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十分乐意,尽心尽力……

谢宥川也是第一次见她这么黏人,休假这两天晚上只要回了房间,她就在床边笑吟吟看着自己。

男人解腕表的动作一顿,有些不解,不动声色问:“是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

他以为姜沅需要他帮忙办什么事。

但很快就知道了。

确实是办事,并且他十分乐意,尽心尽力。

因为姜沅的主动,谢宥川最近都很餍足。

在空闲时间他自己去书店,买了《实用产妇护理》《现代育儿大全》《孕产大百科》《怀孕呵护指南》《孕妇心理学》等书籍。

姜沅平时在研究所忙的时候,他休假在家就会坐在书房看这些书。

这天,林青颖提着一袋小龙虾过来,这是她家亲戚从南方用冰块镇着,放在火车上捎过来的。

她不想自己独享,于是提着加了冰块的网兜挺着肚子就往姜沅家来了。

“阿沅!”刚进了院子她就热得不行,后背都有些淌汗,“邱阿姨?有人在家吗。”

院子门是打开的,林青颖以为她们母女俩总有一个人在休假,而且现在是周末,一般霍阿姨也会过来。

十五斤的小龙虾拎着有些沉,哪怕她有劲,走了这么久,还是有些累了。

外头太阳大,院子里的石桌石凳都烫得不行,林青颖走到屋檐阴凉处,顺手放下网兜,揉了揉被勒得有些发红的掌心。

听到外面有声音,谢宥川起身,将孕产大百科放回书架,正好在战国策旁边。

林青颖以手为扇站在屋檐下,抬头看着炙热的太阳,嘴里嘀咕——

“才七月初怎么就这么热了……”

听到身后有脚步声,她下意识回头看,见是谢宥川,有些讶异:“你今天在家呀。”

谢宥川颔首,瞥了眼地上的小龙虾,轻松拎起:“她调休了,今天在研究所。”

林青颖“哦”了一声,跟着他的脚步进了堂屋。

堂屋里除了有可以容纳二十余人的大圆桌以及许多条椅子,还有一个小方桌,这是平时长辈和朋友们没有过来时,谢宥川和姜沅自己吃饭的地方。

堂屋里呈凹字状放了三条长沙发,都是纯木的,是霍家舅舅一点一点帮小两口添置的,木沙发上放着蒙了绿色粗布的软垫,还有裁剪得当的凉席。

林青颖刚坐下,谢宥川就搬来了风扇,开了个低档风,稍微侧着点,对着她旁边吹。

而后又提着小龙虾去了厨房。

没一会儿他端来了一杯凉白开,还有半个西瓜。

林青颖喝完水,也没跟他客气,接过西瓜拿着上面的勺子开始吃了起来,吃了四五口才觉得暑意渐消。

哪怕彼此都很熟了,谢宥川还是怕她会尴尬,开了电视让她看。

“小龙虾想怎么吃?”他随口问道。

这种东西他也不是第一次吃,虽然现在饭馆里很少有,不过谢宥川也知道该怎么处理。

“辣炒。”林青颖毫不犹豫道,“你先处理虾线过一遍油,晚点江敛会过来,我跟他说了要带调料,到时候让他弄。”

比起谢宥川,那肯定还是自家老公更加知道她的口味,而且姜沅跟她一样,也很喜欢吃辣的。

“嗯,可以。”谢宥川点头,视线不经意扫过她的肚子,若有所思问,“你孕期不适感强烈吗。”

他还是有些担心会影响姜沅工作,特别是林白当初说了,她如果怀孕,双胎的概率很大。

“还好吧,可能和个人体质有关,我是不怎么难受,也可能像林白说的,江敛质量好。”林青颖也不避讳,直言直语道。

见谢宥川不说话了,林青颖察觉到什么,眼前一亮:“阿沅打算要孩子了?”

