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用魔法打败魔法“道什么歉?我们……

“道什么歉?我们还没让他们道歉呢,一个写假话的,居然还有脸让说真话的道歉?我不让他们感谢我们指出他们错误,那都是我最近忙。”

李稻花听到编辑问,突突突一顿输出。

编辑们想想,哎,说的没错啊,他们得感激我们指出错误啊。

知错能改才是正经的,而不是明知故犯、知法犯法。

“这样,这期的这个鸡汤文学修正栏目,换个文章,我来写。”

修正栏目排队等着的多呢,临时撤下来或者是临时加上去,没太大难度。

李稻花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想着以前看过的种种文学,模仿着,写的时候还得留出来笑的时间。

《我们失去了什么》佚名

作为一个阿美莉卡人,我生活在一个纸醉金迷,金钱至上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有钱就代表着一切,所有人的生活都是为了钱,有钱的人想变得更有钱,没钱的人想像有钱人一样有钱。

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房屋、汽车、服务、奢侈品……

我一直认为,钱就是生活中的一切,直到我来到东大,这个被我的国家妖魔化的地方。

到东大之前,我接受到的教育是,东大是可怕的,他们的国家禁锢每个普通人的思想,奴隶每个普通人的身体。

所有的人都吃不饱,没有地方住,没有衣服穿,人活的不像人。

而我来到东大,我看到的是一张张热情的笑脸,他们没有很多钱,可是却很开心。

他们的工业不发达,他们买不起汽车,买不起电视,但是他们可以陪在家人身边,他们甚至有一个特别的节日,专门纪念团圆。

没有太多的工厂,他们的山是绿的,水是清的,清新的空气,让我多年的鼻炎都好了很多。

我们拥有了钱,拥有了工业,拥有了经济,却失去了快乐,失去了纯真,失去了家庭,失去了绿水青山……

我不禁要问,我们真的需要这些吗?我们真的能够承受失去的一切吗?

国家的发展带来的是金钱的腐蚀,青年一代的沉沦,伟大的阿美莉卡,等等你的人民吧。

看到李稻花写的这篇文章,编辑部的编辑面容扭曲。

他们真的很怀疑,李稻花究竟是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下写出来

的这样……令人窒息的文章。

这种,读起来文艺满满,可是细品之下狗屁不通。

“哪里狗屁不通?你觉得狗屁不通是因为你生活在这里,你了解这里,你对这里熟悉。

你把双方位置转换,是不是瞬间就觉得满满的鸡汤。”

别说,李稻花这么提醒,编辑部再回想他们之前看到的一堆鸡汤文学,好像确实是这样的。

更典的是,李稻花这次用的不是笔名,是佚名,也就是鸡汤文学杂志最喜欢用的称号。

至于为什么喜欢用这个称号,而不是直接用自己的笔名呢?

毕竟,在纸媒时代,笔名养起来之后,更好发表文章,鸡汤文学杂志哪来的这么多不慕名利的佚名作者呢?

当然是他们自己也知道,写的这些都是任务,迟早要被清算,为了不被人发现他们的这些小心思,只能舍弃培养笔名,用佚名。

写完这篇文章,李稻花就开始在报纸上输出,要求鸡汤文学杂志把佚名交出来!

佚名写的那些文章,什么去阿美莉卡,去呆英,去这去那,满世界跑。

她倒是要看看,这佚名到底是谁,到底去没去过国外,他去的是哪,他写的那些文章有什么根据。

反正《九洲》的文章都是有根据的,有时候为了写一篇修正文章,还要阿美莉卡的员工专门去考察,写的就是个真实。

既然要求他们《九洲》道歉,那就要拿出证明,证明《九洲》是在胡说八道,不然就是他们在胡说八道。

这是,《九洲》绝不认输!

鸡汤文学杂志立刻回应,没文化真可怕,佚名不是专门的笔名,是无名氏,不是一个人,他们也有责任和义务保护不愿意透露本名的作者。

李稻花回复,她当然知道佚名是什么意思,鸡汤文学杂志既然能刊登出来,那就是有人投稿,佚名并不是真正的无名氏。

如果不是有人投稿,而是他们杂志社编辑自己编的,那就更有名有姓。

维护藏头藏尾所谓的佚名可以,那就鸡汤文学杂志自己出示证据,证明《九洲》污蔑了鸡汤文学!

