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民心中不由的同情这孩子几分, 都是亲生父母不做人,为难一个孩子。
再加上他对赵勇军的崇拜,这孩子过继了就是赵哥的亲生孩子, 以后赵家还得靠赵想呢!
于是心中的三分喜爱,变成了七分。
不过他伤势很重, 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师父。”赵想进来, 发现翟民已经睡着了,便放轻了声音。
“我今天晚上在这里住一晚,怕他晚上发烧你应付不来。”
张百草还是不放心让徒弟一个人照顾伤员,于是决定留下来。
“谢谢师父。”
赵想当然不会反对了, 他师父在这里对翟民最有好处了。
他的医术约等于无, 除了会背一些医书, 包扎点外伤, 真是啥也不会啊!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之前被赵想赶回屋休息,因此他们现在都睡得极沉,赵想肯定不会打扰他们。
于是把床让给了张百草,他自己去堂屋搬了几张长板凳回来,在屋里点了一些艾草熏蚊子,就直接躺在板凳上睡觉。
幸好现在天气热, 睡板凳比睡床还要凉快, 蚊子又被艾草熏走了,一晚上赵想睡得居然还挺不错。
相反, 张百草几乎没怎么合过眼。主要是他担心伤员,时不时要起来观察一下翟民, 即使打了消炎药也怕他半夜发烧。
幸好没有发烧,还一觉睡到天亮。
作为唯一没有睡好的人, 张百草在吃过早饭后,干脆把徒弟扔到床上让他守着翟民,自己而躺在板凳上好好睡了一觉。
等他醒来时,赵想和赵奶奶已经煮好了午饭,正打算进来喊他吃饭。
而翟民的饭是单独煮的白粥,里面还打了个鸡蛋。
“我出去吃,你喂完翟同志,记得出来吃饭。”
张百草看徒弟进来叫人,手上还端着一碗加了鸡蛋的白粥,叮嘱两句就出去吃饭了。
“阿想,我这么叫你可以吧?”
翟民突然问道。
“可以啊,翟叔叔昨晚不就这么叫的吗?”
赵想听到他的问话,纳闷地说道。
“是,但还是要问一声的。”
翟民看着正用勺子不断搅拌着粥,让它快速凉下来的赵想,昨晚没看仔细,现在才发现这孩子长得是真好啊!
他赵哥那五大三粗的人,居然过继了这么一个精致的孩子,别提多让人意外了。
“翟叔叔,粥已经凉了,可以吃了。”
赵想把人扶起来,端起放在柜子上的碗一勺一勺地喂他。
“谢谢阿想,我给你们添麻烦了。”
早上赵大爷和赵大娘进来看过他,那时张百草在睡觉,两位老人只轻声叮嘱他安心在赵家住着,不要有负担后就离开了。
他一直都知道赵哥的家人很好,以前赵哥还在时,大爷大妈寄往部队的东西,回回都有他们的份。
没想到他和大爷大妈他们还有这个缘分,当他被领导询问有没有地方可以让他躺着养伤时,他想到了赵哥的家。
这里离部队很远,却是赵哥心中最好的家。
他想看看赵哥生长的地方,便向领导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领导们经过考虑后,同意了他的要求。
离部队是远了点,却正好符合领导们的打算。
于是一封信和抚恤金一起送到了赵家,而赵家也没让翟民和部队领导们失望。
翟民昨晚悄悄来,除了赵家人,连村长他们都不知道。
今天也是一样,赵家人又不是大嘴巴,因此赵家村不知道赵家多了一个人。
张百草在翟民的伤势稳定下来后,便离开了赵家回到了牛棚。
他离开一两天可以,可要是在赵家长住,就容易出事了。
赵想送走师父后,回到屋子里。
“阿想。过来。”
翟民看到赵想进来,朝他招了招手。
“翟叔叔?”
