道的情况,包括家乡军领导人对苏联极端仇视的态度,他们甚至杀害了许多参加起义、但被认为“亲苏”的人。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在传单里已经宣称:“有权镇压一切支持苏维埃的企图。”附带说说,中国社会科学院依据俄罗斯十余个档案机构原始卷宗以及美国、德国、荷兰等有关国家档案馆、图书馆、研究机构资料,翻译整理、编辑加工成《苏联历史档案选编》,2002至200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共33卷34册,2,000余万字。关于华沙起义可参见其第21卷(1944年7月至10月)的25件档案。
华沙起义“家乡军”唯一的装甲武器,用普通小汽车改装的“Kubuś”
华沙起义“家乡军”自己制造的“Błyskawica”冲锋枪(上)和“Sten”冲锋枪(下)以及其他自制武器(华沙起义纪念馆陈列)
由于把这次行动看成是“一个不顾后果的可怕冒险,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牺牲”,苏联方面不希望牵涉进去,所以8月16日晚上通知美国驻苏大使:
苏联政府当然不会反对英国或美国飞机在华沙地区空投武器弹药,因为这是美英两国的事。但苏联政府坚决反对美国或英国飞机在华沙地区空投后在苏联领土着陆,因为苏联政府不希望直接或间接跟华沙的冒险行动发生任何联系。
四天后,丘吉尔和罗斯福联合向斯大林发出电报呼吁:
我们在考虑,如果对华沙的反纳粹者弃之不顾的话,世界舆论会如何说。我们深信我们三人都应竭尽全力从那里拯救尽可能多的爱国者。我们希望你们向华沙的波兰爱国者空投紧急补给和弹药,不然你们能否同意帮助我们的飞机迅速进行空投?我们希望你会赞同,时间因素极其重要。
斯大林回电说:
我已收到你和罗斯福先生关于华沙的电报。我想表述一下我的意见。
关于犯罪集团为了夺权而在华沙发动冒险行为的真相迟早会大白于天下。这些人利用了华沙居民的诚意,让许多几乎手无寸铁的人民与德军的枪炮、坦克和飞机对抗。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局面,每一天的情况不是有利于波兰人解放华沙,而是有利于希特勒党徒惨无人道地杀害华沙居民。
从军事角度看,由此产生的局势把德军的注意力越来越多地引向华沙,对红军和对波兰人同样不利。与此同时,德国人最近又做了相当大的努力向苏军进行反攻,苏军正尽一切努力粉碎希特勒党徒的反扑,然后在华沙地区进行一次新的大规模进攻。亳无疑问,红军正不遗余力地去粉碎华沙周围的德军,并为波兰人民解放奔波。那才是对反纳粹的波兰人的最好、最有效的援助。
丘吉尔和斯大林这些往来电报,都收入了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之中,从这些电报读者当可了解不少真实情况。
华沙是一座跨维斯瓦河(Wisła,也有人按英语名字Vistula译为维斯图拉河)东西两岸的城市,起义军占领了西岸市中心区及附近几个街区。镇压起义的德军共约17,000人,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5,000名常规军、4,000名空军(其中1,000名为高射炮部队)、2,000名华沙警卫团以及一个约350人的党卫队侦察中队。
第二部分是武装警察和武装党卫队,共约5,710人。
第三部分是各种机动部队,包括铁路卫队、工厂卫队以及被称为“特别任务”和“特种部门”的几支小部队。
没有动用驻防城市外围准备对付红军进攻的野战部队,但动用了“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对起义者占领的街区进行轰炸。
起义领导者波尔将军对起义有这样的描述:
钟敲下午五点,上千面窗户猛然一闪而开,一阵弹雨从各个方向落在过路的德军头上,射向他们行进的队列与被他们占据的建筑物。一眨眼,留在街头巷尾的老百姓都消失了。从一扇扇房门里,我们的弟兄一涌而出,投入战斗。十五分钟内全城百万居民都投入了战斗,各种交通都停了。就在德军前线的紧后方,作为东南西北四面八方巨大交通枢纽的华沙,不再存在了。解放这个城市的战斗正在进行之中。
描述很精彩,遗憾的是那只是波尔将军的美好憧憬。实际情况是家乡军7月31日17:00时决定第二天这一时刻为“W-hour”、即举事时刻,但8月1日16:30德国指挥官已经下达全体动员命令,这样不少起义者一走上街头便遭到德军机枪的扫射,起义首日就有2,500人牺牲,德军也损失500人。附带说说,起义时间中的“W”有两重意思,分别来自波兰语“wybuch”(英语explosion,爆炸)和“wolność”(英语freedom,自由)。
