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作者:南怀瑾 状态:完本 日期:09-02

长生不老一直是千百年来世人的向往与追求。究竟如何修炼,方家各有所见。为答复学人的咨询求教,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修习实践,以及古今述作,撰写了《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书中着重叙述了佛、道、儒三家的静坐修持法。内容包括:静坐的姿势与要点;静坐中体内气机的反应,与由此而引发的心理与生理的变化;佛家的七支坐法;道家的内丹静坐法;打通任督脉、奇经八脉的方法;中医经络学说中的气功;以及《太极炼丹秘法》、《菩提道欢第论》等著作中的修炼法。为纠正讹传误修,恰生养年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作者的其他小说
  • 作者:南怀瑾
    本书详细地记述了南怀瑾先生随从袁焕仙老先生学禅、悟道的真实经历,同时也详细地记述了当时维摩精舍袁焕仙老先生其他许多门人的修学问答的生动过程。
  • 作者:南怀瑾
    本书内容:这一次我们讲这一门课,有一个因缘,在此先报告一下。诸位学佛、学禅、学打坐,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盘盘腿,会有很大的好处,不讲有没有功夫,先把两条腿练熟再说。现在继续刚才的话,谈到开讲这个课程的因缘。今年正月间,一位老朋友萧先生来看我,临走时间了一句话:释迦牟尼佛二十九岁出家,最后抬头睹明星而悟道,他悟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如果是别人问,倒没有什么重要;但萧先生研究佛学多年,他提出了这个问题,却是不比寻常。……
  • 作者:南怀瑾
    宇宙何以生成天地万物?人的心灵究竟具有多大的功能?修炼养生能否延年益寿?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对这些问题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求。古代中国、印度、埃及出现的神秘学也莫不是以此为主题展开的。本书是一部从文化和医学的角度,论述道家、密宗和东方神秘学的著作,作者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密宗的历史、理论和修持,尤其是身密、口密、意密三密的修法;第二部分,主要讲解易学与中医医理,尤其是气脉问题;第三部分,收录有关的专论和序跋。
  • 作者:南怀瑾
    《金刚经》的这一个重点,彻底破除了一切宗教的界限,它与佛教一部大经——《华严经》的宗旨一样,承认一个真理、一个至道,并不认为一切宗教的教化仅限于劝人为善而已。在座的诸位先生女士们,大概也各有不同宗教的信仰,我们今日研究《经刚经》,先把自己观念意识里宗教的界限和形式放在一旁,然后再来研究《金刚经》的要点与精神这样才会得益。
  • 作者:南怀瑾
    本书内容包含了政治艺术,身心修养之道,人文文化最高的哲学,以及做人做事的智慧之学。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易经》是很平易的一种学问,是人人都需要一种学问。最重要的是,本书会使你豁然开朗,智慧大增。
  • 作者:南怀瑾
    本书是以专题研究的方式,系统阐述禅宗与道家的宗旨、源流、修持和影响的著作。全书分为两编。上编为禅宗与佛学,对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大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禅宗的传承,奠定后世禅宗思想基础的六祖慧能的事迹,禅宗的语录、公案、机锋和棒喝,参禅的方法,禅学与理学的关系,禅宗对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影响,以及闻名遐迩的丛林制度等,作了精湛的论述。下编为道家与道教,对隐士和方士的由来,养神、服气、饵药、祀祷的派分,老庄之学,齐燕之风,阴阳五行,神仙丹道,道教的形成与演化,以及道家与道教对古代天文、历算、地理(堪舆)、物理、化学、医药等自然科学的贡献等,作了深有见地的剖析。
  • 作者:南怀瑾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原是唐代般若译的《华严经》四下卷中的最后一卷,因其文理俱优,切于日用,译后不久,便函独成一经,广为流传。经中主要讲述了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佛教寺院中每日引磬唱诵的《普贤菩萨十大愿》即源于此。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普贤行愿品》的讲记。作者以通俗的口语,对该经的趣大意,特别是一般人不易读懂的偈颂作了别开生面的讲解,并附列了有关行愿方面的各种资料。本书中的基本信念即是指行愿而言的。