赵想走过来,坐在床边。
休息了两天,翟民已经可以坐起来了。
也不知道是他的身体素质好呢,还是张百草和赵想制的伤药效果太好,反正翟民觉得自己的伤势比这前要好上不少,轻微的动作已经不会拉扯到他的伤口了。
“这个给你。”
翟民自己的包包里拿出一块手表给赵想。
“不行,我不能要。”
赵想飞快摇着头拒绝。
“这是翟叔叔给你的见面礼,你不要可不行,戴上不要摘下来。”
翟民不容他拒绝,直接拉起赵想的手要给他戴上。
“翟叔叔,这个太珍贵了。”
赵想想收回后,可又怕把他弄伤,一时间他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别推辞,我知道大爷和大妈不在家,你叫破喉咙也没有人理你的。”
翟民正是知道二位老人不在家,才想着趁这个机会让赵想收下自己的礼物。
“这块表啊,是我早些时候就买好了打算送给你的,只是一时没机会送来赵家村。”
翟民跟赵想解释道,这表不是他临时起意要送的,而是在知道赵哥家里替他过继了这么个儿子手就买好的。
赵哥当年没少帮他,自己生病受伤都是赵哥照顾的。他本是孤儿,唯有一叔叔照顾他长大,后来叔叔生病他才刚入伍,手里也没什么钱。还是赵哥借他的钱寄回老家给叔叔,后来真救了叔叔的命。
这钱等翟民有了钱后就还给了赵勇军,只是这恩情也让他永远记在了心里。
赵想从没想过,有一天他会因为老爹,得到一块珍贵的手表。
这可不是后世,一块手表怎么也有百来块钱,而且还要有工业卷才能买。
赵想看着戴在手腕上的表,表带有些大。
“表带没办法调整,但是你会长大,等你大一点这表你也能带,不会小。”
翟民看着宽松的表带在赵想的手腕上,十三岁的孩子,看着才十来岁,心中对老赵家不满极了。
要不是他们虐待这孩子,阿想也不会这么瘦小。
“谢谢翟叔叔。”赵想知道这表他是推辞不掉了,翟民的话很清楚,这表他是不收也得收。
没关系,这恩情他现在报不了,以后也会有机会报答的。
“这里还有我给大爷大娘买的衣服,现在是夏天,但是冬天很冷。北方的衣服做得比南边厚,冬天大爷大娘里面只要穿一件,外面再套一件棉衣就不会冷了。”
翟民又从包里拿出两件厚实的大棉袄,一深蓝一灰色,一看就是适合老年人穿的。
“谢谢翟叔叔。”
赵想看着手表和衣服,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对翟民的谢意。这三件礼物加起来,少说也得二百块来,还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不用谢我,要不是你爹,现在也没我。”
翟民摆了摆手,不怎么在意地说道。
“翟叔叔,这怎么说?”
赵勇军的事他知道的不多,平时也不敢问爷爷奶奶,怕勾起他们对儿子的思念。老年人伤心也容易伤身,赵想可不是那种没眼色的家人,因此平时在家里除非爷奶主动提起,赵想不敢问老爹的事。
“我刚入伍的时候,是新兵嘛。总是做不好,是你爹带的我。他不仅照顾受伤的我,还教了我许多东西。当年我手里没钱,也是你老爹借我钱周转。”
翟民一说起赵勇军,那是滔滔不绝,崇拜之情都快漫出整个蜀省盆地了。
赵想就听着他说起自家老爹的事,偶尔还倒水给对方,免得口干。
不过随着翟民的讲述,赵想知道了一个和赵家村人口中完全不同的赵勇军。
一个有勇有谋,并且长相英武的军人。
“哇,老爹好厉害啊,他居然可以打败五个敌人。”
听到赵勇军一次抓了五个坏人时,赵想眼睛里的崇拜都快实质化了。
本来他这一代人就很崇拜军人,要不是他穿越前怕吃苦,就要当兵去了。
当然,没当兵是遗憾,可是那份崇拜也一起跟着他穿越过来了。只有在华国,当兵是所有人都喜欢的职业。
还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得经过政审,祖上没有问题才可以当兵。
如果直系三代有谁犯了事,那么不好意思,你人再好这兵也是当不了的。
所以在华国,当兵是全家光荣的事。
后世看到有光荣之家的牌子,大家都尊敬几分。
“你爹可厉害了,就算是部队里,他都是这个。”
翟民竖起大拇指,他就是赵勇军的迷弟,听到赵想夸自己的偶像,那兴头一下子就上来了。
也就他不知道偶像和粉丝这些词,不然高低得给赵想表演一个死忠粉是如何崇拜偶像的。
“嗯嗯,老爹太牛了。”
赵想坐在床边,听着老爹的帮意,眼睛弯成了月牙。