“嗯。”谢宥川在另一条沙发上坐了下来,“在备孕。”

林青颖嘿嘿笑道:“那你晚点可以和江敛聊一下,他买了很多书,还有孕妇食谱,还有孕妇和新生儿必备的物品清单。”

“这些都可以提前准备一下,不过我到时候生完也可以直接把那些东西给你们。”

现在都是提倡只生一个,这些留着也没用。

至于姜沅会不会嫌弃是用过的东西……

林青颖倒是

没想过。

多年好友,林青颖知道她不是那样的人。

“好。”谢宥川颔首,向她了解了一些孕妇孕期的感受,以及他在孕妇心理学上看到的疑问。

林青颖有问必答,因为江敛也是这样的人,所以她也没有觉得男人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反而很欣慰他时刻关心着好友。

不说别的,林青颖觉得自己和姜沅看人的眼光确实没得说,不管是朋友还是老公,人品都很好。

她在学校平时也有王翠花照看着,日子过得倒是轻松。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聊着,过了一会儿,谢宥川去了厨房处理虾线,让她自己随意,需要什么就自己拿,也可以喊他。

直到下午五点半,江敛从研究所下班。

因为昨天提前说好了,所以他在副食品店买了一些姜葱蒜以及莲藕辣椒还有一些调料就直接来了四合院。

谢宥川已经把龙虾洗刷干净抽了虾线过了一遍油,江敛进了厨房,和他打了声招呼。

“我来吧。”

天气很热,江敛穿的依旧是长袖。

他不紧不慢卷起衬衣袖子,洗菜切菜都很自然,仿佛是在自家厨房。

他们自己买的房子早就装修好了,而且刻意买在华大附近,离学校以及姜沅家很近。

不过考虑到林青颖怀孕了有时候他不在家,需要人照顾,还是一直住在林家。

好在过来也不远,林青颖经常买好菜带着江敛过来做饭,所以对于谢宥川家里的厨房,江敛还挺熟的。

谢宥川点点头,也没有闲着,淘米煮饭后,又开始准备别的菜。

十五斤小龙虾有一半剥了出来,另外一半带壳炒,即便是这样,份量也挺多的。

今晚姜沅带了梁慧琳三人回来继续研究手上的课题,再加上邱映雪,一共有八个人,总算是把这些都吃完了。

吃完后,几人闲聊了一阵,林青颖摸着肚子,打着饱嗝。

邱映雪见她很爱吃辣,笑着问:“青颖,林白上个月回来是不是帮你诊过一次脉?”

“是呀。”林青颖顺手接过江敛递来的西瓜汁,喝了半杯后,笑眯眯道,“他说我肚子里这个八成是个闺女呢。”

林青颖对男孩女孩都无所谓,和喜欢的人生的孩子不管怎么样都喜欢,不过在听到是女孩的时候还是觉得很开心。

有种得偿所愿的满足感。

“虽然说酸儿辣女不完全准确,但也有些依据的。”邱映雪看着她的肚子,眸光温柔道,“当初我怀阿沅和阿昭的时候,也是爱吃酸辣口的东西。”

闻言,林青颖轻轻地摸着肚子,一向大大咧咧的人眼睛里也带着柔情。

“她踢我的时候可有劲了,以后长大了肯定也跟我一样,是个身强体健的小姑娘。”

