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千两爷

四月十三, 春季已过大半,明媚的春光都向灿烂热烈转变了,但胤祝穿着单衣吹着小风骑着小马, 在郊外溜达一圈, 还是舒服又惬意。

量儿已经入场考文试,了解了历次武举文试的水平,胤祝对量儿拿第一毫不怀疑,现在就等前几天拖李旭发电报回来的李卫回京了。

胤祝估摸着路程,这两天都会在中午休息时出来溜达一圈, 正准备回去呢,看见了一辆从南边大路上行驶而来的大马车, 驾车的人还是个熟面孔,达林。

胤祝一夹马腹就赶了上去。

“十五。”李卫弯着腰打开车帘, 老远就不停挥动着他那只空着的手, “祝儿。我们回来啦。”

胤祝没喊出来,他担心路上经过的人会以为他和李卫是什么分散多年的情侣。

近了, 两匹马的距离更近了, 李卫没抓好车帘,被达林伸手一挡才没有一头栽下来。

“你可别作死了。”胤祝抬腿下了马, 李卫也从车上跳下,站稳抓住胤祝的手就是压着嗓音的激动,“祝儿, 咱们发财了。”

胤祝知道红茶不缺市场,就是不知道能有多受欢迎,不过他对李卫的生意头脑有信心:“多少?”

李卫伸出一只手, 来回翻了翻,胤祝猜测:“十万?”

李卫连番点头:“我在江南收了两万斤茶叶, 分了高中低三档,等船的时候先进行了闷青揉制处理,船到马上装船,在路上发酵了半个月,正好到广州。在广州没待两天,就有一些外洋船入港,有葡萄牙西班牙还有什么英吉利的船商,他们都是来咱们这里采购茶叶的,一开始还看不上红茶,后来争着抢。”

说着就拍拍腰里的包裹,神采飞扬道:“都是钱。而且你弄出来这个红茶,老茶叶梗子也能做,虽然只能按照最低档的茶叶卖,利润却不比高档的少,我来之前直接在江浙苏州一带买了两座茶山,交代了两个可靠的人看着,回来跟你说一声顺带让达林去家里看看。”

看了眼正站在马车边正给奔跑了一路的马儿喂豆粕的达林,低声跟胤祝道:“想家了,听他说出门的时候,媳妇正好怀孕了,整天看他媳妇的家信,我本来想着等第二批红茶送到广州再回来呢。一看这,得,还是回来吧,顺便给你和量儿报个好消息。”

胤祝看向达林,达林也正好抬头,其实你们俩说我啥我都听见了,半跪下来:“奴才参见十五爷。”

“别行礼了,”胤祝赶过去扶人起来,“在外面咱们都自在点。唉,我也不知道你媳妇怀孕了,让你在外面还挂心着,你出去之前应该跟我说一声,我能经常去你家看看啊。”

李卫咳咳咳,被自己的口水呛到了,赶紧把胤祝拉过来,“你多给达林一些赏钱就行了。”

人家媳妇让你去看,更得挂心。虽然祝儿没有别的想法,但外人的想法多啊,好多事情都是外人想多了造成的。

胤祝点头:“这是自然的,跑这一趟你也辛苦了,给你一千两,先去给你媳妇买一些好东西再回去。”

李卫知道他们家祝儿绝对没有别的想法,但达林可能不太了解,祝儿这种自小就对女子们天然的好感,为了不让他误会,李卫赶忙掏出来两张五百两面额的银票递过去。

“咱们十五爷就是这么体贴,你可别多想。”

达林抽了抽嘴角,十五爷不是那样的人,奴才知道,不过一下子给一千两也太多了,都比他两三年的俸禄了。

因此达林只要了一张,表示这些就足够他以后都为十五爷肝脑涂地。

胤祝:“给你的赏钱就拿着,否则可是看不起爷。”