  • 作者:南怀瑾
    公元一九八三年寒假期间。十方丛林书院学生摒息诸缘,入禅堂精进用功,南师怀公亲为督导,并授心经修证圆通法门,众等如饮醍醐。诸方闻讯,咸盼共餐法味,遂辑录以公同好。(编者)附:且说三际托空——禅宗的观心法门(节)
  • 作者:南怀瑾
    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的《易经》的讲记。前部分主要介绍了《易经》的一般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后部分着重解释了六十四卦,而以对乾卦的解说最详。内容包括:卦名、卦词,爻辞,以及解释它们的《彖辞》,《象辞》,《文言》等。具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特点。
  • 作者:南怀瑾
    《论语别裁》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撰成的。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义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阐发。尤为新颖的是,作者将对原文的串讲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这在众多的《论语》章疏中是别具一格的。
  • 作者:南怀瑾
    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关于《孟子》的讲记。作者采用经史合参的方法,以《孟子》的原文为经,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人物活动为史,并配合其他种种历史故事和社会现象,对孟子立身处世的人格及其思想影响,作了透彻的讲述。它使读者能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轻松而又深刻地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习,增长文史知识,获取人生智慧。书末还附有历代《孟子》研究书目。
  • 作者:南怀瑾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和道教最著名的一部经典。它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短短的五千文,以道为核心,建构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隐士修身,蕴涵无比丰富的哲理体系。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关于《老子》的讲记。作者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老子》的内涵作了充分的阐解、辨正和引述。具有深入浅出,明白通畅的特点。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使深奥的古籍通俗化,专门的学术大众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书末还附有历代《老子》研究书目。本书原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出版。自1980年问世以来,作者又根据自己的体认做了多次修订,现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将老古1994年第6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猜你喜欢的小说
  • 作者:绿梨果
    本文将于8.23星期三倒v,倒v章节为27-44,看过的小天使请注意不要购买哦*初有名气的高中生侦探山吹夏江为何一夜之间销声匿迹?其竹马学渣模特黄濑君又为何能熟练运用各种考试知识破解案件?这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泯灭?欢迎走进由虚假小学生倾情出演的虚假侦探剧——『被迫服药变小的我在案发现场公然帮竹马作弊这件事 第一集』因为参演了这部侦探剧而成为了高中生侦探的黄濑表示:他还是更喜欢打篮球*少年侦探团迎来了一位新成员山吹奈月三位真小学生认为她很nice两位假小学生认为她很可疑终于,在沉睡的小五郎和海常新晋高中生侦探的推理对决后他们背后的代打坦诚地交换了自己作为小学生代打的经验与教训本名山吹夏江、马甲名山吹奈月的虚假小学生:我的脸替推理技术不太行另外一位刚把代打弄晕过去的虚假小学生:你说得对二人达成了友好共识作弊前跟沉睡的小五郎齐心协力排除了两个错误答案的黄濑侦探:好过分!!!我这就走!!!*cp是没有沉睡的高中生侦探黄濑!