江敛原本平淡的目光在听到妻子的话后,也有了些许变化。

他视线下移,眼底一片温情,宽厚的大掌轻轻附在她的手背上。

两人的互动其余人都看在眼里,梁慧琳和于洋以及周诚对此倒是没什么感觉。

他们三个人回国是为了和姜沅一起做科研的,对于结婚生子的事没什么想法。

如果以后上了年纪真的想要孩子了,也可以直接去领养,这在国外很常见。

倒是谢宥川,看着江敛对比以前有了细微的变化,觉得挺意外的。

直到九月中旬,姜沅似有所感,去医院诊出怀孕两个多月的身孕后,他才理解了江敛的变化是从何而来。

谢宥川自己都没有发觉,他的眼底已经很少有冷淡了,而是不自觉流露出来的柔情。

最近沈临经常在家,邱映雪已经回家住了。

谢宥川回了趟军属院,告诉两边长辈这个好消息,并且请徐姨帮忙来家里照看妻子。

虞黎华和邱映雪都放不下心,来了小两口的家里,每天和徐姨商量着准备什么食材给她补补身子。

她平时工作就不清闲,现在又怀孕了,两家的长辈都怕她吃不消。

九月底,谢宥川休假,陪姜沅去医院做产检。

这个时候的姜沅怀孕差不多三个月了,但是肚子和平时看起来没区别,穿的也还是以前的衣服。

“同志,你爱人怀的是双胞胎。”医生看了眼b超单,叮嘱道,“你们以后每个月要过来产检一次,还有要多给孕妇补充些鱼肉蛋奶这些营养,多吃点蔬果青菜,对胎儿和孕妇都好。”

谢宥川虽然早有准备,可听到是双胎后,还是愣了一下,唇角紧抿,看向姜沅时眼底带着不易察觉的心疼。

姜沅也有些意外,手掌下意识覆上并不显怀的肚子,心里有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

很奇妙,她说不上来。

“大夫,平时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吗。”谢宥川沉声问道。

“孕妇不能过度劳累,平时要多注意休息,还有,不要让她做重活。”看两人气质与众不同,再加上姜沅手指白嫩修长,医生也只是随口一说,没有多次强调。

这位女同志一看就是家里条件不错的,也不像是干过活的样子。

而且她能察觉到,现在这位男同志虽然看起来很平静,但是浑身紧绷,时刻在注意这位女同志。

应该平时就很关心妻子。

不过她还是提醒了一句:“有些怀孕的同志我们会和她的丈夫说,孕中期可以同房,不过幅度要小,而且适当的夫妻生活有助于以后的生产。但是你们这个情况,我建议最好不要,一次都不要有。”

“一定要按时过来检查,怀双胎要注意的事项更多,作为丈夫,你也要多上点心。”

谢宥川颔首,将医生说的话都记在心里。

出医院的时候,谢宥川下意识伸手,在后面护着她的腰。

和平时的镇定不同,看起来有些无所适从。

姜沅打趣道:“你在紧张什么?”

谢宥川沉默许久,才说:“怕你在孕期太辛苦,也怕我照顾不好你。”

虽然之前有所准备,但是听到她怀了双胎,心疼比惊喜更多。

他这段时间看了很多关于女性在孕期中的生理以及心理反应,更何况她还是一位科研工作者,工作强度并不低,他有些怕姜沅吃不消。

姜沅却笑了。

她停下脚步,看着谢宥川,认真道:“你一直以来都考虑的很周到,从孕前就开始做准备,并且在第一时间请徐姨来家里帮忙。我的食谱也是你参考江敛的清单制定的,家里的事我都不需要操心。”

“我也知道,你为了让我保持心情愉悦,特意给林白哥哥打了电话请教,收集了一些橘皮挂在家里的各个角落并且定时更换。”

“作为丈夫,你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姜沅挽着他的手,言笑晏晏道,“谢宥川,我从来都不是什么易碎的瓷器。在备孕之前我就已经考虑好了在孕期关于工作和生活上要面对什么,你不用这么小心翼翼。”

听完她的话,谢宥川默不作声点头,直到现在,放下所有的担忧后,才有了一些初为人父的实感。

知道孙媳怀的是双胎,就连谢奶奶也坐不住了,连谢老爷子都不管了,亲自过来照顾她。

姜沅本来就是两家的心头宝,现在更加牵挂着所有人的心,都怕她怀了双胎孕期会不容易。

炎炎夏日格外漫长,姜沅本来一直是吹风扇的,谢奶奶也不知道从哪买来的两台空调,在她的房间还有客厅都各装了一台。

邱映雪本来是想晚上陪女儿一起睡,她有经验,还可以好好照顾女儿,可看了眼如胶似漆的小两口,又看到十分贴心的女婿,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将注意事项反复叮嘱女婿,邱映雪这才稍微安心。

得知她怀的是双胎,林青颖也很高兴,并且让江敛按照给自己准备的东西,都给姜沅准备了双份。

以前是想着如果阿沅怀了孕可以用自己的,现在她怀了双胎就不合适了。

两个孩子怎么好厚此薄彼,都该用新的才是!

