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冒名顶替李稻花刚回家,正准备安……

李稻花刚回家,正准备安安稳稳的写父母手册,就接到伊恩的电话,说她朋友的小说《爱你》已经找到出版社了。

贝迪集团愿意出版这本《爱你》,并且愿意买下《爱你》的影视版权,他们要尽快把《爱你》拍摄出来。

“你把它怎么介绍出去的?这么快?”

真的很快,从联系出版社到敲定影视版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比《亿万富翁》可快多了。

尽管这里面有伊恩地位转变的关系,但是她的马甲可是个全新的号,就连伊恩都不知道。

这样情况下,还能出版影视一条龙,李稻花可不会认为是自己的作品有多优秀。

再优秀的作品,没有伯乐,也容易寂寂无闻,尤其是在现在。

“额,是这样的,他们比较特殊,所以他们觉得,这部作品,完全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希望可以由他们来拍摄。”

伊恩给李稻花介绍了贝迪集团名下的企业,贝迪集团的高层都是什么人,他们拍摄的话,大概率会拍摄成什么样的。

李稻花也没想到,伊恩居然会这么帮她介绍出版社。

说实话,让他们拍摄,他们还真敢拍,换成别人,还真不一定敢。

“行吧,那就卖了,不过里面的内容不能修改。”

她可是夹了私货的,之后考古的时候要出小彩蛋的。

同意之后的事情就一发不可收拾,李稻花知道他们厉害,没想到他们这么厉害啊。

大聪明这个新马甲,抛开伊恩之后,纯交给贝迪集团来运营,很快,各大主流媒体都开始报道。

一时之间,有点像后世买通告,买流量热度的感觉。

伊恩攀不上的媒体,贝迪集团都能使唤的动,就是为了给《爱你》造势。

《爱你》的名字取的也很巧妙,没有之前《亿万富翁》的暴发户感觉,透露着一种文艺、禁忌、神秘……

文坛瞬间被注入新鲜的血液。

在看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想太多,毕竟,在国外,很多读者达不到做阅读理解的水平,只能浅显的读。

所以在很多读者看来,《爱你》只是一个狗血的故事,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他们也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主流媒体要推荐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也不出名啊,也没获过什么奖。

只是书都买了,他

们已经为销量出了一份力,觉得不如《亿万富翁》也没办法。

直到后来,主流媒体主动写了读后感,剖析了作品背后隐藏的含义,很多人才恍然大悟。

做阅读理解,其实哪个国家都会,不一样的是,会做的人多少的问题。

在国外,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甚至不会做阅读理解。

他们不止从小说中做阅读理解,也会从画中、雕塑中……做阅读理解。

又一个有深度的作家冉冉升起,李稻花瞬间被顶替。

人都是喜新厌旧的,更别说李稻花还不是全民热爱,是有褒有贬,这么个新人横空出世,是很多人都想看到的。

他们没想到的是,哎,这个人还是李稻花。

主流媒体发的读后感是贝迪集团要求的,所以这读后感也跟李稻花真实的意图完全不同。

贝迪集团想让读者的视线集中在难民多可怜上面,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灾难流离失所,好不容易找到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又被这里的人驱赶。

他们做错了什么?错的是当地人,从他们踏上这片土地开始,这片土地就有这些难民的一份,所以应该走的不是难民,而是当地人。

好一个倒反天罡。

李稻花看到这个读后感的时候,真的很想告诉他们,这就叫农夫与蛇啊!