赵爷爷和赵奶奶站在门外,听着里面的笑声,两位老人眼中有湿意,也有欣慰。
他们的儿子是个好的,没有辜负国家和人民。
等翟民真正能下地走动的时候,离他来赵家村已经过去了十天,而这时赵家村也快进入农忙时节了,再过半个月就要收水稻了,全村已经开始准备收粮。
就连赵想也忙着制药,因为每年割水稻都有不少人弄伤手和脚。
伤药肯定要多准备一点,村民们受伤他也得背着药箱去给人上药。
张百草因为会医,他不用下地干活,和徒弟一起制药。
顾老和卫老年纪大,身体又不是特别好,在张百草的要求下,二老每天只需放入牛就行了。
牛草都由赵想和牛棚的众人准备,两位老人真的就只放牛,别的什么也不用管。
当然他们也闲不住,放牛的时候顺便挖点野菜,帮牛棚众人减轻一点重担。
收完水稻,后面还要收红苕,只是相比水稻不能拖,红苕可以慢慢挖。
因为离收水稻还有半月,赵想便去山里或是河边采药。他每天要爬山下河,每次回来都是一身土。
“阿想,又去山里挖药了。”
翟民扶着门走出来,看到赵想一身狼狈背着背篓回来,他身后还跟着同样狼狈的张百草。
“翟叔叔你别动。”
赵想背篓都没放下,先跑过去把人扶出来坐在凳子上。
“我没事,你和张医生辛苦了。”
看着这对师徒都很狼狈的样子,翟民挥了挥手,有些心疼地说道。
阿想才十三岁,就要承担起一个家庭的重担。
大爷大娘年纪大了,很多重活都干不了,特别是上半年老人病过一场后,赵想也不准备让他们下地干重活了。
他在赵家也不是什么都没做,和赵爷爷赵奶奶打听了赵想不少事。
知道赵想干活好,半大的少年干活顶一个壮劳力,每天拿的还是满工分,这是多少成年人都干不到的事。
越是了解,他就越心疼这个少年。
一开始是因为他是赵哥的孩子,虽然是过继的,但是过继了就是亲生的了。
现在却是因为这个孩子本身,听完他的事后更想对他好了。
“不辛苦啊,比起你们保家卫国,不过是上山采药,真不算什么辛苦。”
张百草帮着徒弟把背篓放下,又把草药从里面倒出来。
采药的时候没有细分,所有人都扔在背篓里。
师徒两个搬来小凳子,就坐在坝子里给药材分类。
分好后该洗的洗,该切的切,师徒二人分工明确,又很有默契,很快这些药材就躺在簸箕里了。
“你们每天都要这么忙吗?”
看着师徒二人把这么多药材都整理好,翟民眼睛都花了。
那时在他眼里一个眼的杂草,却是医生口中的药材,他愣是分不清有什么区别。
“是啊,现在正是采药的好时节,可不能拖。”赵想回头朝他一笑,然后继续把簸箕往架子上放。现在外面放着把水汽吹干,晚上再搬回家。
不敢把药材放在外面,除非家里的院子修好,不然有人起坏心思,在药材上面动点手脚什么的就麻烦了。
“哦。”
听赵想这么一说,翟民也不好劝他们休息了。
不过他现在可以下地走路了,已经不需要赵想日日守着他,自己也能解决生理上的麻烦,因此赵想比前阵子要轻松一些。
他每天在外面忙,偶尔还要回家帮翟民解决生理上的需求,一天要跑上好几趟,他不累旁边看着的人都替他累。
然而不管翟民怎么劝,说自己能忍,可以等他回来再上厕所都不行。
幸好现在不用赵想隔一段时间就往家里跑了,翟民心里的负担也减轻不少。
他本意是来赵家,想替赵哥看看他的父母,没想到反而给他们增加麻烦,翟民的心里十分过意不去。
他给钱,赵家人都不收。
之前他送的礼物,赵家人推辞不了收下了,但是他们换成了另一种方式还回来。
比如说他碗里的鸡蛋和肉,不说顿顿有肉吃吧,两三天也能吃上一回。甚至为了让他每天都有鸡蛋吃,赵家还去村子里和村民交换鸡蛋。
他只在赵家养了十天半个月,脸上就有血色了。
身体上的伤口已经愈合,不会动不动就裂开,他才被赵想允许下床走动。
“翟叔叔,可以帮我剥点蒜吗?”
赵想正在给簸箕上的药材翻面,回头看翟民一点落寞地坐在凳子,从厨房拿了几坨蒜出来。
“好好好,我可以剥。”
有事可做,翟民看着一下子就精神不少。
“那这些蒜就交给你了。”
赵想笑着把蒜放在他手上,然后才回去和师父继续整理药草。
在张百草了然的眼神中,赵想抿了抿嘴。
“今天摘了一些紫苏,中午可以用来凉拌。”
张百草把新鲜的紫苏放在一边,本来他们需要的是紫苏子,今天反常摘了不少叶子赵想还奇怪呢!
“好。晾干水分后,还能用来做咸菜。”
赵想已经想到它的做法了,他记得后世朝鲜族就喜欢用它来包着泡菜和烤肉一起吃。
可惜现在赵家没那条件,不然他也得尝尝紫苏包烤肉是啥味道,他瞧着有不少人喜欢吃。
“你看着办吧!”