姜沅怀孕有如实告知研究所的主任,并且在孕前就有提前说,自己在备孕。

这一点也是办公室主任所希望的,他认为在实验基地落成之前,姜沅能把这桩大事办成了也是好事,以后可以专心在实验室工作。

所以这段时间姜沅虽然有参加研究课题,但是基本上不怎么进实验室,反而开始进攻学术方面了。

在年底,实验基地宣告建成,但是实验设备成了一个难题。

作为国内第一个国际科研基地,太寒酸了自然是不行,上面一咬牙,斥巨资在海外购置设备。

而这次,其他国家并没有从中阻拦,毕竟全世界都在看着。

一九八四年,元旦。

驻美大使馆收到了一笔来自海外华人商家自发募集的钱。

金额之大,让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不敢怠慢,立刻向外事部汇报。

梁母还是第一次来大使馆,她这次带了两万美金过来,被工作人员请到使馆内休息。

“邱先生,海外华人同胞带来了一百五十二万美金要支援祖国的科研建设!”

因公刚抵达美国的邱疏寒听到消息后,眉眼怔忪,随后反应过来,放下手中的公事,亲自前往大使馆。

来大使馆的人不少,总共是七十六户在美商家,做服装生意的最多,然后就是开餐馆的,还有一些其它行业的。

他们在得知国内科研基地建立好了以后,每家商量出两万美金,为祖国在科研领域的发展添砖加瓦。

在见到这群爱国华人同胞后,一向善言的邱疏寒却忽然之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目光扫过一张张面孔,他整理好西装,朝在座的华人同胞深深鞠了一躬。

“诸位同胞,我代表祖国人民感谢你们送来的一场及时雨。”

“邱先生。”有认识他的商家赶紧开口道,“我们也只是想尽一点微薄之力,您不用这样。”

“对呀,谁都希望祖国越来越好,我们在海外的华人华侨腰杆子才能越来越硬嘛。”

“我们都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哪怕如今我们已经移居海外,可说到底与祖国还是血脉相连,我们都知道,祖国需要这笔钱。”梁母真诚道,“祖国的面子也是我们海外华人的面子,科研基地必须弄起来,不能让外国人小看我们!”

老一辈人的对祖国的羁绊都很深,家国情怀也很重,不然她也不会同意女儿回国搞科研。

以梁慧琳在物理实验室的经验,哪怕去了美国境内别的研究所,月薪也不低,一千美元总是有的。

而梁慧琳在回国后,月薪只有五十三块八毛二。

梁慧琳

三人对此却并没有任何异议。

因为她们不是奔着钱而回国的。

姜沅如果留在美国,光是在物理实验室的月薪都有将近两千块,更别说各种科研奖金还有奥莱斯大学的奖学金。

可她回到国内,照样拿着八十多块钱的工资。

这些科学家只有一个共同的愿望——

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祖国成为科研强国。

邱疏寒将这些海外同胞的名字以及金额登录在册,并且亲自送他们出去。

一向温和的眸子有些微红,却依旧带着笑意,目送华人同胞们的背影离开。

这件事传回国内后,掀起了轩然大波。

以宣城制衣厂、首都红星机械厂、黎城纺织厂为代表的国营企业,纷纷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同志们!海外同胞已经行动起来了,咱们也不能落后!这两年我们厂的经济效益节节攀升,不仅超额完成了国家分配的任务指标,并且还预留了相当充足的自有资金。”

余厂长站在台上,挥舞着拳头,慷慨激昂道:“咱们工人向来是最先出力的,国家有什么困难,我们哪怕咬着牙也要顶上!这次经过厂领导班子会议全体决定,我们制衣厂准备向科研基地捐款两百八十万!”