但是她不能说,因为她这部小说本来就不是什么正经小说,真要用农夫与蛇的故事提醒了他们,她反倒不高兴了。

看到她讨厌的人受罪,就是她最开心快乐的事情,没错,她就是这样的人。

这部小说很快就在贝迪集团的推广下,翻译成多国文字,被送到各国进行出版。

国内也引进了这本书,作者布鲁理恩特,没错,大聪明的英文音译。

刚拿到手的时候,李稻花都有一瞬间怀疑自己是不是被人偷书了,哪怕只是她的马甲,她的书作者也不能变成别人。

问伊恩之后,才反应过来,国内这是把大聪明的英文翻译当成人名直接音译过来。

国内的翻译向来讲究信雅达,很多时候,一些朴素的英文都要翻译成有深度,同时又要贴合语境和内容的文字。

只有少数情况是直译,比如人名。

李稻花拿到的这本书现在的名字不叫《爱你》,叫《以爱之名》。

中译英后又英译中,李稻花都要不认识这本书了。

她写的大白话全都给她换成了信雅达,这还不算,受到主流媒体读后感的影响,这一版在翻译的时候,参考的就是主流媒体的意见,所以翻译之后,侧重点也变了。

翻译是个带着主观意识的工作,翻译者的爱好和参考的文献,也会影响到最后的成品。

李稻花看到翻译的书,就觉得这一版不行,好在还有其他版本,她又买了一版,另一版翻译的还算贴合原文。

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这部小说的起点要比李稻花之前小说的起点高很多。

阿美莉卡主流媒体亲自背书,甚至还大胆预言,这部小说必得诺贝尔文学奖。

李稻花觉得大可不必,让她和诺贝尔文学奖都歇歇吧。

得一次奖,她就已经摩拳擦掌,准备把另她看不顺眼的国家写小说喷一遍,多得几次,她都没时间休息了。

而且诺奖不要面子的?每次都发给她这样的人,说不定之后还要弄出来个禁赛,李稻花和非人类勿入。

针对某种行为,进行特殊禁赛,他们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做,轻车熟路。

李稻花是真的不想再获奖了,她跟那群人真不是一路人,他们膈应不膈应李稻花不知道,反正李稻花是真的膈应他们。

再来一次颁奖词,她真的会骂的更难听。

《爱你》出版之后,紧随其后就是拍电影,这次跟伊恩他们没关系,伊恩旗下的演员一个也没被选上。

关于这件事,伊恩还跟李稻花吐槽过,他旗下的演员,那都是他认真挑选的,要演技有颜值,要颜值有颜值。

当然,也不是说只有颜值,演技这玩意,只要愿意学,认真学,不说多好,有个六七分是没问题的(十分制),前提是愿意学,认真学。

剩下的几分,那就是纯靠天赋了,这个是学不来的。

结果,一个没被选上,他还特地去看过,被选上的主角一家……真的各有各的丑。

“曾经我也认为亚洲人就是电影里的那样,但是稻花你,和你身边的人,他们看起来跟我们没有太大区别,甚至有的身材更棒,但是他们选的……你知道的。”

李稻花当然知道,他们不仅特意选具有刻板印象的亚洲面孔,而且还会在化妆上下功夫,加深刻板印象。

当然,李稻花也不得不承认,后来确实有这么一部分华裔,跟着刻板印象完全长成了刻板印象的样子,真是神奇。

“不止是亚洲人,他们选择的一家四口,我的天,我完全感受不到小说里的感觉,那根本不是优秀的一家,是糟糕的一家。”

在阿美莉卡,有钱人和穷人,也是有区别的,还是体型上的区别。

有钱人,有时间有精力健身,同时也有钱吃昂贵的蔬菜水果之类的健康产品。

而穷人只能吃高热量高糖分的速食产品,也没有时间去健身,他们要把时间都节省下来去打工。

李稻花也没办法,版权费已经给了,违约金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不是她把版权费还回去这么简单。

而且……这样拍摄出来,等到以后考古的时候,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彩蛋呢?

发现没有人认出这是她的马甲,李稻花就能安心写《父母手册》,这也多亏了音译,别说别人,就连她自己都差点没认出来是她马甲。

以后马甲就用这个。

《父母手册》的第一单元的故事就是男人的故事,做了一些修改,扩大了悲剧,修改后的男人考上的是北平大学。

而结局,男人被家里瞒着,留在家乡,直到男人结婚生子,孩子都已经到了高考的年纪,才在父亲洋洋得意的口中,知道了这个噩耗。

年过半百,早就失去锐气,此时更是失去所有力气,只能继续做个碌碌无为的人。

更悲惨的是,因为自己没有考上大学,上大学成了他心里的执念,孩子没有考上大学,就一遍遍的让孩子复读。

本就不擅长读书的孩子,被逼的精神抑郁,差点跳河自杀。

在男人知道自己考上了大学,只是被父亲欺骗了之后,放下所有执念,不再折腾自己的孩子,只是在那之后,眼睛里再也没了光。

“一辈子就这样蹉跎了……”欧阳远感叹。

其实,这样的故事,才是真实世界的故事,很多被欺骗的人,都是蹉跎一辈子之后,才发现了真相,甚至是一辈子也无法发现真相。

“像他这样被冒名顶替的人还有吗?”

“当然有,他可不是个例。”

这个年代,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哪怕是再过二十年三十年,依旧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这是不可避免的。

写完一个单元,李稻花就发表了出去,一个单元几万字,足够期刊发表一期的,甚至是分开发表两期。

知道李稻花写稿子有多快,所以这个单元全被放了出去,根本不担心下个月没有。

冒名顶替,还是上大学,这些都刺激着读者的神经。

他们也都是读过书的人,很多也都参加过高考,知道这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

考上大学的人自然是鄙夷这种冒名顶替的人的,没考上大学的人就开始开动脑筋。

既然有人会冒名顶替,那么自己没考上大学,会不会就是被人冒名顶替了?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啊……

“你疯了?就你那成绩,谁要是顶替你,那真是瞎了眼了,自取死路。”

一个嘴巴上冒出青涩胡须的男孩,拿着人民日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妈妈,想让他妈妈跟他一起去查他的高考成绩,看看是不是搞错了。

他如果跟他爸说,他爸可能就跟他去了,可惜,他是跟他妈妈说的。

他爸不知道他成绩,他妈妈还能不知道吗,家长会她每次都参加,自己儿子那破成绩,他怎么好意思说自己考上大学被冒名顶替的?