尽管如此,起义还是得到华沙其他政治力量的支持,既包括极右翼的“国家武装力量”(Narodowe Siły Zbrojne,NSZ),也包括亲苏的地下武装以及广大市民,就连妇女也有不少人投入战备,那才是华沙起义能够坚持63天之久的真正原因。
以苏联为敌的“起义”却要求苏联给予援助,这本身就极其荒唐。然而苏联尽管反对,还是给了一定援助,除空投物资外,起义期间苏联红军与德军的战斗并未停息,而且付出不轻代价。8月上旬苏军损失了约500辆坦克,但也造成德军236辆坦克损失。8月26日红军重新发动对纳粹武装党卫队第4坦克军的进攻,推进到维斯瓦河东岸。9月13日德军放弃维斯瓦河以东地区,同时炸毁河上所有的桥梁,以阻止苏军过河。14日夜至15日,作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组成部分的波兰人民军部分部队渡过维斯瓦河并与家乡军取得联系。但面对强大而且布防严密的德军,人民军伤亡惨重,阵亡、失踪、受伤共5,660人,也就不可能做更多的事情。
此前9月7日家乡军已经开始和德军谈判投降事宜,3天里有20,000名平民被允许疏散出去。15日波兰人民军一部渡过维斯瓦河,家乡军觉得看到了获得支援的希望,便中断与德军的谈判。后来见苏军进攻受阻,28日又重开谈判,10月2日签字投降。科莫索夫斯基自己进了位于德国萨克森州一个关押高级军官的战俘营,战后到伦敦,1947年至1949年担任流亡政府总理,1966年死在伦敦。
华沙起义造成的伤亡无法准确得知,不同资料给出的数字差别颇大,可以肯定的是,正如斯大林8月20日给丘吉尔、罗斯福回电所说:它“不是有利于波兰人解放华沙,而是有利于希特勒党徒惨无人道地杀害华沙的居民”,为起义付出最惨重代价的是华沙平民,估计死亡数字在15万至20万之间,还有华沙及周边地区大量平民被送到普鲁斯科夫第121转运营,不少人后来被送往奧斯威辛等灭绝营。
在西方,1944年华沙起义一直被“热炒”,而且一如那次起义本身,表现出来的仇视与敌对更多是针对苏联的。
“二战”结束以后,尽管不再得到大多数国家承认并且对波兰本土没有任何实际控制,波兰流亡政仍然在伦敦继续“运转”,先后有过5位总统、12位总理。1989年东欧剧变,1990年列赫·瓦文萨(Lech Wałęsa,1943—)当选波兰总统,流亡政府最后一任总统雷沙尔德·卡丘罗夫斯基(Ryszard Kaczorowski,1919—2010)返回华沙,将国玺、总统旗帜、总统印信、总统绶带、1935年宪法正本交给新政府。1992年波兰政府宣布承认流亡政府颁发的所有勋章,不承认“波兰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
1994年8月1日,波兰为华沙起义50周年举行盛大纪念活动。德国总统罗曼·赫尔佐克(Roman Herzog,1934—)受邀出席并代表德国表示诚挚的悔罪,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却拒绝邀请没有出席。10年后波兰再次为华沙起义举行盛大纪念活动,德国总理施罗德、英国副首相约翰·普列斯科特(John Prescott,1938—)和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Colin Powell,1937—)等外国政要应邀出席,俄罗斯领导人再一次拒绝参加,而且连低级别的代表也没有派出。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大多是老调重弹,但德国总理施罗德的讲话却值得注意:
今天,当我们在这里鞠躬时,我们为纳粹军队的暴行感到羞愧。纳粹军队1939年入侵波兰,1944年镇压华沙起义并将古老的华沙变为一片废墟。无数的波兰妇女、男子、儿童遭到杀害,被押解到集中营,送去做苦役。在这片代表着波兰骄傲和德国罪行的土地上,我们期待着宽恕与和平。
他只代表德国悔罪,对苏联没有只字片言谴责。他还说:
德国人清楚地知道是谁发动了战争,是谁首先成为受害者。德国政府以及德国其他任何重要的政治力量都不支持个人提出的赔偿要求。即便到了国际法庭上,德国政府也还是这样的立场。
他这样说,是因为多年来德国一直为纳粹罪行反省和道歉,并且做出巨额赔偿(包括政府赔偿和企业赔偿)。然而战后也有大量德国人被驱逐出他们的家园,其中近300万人死在路上,德国国内有人提出那些被驱逐者也应该得到精神上和财产上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