张百草没意见,他在牛棚确实算厨艺好的那一批,可是和徒弟比起来,他煮的顶多能吃,和好吃还差一段距离。
“行,我自己看着弄。”
赵想站直身体,把紫苏叶拿进厨房用盆泡水,泡一会儿再去洗,这样上面的泥巴也容易洗掉了。
进来后的赵想没有再出去,而是开始做饭。
爷爷奶奶和村子里的长辈们一起修理仓库里的工具,毕竟过一段时间要开始收割水稻了,田里的水也需要放出去。
下午他和赵磊、赵核桃约好去抓鱼,放水的时候,稻田里的鱼也会跟着水流出来,他们就在出水口堵鱼。
脑子在想事,手上的动作却不见减慢。
很快赵家的烟囱开始冒出了白烟,正在仓库和大家修理破损工具的赵爷爷便看到自家的白烟升起。
“你家阿想真勤快,不像我家的一大早就跑得不见人影,到现在也不落屋。”
和赵爷爷挨着的老大爷一脸忧郁,别人家的孙子就是比自家的香。
“哈哈,阿想确实勤快,平时家里有啥活他都抢着干,都不让我和他奶奶做。”
赵爷爷炫起孙子来,脸上的骄傲那叫一个耀眼,闪得风周围的人都快睁不开眼了。
“哼,也是你们运气好,才捡到赵想这个娃儿。不像某些人有眼无珠,好孙子不要,尽宠一些坏种。”
也许看不得赵爷爷那副骄傲的样子,便有人开口就得罪了赵家和老宅一家。
赵前因为农忙,暂时不用推磨,今天和大家一起来仓库帮忙,结果就听到这句话,脸上别提有多难看了。
不用人家占爆胎,他自己会对号入座,毕竟他就是那个有眼无珠的人。
赵想的优秀,全村都看得出来,他又不是真的眼瞎。赵大狗子和赵想比起来,他都不能昧着良心说大孙子是个好的。
别看他宠赵大狗子,愣要说他有什么好的,赵前找半天也找不出一个来。
可人心就是偏啊,他就喜欢赵大狗子,不喜欢别的孙子。
赵想再优秀,和他也没什么关系。不,有关系。他是自己儿子生的,只要赵想回到老赵家,他以后的人生就由自己控制。
赵前想到自己因为赵想这几个月吃的苦,眼神闪了一下。
而赵爷爷瞪了对方一眼,却不接他的话。
对方见两位当事人都不理他,也觉得没趣就不再提了。
其他村民更不会提,他们又不是大傻子,得罪人的事背后可以做,当面还是算了吧!
“爷爷,奶奶,回家吃饭了。”
赵想站在坝子里,往仓库方向喊人。
“我孙儿喊我了,我先回去吃完了,晚点再来。”
赵奶奶在仓库里编席子,原来的坏了,大家正在赶工重新编几床晒席,打谷子时好晒用来谷子。
晒席和普通的席子不一样,竹片比较宽,也不需要太精致,她们一群老太太一起编,先从中间开始,然后朝着四方往外编。
一床大晒席,三米多宽,十米左右长,四个人一个上午也没能编好一床。
不过她们有一天的时间,下午继续编就行了。
“你好福气,回到家就有饭吃。”
仓库里的大婆大妈羡慕死赵奶奶了,这过继的孙子比亲孙子还要孝顺,让她们每天都想回去把自家的打一顿,要是能换的话就好了。
“哈哈哈,这种福气你们羡慕不来的,阿想只有一个,是我家的。”
赵奶奶高高兴兴离开仓库,留下一群妒忌的大婆大妈。
赵爷爷在仓库外面等她,看到她出来,老夫妻携手回家。
“他们的感情真好。”
年轻一点的妇人望着他们的背影感叹,二人从没见他们吵过架,不像村子里的夫妻,三天两头不是吵架就是打架,她和丈夫也如此。
“行了,别羡慕了。我们也赶紧回家煮饭吧,不然你婆婆又要骂人了。”
她身边的妇人推了她一把,提醒她道。
“也对,那我就先回去了。”
妇人收拾了一下自己的东西,就离开仓库回家煮饭了。
“爷爷奶奶,快进来吃饭了。”
赵想把饭菜摆在堂屋,有翟民和张百草在,吃饭肯定不能在厨房了哈。而且现在天气比较热,在厨房吃饭只会更热。
堂屋有风,大门打开还算凉快。
“阿想,别忙了,快坐下吃饭。”
长辈们都坐好,见赵想还在厨房里忙,赶紧叫人。
“爷爷,我马上就好,你们先吃。”
赵想正在切泡菜,特别是酸豇豆,要是不切一下都没办法吃。
因为不需要炒,他随意切了几下就装在碗里,把案板和菜刀冲洗干净晾起来,就端起装着泡菜的碗走出厨房。
“爷爷奶奶,师父翟叔叔,不是喊你们先吃吗?”