然后胤祝就以一种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方式火了,赏银一开就是一千两的爷。

倒不是达林故意炫耀,出去俩仨月回去见媳妇,一下子拿出来一千两银票,给媳妇吓得不轻,追问这钱的来历。

达林觉得这个钱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就直说了。

不要小看侍卫福晋的圈子,岳氏只是跟经常到她家做针线的两个妇人随口一提,意思是让人看看十五爷对下多好的,没想到一千两的威力太大,愣是在一下午的时间传到了上面。

尚之隆等领侍卫内大臣都听说了,想退隐却不成然后就开始摆烂的大学士李光地等也听说了,终于陛见并且因为地方上的政绩考评为优升任为京官户部郎中的田文镜也听说了。

更别说噶礼赵申乔那些官员。

胤祝就这么成了千两爷。

田文镜一开始就很不喜欢会去赌场助长歪风邪气的十五爷,要不是他没有弹劾之权,早上本了。如今听说此事,都有些反感了,不过现在的他还是没有直接上本到御前的权力。

可是十五爷的生意是如何做的,这应该是正常人都能考虑的吧。

田文镜不相信有什么买卖能赚钱到这种程度,只是跟着出去一趟的侍卫回来就拿到一千两的打赏,可想而知十五爷这一趟赚了多少。

又不知是绝了多少普通小商人小农户的财路才肥了自己。

田文镜思来想去两天,去求见了李光地。

李光地看在这是个清官的份上,见了人,一问啥事,差点把自己吓出个好歹。

跟皇上说查查十五爷的账目?

我不活了?

怎么都这么看得起他呢。

李光地打了一圈太极,送走了田文镜这个愣头青,还没转身回后院呢,又来一个人。

阿灵阿。

两人在路上走着的时候,阿灵阿就说:“十五爷不知道是弄了个什么买卖,竟那般赚钱,别是巧取豪夺得来的吧?”

李光地说道:“十五爷那样的人,最看不惯欺压良善的,你这就是想多了。”

什么想多了,那是你不知道他确切赚了多少。

阿灵阿伸出两把手:“听说他至少赚了这个数。李相啊,这才是两个月,若非强取豪夺敲鼓吸髓,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利润。”

国库的收入中盐税占了很大的部分,但一年也才三百万两出头,十五爷这生意做一年岂不是都快能比上整个大清的盐税了。

听到确切的数字,李光地也吓一跳,平复了一下心情却说道:“十五爷有多会赚钱咱们从年前的冰球比赛就知道了,那都是四五万两呢,更别说这次是直接让他的人跑到了江南。”

阿灵阿着李光地的手,殷切道:“我的李相啊,十五爷这买卖比放高利贷的还赚,你相信这世上有如此赚钱的买卖?”

李光地把自己的手抽出来,跟损失了清白似的,说道:“阿大人,你先别激动,先想想这买卖是谁的。”

十五爷的啊。

应该是圈地的买卖吧。

*

岳氏带着仆妇出去买菜,听到外面都说什么千两爷就吓坏了,等到达林回来,一把抓着人就把外面传的那些话说了。

岳氏非常后悔,“都怪我,觉得她们素日跟我交好,心中也高兴,就说了。没想到---这下连累十五爷了。”

达林安抚她:“那两人也未必是有意说出去的,你还照样跟她们相处,以后谨慎些就是。不过十五爷那边我得先告知一声,免得他还蒙在鼓里。”

岳氏点点头,又把一千两银票拿出来,“你带着这些,实在不行就还给十五爷赔罪。”

达林哭笑不得,不至于,看她脸色白的没什么血色,达林到外面请了个大夫给妻子开了一天的安神保胎药才出门。

有句话说得好,流言蜚语往往是最后一个传到正主耳朵里的。

对于外面的什么千两爷胤祝真还不知道影儿呢,这两天都带着李卫满街转,让兄弟看看自己现在这官当得人见人怕有多爽。

南边已经买下茶山,还有李卫找的以前的品性不错的朋友看着,胤祝就想让他在京城的衙门先镀金两个月然后请皇阿玛直接把人派到江南。

胤祝听李卫具体的说了在江苏时他对李煦整饬盐场的帮助,佩服不已。

清理盐政查找隐匿方面,李卫认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

江南才是李卫最好的能发光发热的地方。

胤祝把他这个想法一说,李卫就担心:“咱们还是通过买官让我进去官场吧,别让你给人留下一个任人唯亲的印象。”

胤祝说道:“我回去算了算咱们的钱,现在已经有了二十八万两,我之前就问过户部的官了,他们那儿一个郎中最便宜的时候三十万两。王庆志也说,他那个郎中花了三十二万两。咱们只有一小点的差额,不必硬等下一次红茶钱到来。我是这么想的,这两个月你正好现在户部挂职镀金,然后马上就去江南,还能赶上咱们的第二批红茶出口。”

钱太多了,交给别人到底是不放心的。

李卫摸了摸下巴,问道:“你还没说打算怎么补上那两万的缺口呢。而且咱们南下的时候你赚的钱不是都给我了,怎么现在又多出十八两来?不会是你自己拿钱贴的吧。”

胤祝低声道:“那不是有九哥七哥都给着我钱呢,还有我额娘的贴补,之前皇阿玛过寿,皇玛么见我可怜见的,也给我了不少。我还学十四哥,动不动就去找四哥十四哥哭穷,再一个皇阿玛欠我多着呢,他也时常会给我些零花钱。”