难不成是热中暑了?

“妈,求你了,去看看吧,万一被冒名顶替了呢?这可是一辈子的事啊,你看稻花老师写的,它甚至会影响你孙子!

你一直不愿意去,是不是你把我录取通知书卖了!”

女人本来在擀饺子皮,今天准备吃饺子,听到这话,气不打一处来。

本来经过一年,她都平复好心情,接受自己孩子不优秀,考不上大学的事实了,这会儿又被提起来。

拿起擀面杖,直接就给了他一下,也没

舍得打的重:“我让你瞎说!你要是考上大学,别说卖了,我恨不得把它裱起来,天天游街,走!去!去完回来,这事就过去了,不许再提!”

男孩这才高高兴兴的吃饭,吃完饭,两人去查成绩。

结果还没到地方呢,就看到排着长长的队伍,从大厅里面,一直出来,还拐了个弯。

“哎,我问一下,你们这排队干什么呢?”

“陪孩子来查高考成绩呗,这不,看了《父母手册》才知道,孩子这高考还有可能被冒名顶替,你说多可怕啊。”

最后面的人说着,前面几个听到的还不住点头,要不是看《父母手册》,他们还真不知道呢,是他们这做父母的失职啊。

“这么多人啊……”女人和儿子对视一眼,认命的开始排队。

这队伍移动的还特别慢,后面还在不断的加长。

如果有人胆敢想插队,那他就完蛋了,非让队伍里的人骂的狗血淋头不可。

这队伍可不短,插队的风气不能助长。

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成绩是没问题的,没考上就是没考上,不存在冒名顶替的问题。

但是就是这百分之零点零零一的人,才更不容易被人发现。

不止是北平,很多地方在人民日报上看到《父母手册》之后,都涌起查高考成绩的浪潮,几乎每个地方都查出有冒名顶替的。

不少大学,也都在开除学生,这些冒名顶替的学生必须开除,还要追究法律责任。

女人和儿子排队的这一下午,他们排的这个教育部门还真查出来一个冒名顶替的,消息传出来的时候,队伍里一片哗然。

小说跟自己亲眼看到,是不同的感觉,亲眼看到的冲击感,更让人震撼。

查出来被冒名顶替的女生出来的时候,哭成泪人,甚至都要家里人搀扶着才能走,家里人也是在抹泪。

嘴里不停的说着感谢稻花老师,要不是稻花老师,她们真就一辈子被蒙在鼓里。

看到这一幕,女人都有些怀疑了,难不成自己儿子也有可能被顶替了?

等轮到他们,查完分数,死心了,果然没被顶替,不仅没被顶替,她儿子的成绩也算是数一数二,倒数的那种,还不如被顶替了,至少不用这么丢人。

“我真是多余跟你过来,浪费一下午时间,还丢这么大人。”

“至少图个心安嘛,再说你后来不也担心我被人顶替……”男孩声音越说越小。

他们走了之后,队伍还有很长,已经有工作人员在劝他们明天再来了。

可是谁又甘心呢,这不亚于是又给了一次希望,只要有可能,他们都想试试。

发现自己被冒名顶替的人也很快成了各地报纸的采访对象,这可是大新闻,牵扯的可不仅仅是一个普通高考落榜生,还牵扯到后面的相关利益人群。

这些被冒名顶替的人,年龄有大有小,虽然高考才恢复不到十年,可是这十年里,参加高考的人年龄大小都不等。

尤其是前两年,很多都是大龄考生,他们都是当初因为下乡被耽误的学生。

到了后几年,年龄就小了很多,同一届之间的年龄差距也缩小了很多。

以前也知道有冒名顶替的情况,但是李稻花又增加了一种可能,就是被自己家里人瞒着。

这就导致这次查分数的人格外多,都已经不信任所有人了,甚至都要怀疑自己了。

其中有一个人的情况跟李稻花书里写的,就差一模一样了。

他本来就是个大龄青年,下乡的时候结婚了,老丈人一家担心他抛妻弃子,村里已经出现过这样的知青了。

就找关系,把他的录取通知书换给了别人,瞒着他。

他本来就是好不容易才争取的考大学的机会,没考上,只能安心养家,这近十年里,就一直督促自己的孩子。

直到《父母手册》,他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了。

他现在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将近十年,他的那些知识全都忘了,再去考,恐怕也考不上了。

可是就这么在家里过日子,他又咽不下这口气,甚至连带着自己的孩子,他都觉得无比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