  • 作者:角田光代
    新手妈妈里沙子,被选为了一名陪审员,接受审判的是一名杀害幼女的恶母。随着庭审的深入,里沙子却发现被告和自己是如此相似 为了育儿放弃职业生涯,却因此失去了最后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再多的辛苦都被认为是理所应当,丈夫帮忙再少都会被外界赞扬;育儿中有无数的疑问和困难,却只会被敷衍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里沙子开始怀疑:是不是每个母亲,都有可能因为这些遭遇,变为被告席上的嫌犯? ~~~~~~~~~~~~~~ 我是妈妈,是女儿,是妻子,可是我也想做自己。
  • 作者:第九天命
    本书主角玉独秀获得应灾劫大道而生的申公豹传承,然后又在无意间融合了一丝诸天劫难本源,有了执掌、引动大劫之力量,为众生带来劫难,可以借助大劫,来加快自己的修炼速,且看本书主角如何执掌灾厄,求得长生果位。 我种下一颗种,终于长出了果实,今天是个伟大日。玉独秀在山巅高歌,不过种下的不是普通种,非是灵根仙草,而是大劫的种,种长出了一场无量量劫。 我种下一颗大劫的种,待到果实成熟之日,就是诸天大劫到来之时,也是贫道成道之日。玉独秀语录。 我注定了是反面人物,反面人物不都是给人带来灾难,祸害众生吗?玉独秀自语道。 看着高高在上的教祖,玉独秀面色庄严道:道友请留步。
  • 作者:楼采凝
    呜呜呜……这一切都是她阿玛的花心惹的祸,她才会因为厌恶那些讨人厌的苍蝇,做出一些伤风败俗的事,但她都只不过是动口动手,坐而言却没起而行,谁教那些登徒子自己把持不住,心甘情愿的送上门让她糟蹋?而她也只是顺应情势,让他们先尝点甜头,最后,再给他们致命的一击,让那些纨裤子弟身败名裂而已,可她也尝到苦果了啊!那些吃亏上当的家伙全没天良,
  • 作者:丹尼尔秦
    王青辛辛苦苦找到了一个主角:嗯?这个人修炼怎么如此懒惰?主角可以废柴但不可以懒啊,认错人了!!王青辛辛苦苦又找到了一个主角:嗯?这个人竟然不给我丹药和功法?这么小气肯定不是主角,拍死算了。王青继续辛辛苦苦又找到一个主角:嗯?这个人怎么见到女人就走不动路?这里是修仙哎!!哦豁,果然被女人弄死了……王青不辞辛苦,劳心劳力,主角认错一个又一个,终于站到了此世之巅,回顾过往时不禁叹道:我一生经历三千主角,竟没有一个是真货!……已完本《恶人大明星》《我成了一条锦鲤》等多部作品,请大家收藏推荐支持,万分感激。
  • 作者:梁漱溟
    我想我的一生正是一自学的极好实例。若将我自幼修学,以至在这某些学问上无师自通的经过,叙述出来给青年朋友,未始无益。于是着手来写《我的自学小史》。学问必经自己求得来者,方才切实有受用。反之,未曾自求者就不切实,就不会受用。俗语有学来的曲儿唱不得一句话,便是说:随着师傅一板一眼地模仿着唱,不中听的。必须将所唱曲调吸收融会在自家生命中,而后自由自在地唱出来,才中听。学问和艺术是一理;知识技能未到融于自家生命而打成一片地步,知非真知,能非真能。真不真,全看是不是自己求得的。一分自求,一分真得;十分自求,十分真得。自学这话,并非为少数未得师承的人而说;一切有师傅教导的人,亦都非自学不可。不过比较地说,没有师承者好像自学意味更多就是了。像我这样,以一个中学生而后来任大学讲席者,固然多半出于自学。还有我们所熟识的大学教授,虽受过大学专门教育,而以兴趣转移及机缘凑巧,却不在其所学本行上发挥,偏喜任教其他学科者,多有其人;当然亦都是出于自学。即便是大多数始终不离其本学门的学者,亦没有人只守着当初学来那一些,而不是得力于自己进修的。我们相信,任何一个人的学问成就,都是出于自学。学校教育不过给学生开一个端,使他更容易自学而已。青年于此,不可不勉。此外我愿指出的是,我虽自幼不断地学习以至于今,然却不着重在书册上,而宁在我所处时代环境一切见闻。我还不是为学问而学问者,而大抵为了解决生活中亲切实际的问题而求知。因此在我的自学小史上,正映出了五十年来之社会变动、时代问题。倘若以我的自述为中心线索,而写出中国最近五十年变迁,可能是很生动亲切的一部好史料。现在当然不是这样写,但仍然可以让青年朋友得知许多过去事实,而了然于今天他所处社会的一些背景。
  • 作者:坐壁上观姑娘
    张嘴望烛龙化身,宗名青云,外号五天灵根,真白!炁玄宗正一真人关门弟子。神,妖,魔,灵,鬼五道同修,本想长生,却卷入仙魔大战,然后归隐改名张百忍。然后就有了声震寰宇,名动天地的响亮名号:玉皇大帝
  • 作者:一棵菠萝
    一人一猫,仗剑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