七加八加就这么多了,其实差两万他找哥哥们借一下也就有了,但他们也不能为了捐个官一点流通资金都不剩。

这个缺额他有别的办法。

李卫惊奇地看着胤祝:“你回来一趟这是把上面的长辈都要遍了啊,但两万不是两百,你一个皇子能跑去给人借钱?你大哥我现在也还没有能借一两万的朋友呢。”

胤祝笑道:“我早就想好了,我正好还差着国库一百两银子呢,趁着四哥还在京城,咱们明天找他还钱去。”

李卫了然地看他一眼:“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胤祝摇摇头:“我可不打算向那些官员勋贵似的,借了户部的钱就当作没那回事了。

而且民间的高利贷也着实该打压一下,咱们正好趁此机会,跟四哥说一说抵押贷款的事。”

李卫自问足够了解自己这俩义弟,但是有时候他们的想法还是会让他感觉跟突然凭空来了一棒子似的。

打懵了。

俩人回家的时候碰见了达林,听到千两爷的名声,胤祝笑了:“没事没事,我正怕自己的名声不肥呢。”

他这身份可是金腰带,谁能抢他的?

哥哥们可能会眼红?他不已经给每个人都找了致富路了吗?

不对,还差八哥和十二哥。

要不把前几天得到的搪瓷缸烧制技术给他们好了。

底下的十六十七十八成亲了之后要花销的话,他这个哥哥可以帮他们实现致富就业的。

*

在京城半个月,一天都没闲的四爷今天就在家歇,后天他就要再次离京,这次会走河南去山东,检查一下河南的堤坝。

多雨季就要到来,河南又是易决口之处,四爷不去看看放心不下。

正在查阅明朝之河能臣潘季驯留下来的河防书,阿奇在门口通报:“爷,十五爷带着李爷谢爷来了。”

谢无量是今天下午出的考场,胤祝先和李卫去接的他,本打算让他去回家歇着呢,没想到人家出来跟三天前进去的时候没什么区别。

精神头十足的。

于是就带着他一起来了。

这三位一起可差点给阿奇吓出个好歹,都不敢在外面当值了,通报了就赶紧躲在看不见他人影的柱子后面。

四爷暗暗摇头,起身到门口等着十五弟和他那两个义弟,阿奇这一辈子什么都没有怕过,偏偏遇到了十五这三个克星。

他当主子的,好歹得给阿奇壮壮胆儿。

“四哥。”胤祝笑容灿烂的走过来,举起一个小篮子,“这是李卫从南方带来的芒果,你尝尝喜欢不。”

进了屋,胤祝洗水果切水果,李卫端水果,谢无量打扇,三人给四爷伺候得把苏培盛都挤到了门边。

苏培盛跟门外柱子那边的阿奇相视一眼。

去救爷不?

算了,十五爷孝敬兄长,咱们还是别不识趣了。

四爷咳了一声,说道:“都别围着我了,有话直说。”

看三人的动作都顿住,语气缓和:“只要是能答应的我都答应,别学送礼那一套。”

胤祝赶紧做到书桌外面摆着给客人坐的椅子上,“四哥,我是来帮你的,户部不是一直被各方欠款拖得头疼吗?我就是来解决朝廷官员勋贵人家拖欠欠款的事情的。”

四爷双手交叉,放在书桌上,“十五,这件事皇阿玛都头疼,你有什么办法?”

其实皇阿玛一点都不头疼,他就是太看重自己的皇帝面子了,这就形成了一种不好意思要账然后放出去一笔又一笔糊涂账的局面。

四爷觉得这件事很简单,武力催收,能收回来一家的便也都能收回来了,当初五说要敲锣打鼓还那一百两借款,他就是想着用十五这点蚊子血催收。

然后他听到对面的十五抛出来一个非常新鲜的词儿:“抵押贷款?”

胤祝点点头。

四爷道:“具体说说。”

胤祝:“就是让借钱的人用他家的宅子啊铺面啊进行抵押,用详细的合同规定还款期限每月还款利息,盖上户部大印,到期不还的直接把他们的抵押品回收拍卖。”

四爷觉得这个办法很可以,但是去借钱的那些人谁会放抵押品?恐怕会将朝廷比做民间当铺。

见四哥不吭声,胤祝接着说道:“四哥,你不觉得咱们大清现在的高利贷行业特别繁荣吗?这单纯是老百姓太穷,不不不,这在某个方面反应了我们的经济繁荣起来了。但是高利贷利息那么高,朝廷不出手管控,反而让它成了破坏经济破坏家庭和谐的罪魁祸首。”

李卫补充:“一句话,高利贷该整顿了。”