进堂屋一看,大家都没动筷子。
“不急,现在天气热,饭放晾一点吃也没关系。”
赵奶奶接过泡菜碗,放在了自己和老伴的面前。
“小翟啊,你身上有伤,泡菜不要吃,吃炒鸡蛋。”
赵奶奶把那盘炒鸡蛋往翟民的面前挪了挪,招呼他吃饭。
“谢谢大妈,我晓得。”
翟民无奈地接受了赵奶奶的好意,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他知道自己最好同意赵奶奶的话,不然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会一直听到同样的话,直到他同意为止。
“奶奶,你们快吃,吃了去睡一会儿,晚点你们还要去仓库帮忙呢!”
赵想拿给爷爷奶奶夹了一筷子凉拌紫苏叶,招呼两位老人吃饭,同时也给师父和翟民也夹了菜,直到他们都开始吃饭后,他才端起自己的碗吃了起来。
“阿想的手艺真好,这稀饭不干不稀的刚刚好,米油都熬出来了。”
有翟民这个伤员在,赵家的米比以前掺的都要多一些,起码不再是红苕或是青菜多过米了。
幸好之前部队送了抚恤金回来,再加上全国粮票,让赵家可以买更多的米回来煮饭。
这段时间生活开得好,赵家人的精神比村子里的人也要好多了。
翟民身体恢复,可以走动手,就没办法再隐瞒赵家多一个人的事。
不过赵爷爷用的是赵奶奶娘家亲戚,因为生病没人照顾,便被他们两口子接来家中照料。
当然这亲戚来赵家养病也不白吃白住,给了钱和粮票的。
这个借口赵家村的人都相信了。
一是翟民的身体确实不好,二是赵家人最近吃得比平时还要好,偶尔有村民路过进来看到桌上摆的菜,不管吃什么最少也有一盘炒鸡蛋。
而且赵家在村子里换鸡蛋的事也没瞒人,大家当然也就知道了。
有人羡慕,有人妒忌,恨自家没这么一个阔气的亲戚。养病给钱给粮不说,还让赵家人和他一起吃,伙食开得那叫一个好啊!
反正他们好多人只有过年过节才有这样的伙食。
对于这些酸言酸语,赵家人都没理会。因为从赵家人口中问不出翟民的消息,对方身体不好要养病,村民想来赵家打听消息都不成。
赵爷爷可是和村长他们说了,不能打扰病人养病,要是对方因为他们的打扰养不好身体,就是他们的责任,到时候要赔钱的。
这赔钱二字一出来,所有人都消停了。
赔啥都不能赔钱,好奇心和钱比起来还是差了点哈。
于是翟民来到赵家村快半个月了,还没有村民找他打听消息。
能安心养病,对翟民来说是件好事。
他来赵家本来也是想养伤的,要是天天被人打扰,那伤就很难好了。
张百草最近因为采药也在经常在,只是晚上不在赵家睡觉而已。不过中午他可以在徒弟这里睡个午觉,一天三顿除了早餐,午餐和晚餐都在赵家吃。
偶尔还要打包一些食物回牛棚给大家打牙祭。
不过他是赵想的师父,村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徒弟本来就该奉养师父,只是张百草身份特殊,他是住在牛棚里的人。
好在村民被村长和村支书警告过了,看张百草在赵家吃饭,一个个都闭上了嘴巴,就连最爱大嘴巴的人也不敢乱说,回到娘家别的事都说,只有和牛棚有关的事闭口不提。
她们是爱八卦,可八卦不等于把自己赶出赵家村啊!
同族聚在一起的村子,比别的村子更团结。同样,村子里也有一套自己的处理方式。
后世可能没那么看重村规,但是现在他们会重视。
家里多了两个吃饭的人,吃饭时却比往常要沉默。
张百草从小接受的是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所以他吃饭时不会说话。
而翟民在部队吃饭是靠抢的,说话会影响他吃饭的速度,因此他也不说话。
而赵想有师父在,不敢说话。
赵爷爷和赵奶奶倒是想说,可看着不开口的大孙子,大孙子的师父,和儿子的战友,两位老人也不好意思和孙儿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