本来呢,鸡汤文学杂志跟《九洲》的创办时间差不了几年,二者的销量也差不了太多。

这么一骂,二者的销量还都迎来一个小高峰。

鸡汤文学杂志怎么也不愿意道歉,也不愿意说佚名到底都是哪些人。

二者僵持不下的时候,《九洲》新一期发表,《我们失去了什么》,佚名。

原汁原味,读起来是那么的让人熟悉,读者们觉得自己看的不是《九洲》,而是鸡汤文学杂志。

要不怎么说,《九洲》的老板是李稻花呢,这个味,太对了,这种抽象的精神状态,也就是稻花老师了。

鸡汤杂志破防了,写这个是什么意思?几个意思?你是不是在讽刺我们?是不是在阴阳我们?

鸡汤杂志要求《九洲》提供佚名的资料,他们要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李稻花都懒得跟他们纠结这玩意到底有没有法律责任,跟他们有什么关系,直接从办公室里抽出来自己收藏起来的报纸。

按照上面鸡汤杂志之前发表的文章,主语双方互换,原原本本的就能回复鸡汤杂志。

她甚至还给报纸发了转载费,咱就是这样的体面人。

鸡汤杂志更懵,这么玩?玩不起?

其实是他们玩不起了,就李稻花这么一回复,对方立刻偃旗息鼓,不再叨叨。

杂志社自己还精神胜利呢,就说自己大度,不再追究责任,杂志最重要的还是内容,做好内容比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更重要。

嘿,你挑事,你还不干了?那李稻花愿意吗?

啪啪啪,直接又编出来好几篇鸡汤文学,有的还是专门看了鸡汤杂志,仿照对方写的行业专门写的。

对方鼓吹医学,那李稻花就也写医学。

写的还是根据阿美莉卡自己公布出来的新闻编的鸡汤文学。

这个鸡汤文学,要配合新闻同时服用,效果更好。

新闻是这样的,呆英有个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的时候,给病人换肝脏,过程中,对方用手术器械在肝脏上签名,签了自己的名字缩写。

后来病人器官移植产生排斥,重新做手术的时候是另一个医生做的,这才暴露出来。

李稻花写的鸡汤文学是这样的《责任到人——良心医生》

在东大的时候,我是不愿意看病的,每次去看病,总是家里人强拉着我去。

到医院后,用最快的速度坐到医生面前,医生快速看完病,交钱,拿药,一切都很快速,快的让我感觉,我并没有受到重视,他们也不愿意为我的病负责。

我总是对此很困惑,可是妈妈告诉我,医院就是这样的。

直到我到了呆英,在看医生之前,我们首先要跟医生预约,头一天预约,第二天在规定时间看病。

如果错过时间,就要重新预约,这就是严格的契约精神,这是东大没有的,呆英很重视时间和效率。

第二天,我向学校请假,自己早早到了医院,我总是这样的小心翼翼,担心被人发现,我来自医院没有时间观念的东大。

等了两个小时,总算轮到我,医生告诉我,我移植的肝脏需要重新做手术,做手术也需要预约时间。

这样的手术,需要提前一个星期预约,因为我不是呆英人。

手术之后,医生告诉我,在我的肝脏上,有上一次给我做手术的医生签名。

当时的我瞬间震惊,难以置信,这就是呆英的契约精神,责任到人,即使是这样一个没有人能看到的手术,也要签字,保证可以确定是谁的责任。

这样的精神,是我在东大从来没见到过的,只有呆英这样的发达国家,这样的优秀医生,才有胆量做这样的事情。

他们不怕追究责任,这就是高超医术的证明。

我不禁要问,什么时候,东大医院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才能勇敢的承认自己的责任,而不是草草了事。

鸡汤杂志跟《九洲》前后脚发刊,发刊之后,《九洲》这针对性不要太强。

结合《九洲》这个医生被吊销执照的新闻,《责任到人》很明显就是个讽刺鸡汤。

问题是,如果不看新闻,只看这个鸡汤,有些不了解的人,还真觉得,对啊,这个高级啊,责任到人。

看了吊销执照的新闻,再想想,好像确实不干人事。

李稻花写的几篇,每期发一篇,不止是她自己写,还让编辑们仿照也写。

反正就是,鸡汤杂志拉踩国内,他们就拉踩国外,一比一复刻。

鸡汤杂志不道歉,那《九洲》就一直跟风,来啊,互相伤害啊!

(鸡汤杂志:你要不要看看你在说什么,这叫互相伤害吗?这不就是单方面殴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