胤祝点头:“这个事儿要是不整顿,受伤的只会是朝廷和百姓。”

四爷看看这俩,朝廷一直禁止放高利贷,但这玩意是屡禁不绝的,因为从下面搜刮上来的钱财,有一部分是流到了上面这批高官的手中。

甚至他自己手底下的官,都有参与其中的。

“你说说怎么整顿?”四爷看着面前盘子里的芒果块,拿起叉子扎了一块,吃着不错,又吃了一块。

“四哥组织户部的官员,弄一个金融保护法,规定一下全国各地贷款的标准,户部有调整任何一地贷款水平的权力,最高不能超过一分利或者两分利,一旦谁家放贷超过这个标准,直接请到刑部大牢去。”

说完了又赶忙补充:“不过户部掌管咱们整个大清的财政,这个利息最好定的低一点,我觉得五厘就是最好的。对了,这么一来,户部还可以让民间的放贷机构每年到户部报备,给他们定一个缴税标准。”

虽然事情不能这么简单的决定,但四爷觉得十五提出的抵押贷款是可以考虑的,正好可以趁机清理一下原来的烂账。

“抵押贷款如何还,你再跟我说说。”四爷又吃了一块芒果。

胤祝看四哥喜欢吃芒果,打算把自己剩的那几个也都给他拿过来,“以我为例,我现在需要用钱,想跟户部借钱,你们弄一个抵押贷款合同给我,在上面写明抵押物,还款咱们就可以分两方面来定。一个是本金利息一起还,从借款日开始到下一个月的这一天,应还多少,另一个是先息后本---”

四爷听着,不知不觉就把胤祝给切的一盘芒果吃完了,说道:“这个办法是很好。”

从一开始就说了怎么还,到时谁也别跟皇阿玛说什么君臣情义那些虚的。

“但如此行事也有弊端,会让人以为朝廷也成了生意买卖场,大臣们恐怕会强烈反对。”

胤祝说道:“这好办,谁反对不给谁借钱。或者以后户部只向民间的商行借款,就不向朝廷勋贵放款了。借给商人还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借给他们那些人有什么作用?纯是供他们享受了。再一个,四哥,我对朝廷的理解就是保护天下百姓安全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好日子的大家长,没有财富怎么保证军备又怎么保证基础设施的建设?”

李卫没忍住:“对啊,祝儿说得对,要是说朝廷面向官员商行放贷被认为是做生意,那收盐税人头税岂不是保护费?”

四爷一愣,看向李卫,在李卫心里打鼓的时候,四爷笑道:“李卫说得对,朝廷的事不能这么算。之所以我会有这样的担心,全是一直以来的朝廷都允许官绅坐享其成的缘故。你们两个倒是点拨了我,我会写个折子递给皇阿玛,成不了八九分,也能成四五分。”

胤祝心道:四哥不会这就想起来官绅一体当差的政策了吧。哈哈,就喜欢四哥这么干脆。

而四爷说话的时候突然感觉脖子有点痒,一开始忍着没挠,但没想到竟觉得越来越痒。

胤祝看着四哥脖子上的小红点,惊恐,“四哥,你不会是对芒果过敏吧。”

四爷忍不住挠了下脖子,问道:“什么是过敏。”

“过敏就是---”

【科普词条,过敏。

过敏是临床医学上对人在食用某种食物之后,身体出现的排斥反应。比较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多为龙虾芒果花生等,由于不经常食用或者驯化时间较短,人的身体经常会对他们出现不适应的反应。

严重过敏可能会出现窒息休克等症状,但一般人都是轻微症状,过敏期间饮食清淡,两三天症状便可以消除。

但如有任何不适,无必要及时就医。】

胤祝照搬词条念的,看四哥脸上都隐约出现了两个红点点的样子,给他吓得不轻,一连声追问:“四哥,你感觉怎么样啊?有没有呼吸困难或者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四爷:“没有那么严重,只是脖子有些瘙痒而已。”

胤祝提醒:“那你看看胳膊上有没有红点,要不你把衣服脱了,我看看后背有没有。”

李卫也挺着急的:“是啊四爷,你可不能出事,不然别人还以为我们故意给您下毒啊。”

早知道这什么过敏,他们出门的时候就不特地把这点稀罕物给四爷带上了。

四爷看他们真都给吓住了,翻开袖子给他们看了看,“没事,家里有药,涂一下就好了。”

胤祝一看,手臂上也有两个点,那什么,想着给四哥弄一点稀罕物吃吃吧,还过敏了,四嫂晚上看见这情况不会怀疑四哥在外面偷腥吧。

胤祝呜呜呜,他不是故意要害四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