这笔钱厂领导和财务科都是严格计算过的,根据厂年入千万以上的利润来算,除了按照规定应该上交的款项,再扣除生产成本、职工工资福利、以及各项扩产支出,这个金额属于定格了。

但如今的制衣厂在保证厂子的正常运作之下,咬咬牙还是能拿出来。

国外的华人同胞都表态了,作为一个经济效益非常好且有社会责任担当的国营大厂,余厂长觉得这个金额最合适。

而且现在国家鼓励企业支持科研教育等领域,他们这项决定汇报上去,上面主管部门也会大力赞扬。

职工们也纷纷举着拳头附和:“捐!咱们必须要搞科研!”

“我们都同意!”

而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其它国营厂,钢铁厂的经济效益向来不错,还有化工厂机械厂这些。

不过孙厂长没有余厂长这么豪气,制衣厂说利润上千万,但他估摸着是上了好远了。

这几年宣城制衣厂可谓是国内国外的钱都赚,员工都扩招好多批了,俨然成了超大型国营企业。

不像他这种小县城钢铁厂。

所以孙厂长比较谨慎,只凑出了二十万。

其它的国营企业也纷纷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甚至带动了很多改革开放后自己做生意的小商贩,还有一些工人以及普通百姓。

几块钱,十几块几十块几百块的都有,人民日报和收音机以及新闻联播天天播放同胞们的爱国之举,海外也不断有同胞向大使馆捐钱。

这时候的姜沅也怀孕六个多月了,过年这段时间她在家休息,天天都能听到电视机关于国人积极支持科研的新闻。

和谢宥川商量了一下,夫妻俩几乎将所有的存款全部捐出。

她每个月的工资不少了,有八十多,加上各种补贴也快一百了,谢宥川因为是团级干部,虽然现在工资加津贴没有在边防团那么高,但也有差不多两百。

哪怕捐了存款,养孩子还是够的。

而邱疏寒邱映雪兄妹俩更是在第一时间就向有关单位捐了款项。

邱家在邱老爷子那个时候就是爱国商人,现在虽然没有经商了,但在这些时候总是会积极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家和林家还有虞家都纷纷跟上,用林白的话来说,这也算是支持自家小姨子,毕竟她也是搞科研的嘛。

这次由海外华人带头组织的募捐,也让世界见识到了国人团结起来的力量,人民日报对同胞们的爱国精神高度赞扬。

相关部门在统计收到的资金总数后,专款专用,很快,从国外购置的科研设备航运回国。

梁慧琳等人因为对这些设备非常熟练,被派去科研基地验收且安装调试仪器。

林青颖在上个月月初已经生下了一个五斤六两女孩儿,白白嫩嫩的,特别招人喜爱。

一向寡言少语的江敛抱着自己孩子,都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姜沅对这个干女儿也十分稀罕,不仅送了早就备好的全金长命锁,还有两个金手镯以及一个大红包。

春三月,姜沅的预产期也快到了。

在此之前,谢宥川和姜沅商量过了,他在军医院做了结扎手术。

在三月底,也就是二月二十八日,姜沅进入首都医院待产。

这一天,谢沈两家人都在医院等候,就连谢老爷子和谢奶奶都来了,林青颖更是抱着孩子和江敛一起坐在外面走廊的椅子上,时刻盯着产房上面的灯。

比她自己生孩子还要紧张。

因为是双胎,生起来没有那么容易,直到晚上九点多,两个孩子才相继出生。

护士抱着两个孩子从产房出来:“恭喜家属,是龙凤胎,来位同志和我们一起去看着孩子清洗。”

“我来。”

刚从美国匆匆赶回来沈昭眉眼间都是疲倦,看到他出现,沈家人都很意外。

“阿昭?你怎么回来了?!”

朝家人颔了颔首,沈昭目不转睛看着两个孩子:“护士同志,我跟你去。”

男人身穿白衬衫黑西裤和一件卡其色风衣,已经褪去了眉眼间的青涩,取而代之的是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