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角赵阙穿的是传统的大秦服饰,平时大家穿的都是改良过的,方便生活工作的衣服,但是重大节日,或者是特殊场合,很多人还是会选择穿传统服饰。
“传统服饰?什么样子?”欧阳远看到这部分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传统服饰应该是什么样的。
什么叫传统服饰,什么叫改良服饰。
“像唱戏的穿的那样?”
“那是戏曲服饰,戏曲本身成熟时期在明清,现在看到的戏服也是经过明清时期的发展后才定型的,跟秦朝时期相差很大。”
李稻花一边说,一边写,欧阳远继续问秦朝服饰是什么样的。
八十年代,虽然我国已经在进行服装史研究,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版正式的服装史图书。
非专业人士,并不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服装变化,不像后来,各种各样的传统服饰兴起,还越来越考究。
甚至还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保留传统元素,又方便穿着。
欧阳远的询问让李稻花意识到,她之前认为,这本书未来阅读的难点是各种详细的科技物品描述,现在看到,第一个难点是服饰问题。
好在她之前到处演讲,认识不少大学里的老师,几经周折,总算是找到了专门研究中国服饰史的老师。
又跟对方请教,征得同意后拍摄了一部分对方的研究成果,再拿着这个照片,找美术生,按照李稻花的想法,重新再加工。
既然做了,那就做好,李稻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不仅是服饰,还有《大秦重工》里面的一些科技产品,也都找美术生画出来。
一个美术生完不成,或者是风格不兼容,没关系,多找几个。
别的不多,人多的是。
随便找个房子当做工作室,一群人聚在一起,李稻花还做了磁吸小黑板,一起讨论哪个部分应该怎么画。
张夕就是这个小组的画家之一,在校大三学生。
本来他们是应该由老师带着到外地采风作画的,或者是到博物馆参观优秀画作。
这次参加李稻花的作品插画,是她主动来的,因为她是李稻花的粉丝。
在讨论的时候,张夕再次感叹,李稻花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因为李稻花跟他们说的绘画想法,很新奇。
画出来的东西,让人有一种,古今中外的感觉。
而回家路上看到小孩子看的小人书,让张夕萌生出一种想法,那就是要把李稻花的这本书画出来。
她觉得,李稻花的那些想法,如果只是画成几副插图,简直太可惜了。
要知道,服饰这样的东西,笔直站着是一种风格,换个姿势又是另一种风格。
要不后来怎么会有那么多版型差的服装,为了不让人发现版型差,在选择模特图的时候,只选择花里胡哨的姿势,是要用这些姿势来掩盖版型差的事实。
“可以是可以,但是我没时间。”
“我们可以啊!”几个年轻人一拍即合。
此时国外,尤其是倭国,正是漫画的腾飞阶段,更有不少优秀漫画作品被改编成动画,不止在倭国爆火,在我们国家也获得成功。
国内的漫画起步就晚很多,国外的漫画模式也是多样的,有纯画师和原画师,纯画师有合作的作家,他们只负责画。
原画师就是从故事到绘画,全都是靠画家完成。
张夕他们就是想把李稻花的故事画下来,而且《大秦重工》也很适合画成漫画。
“先把主要设定画出来吧。”
有了李稻花的肯定,一群人更激动,画出一部优秀的漫画,跟作家写出一部优秀的作品一样重要。
他们也能成为自己行业的优秀画家,甚至是顶尖画家。
磁吸小黑板上,除了一些写出来的设定,更多的就是些半成品的画作。
只看这些画作,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们这个工作室是什么高新科技研发所,要么就是什么不法分子犯罪现场。
至少欧阳远第一次来的时候就被唬住了,站在门口差点不敢进,再三确认他们这是《大秦重工》的插画工作室才带着迟疑走进去。
不过很快,欧阳远就陷入兴奋状态,实在是这些画看起来就跟能蒙人,尤其是没上色的那种。
上了色的,他反而不太喜欢,也是这些图画,上了色,反而会把很多细节给模糊掉,除非是3D立体的那种。
看着这些图,欧阳远跃跃欲试,他们物流公司什么都拉,当然,现在已经从一开始的两头自己找活变成了帮两头找活。
也就是说,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要自己去找有物流需求的人和工厂,这通常要花费很长时间。
八十年代,不比后来,在网上随便发个消息,很快就有人能看到。
这个年代,基本上靠的就是地推,就算是欧阳远在大哥大在国内登录后第一时间给自己买了一个方便联系,那也没多少人有他这个条件。
这段时间是最痛苦也最漫长的,好在,他们公司是整合过的,每个跑过的客户,都会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
有自己的座机就记座机,没有就记附近商店的座机,地址,转运物品,这些都要记录,还会给对方留下自己公司的电话。
等后来打出名气之后,很多工厂会主动联系他们,这就给了他们很大的操作空间。
除了司机,他们还有业务员,这些业务员主要负责跟个体户沟通,有些售卖商品单一的个体户想要扩大规模,通过他们物流公司就是再好不过的方式了。
源头工厂,物美价廉,比他们自己去不知道几道贩子手里拿货便宜多了。
工厂也知道,他们物流公司能出货,有的工厂也就懒得自己再派业务员出去拉业务,尤其是刚刚进行国改的。
本来就没有业务员,也
不会拉业务这项工作,有欧阳远他们,省了不少事,还得谢谢他们呢。
之前跟着老师学习过的课程,也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融会贯通,欧阳远当然知道什么东西挣钱,什么东西只是跑量。
其实这个时候,很多工业品都挣钱,而且是挣很多的那种。
尤其是面向年轻人的工业品,年轻人嘛,没有什么负担,没结婚没孩子,家里父母也不到需要养老的时候。
挣的钱,可不就全花自己身上了。
每个月五六十的工资,他们敢拿出来二三十买一件衣服,是一件,不是一套。
所以欧阳远在看到他们画的图之后,瞬间意识到,这也是个挣钱的好路子。
不管是印成贴画还是做成玩具,绝对能挣钱,而且受众不仅仅是小孩,反正有这样的周边,他肯定会买的。
肥水不流外人田,欧阳远干脆也掺和进来,准备等他们画完就开干。
李稻花本来是准备全部写完,直接发书,这样这些插画也能更好的呈现,用彩页的方式。
但是人民文学的编辑看完前几章之后,强烈推荐她先以连载的方式在人民文学发表。
关于插画也给出合适的解决方式,那就是每期挑选一副插画用作封面,这样不管是黑白插画还是彩色插画都没问题。
封面插画也不是人民文学第一次这样做,虽然很多时候,封面都是简洁版的。
作为庆祝建国四十年的作品,人民文学并没有立刻发表,选择在1989年一月正式开始发表。
第一期的封面就是赵阙,很多不知情的读者还以为这是什么传统文学宣传图。
直到看到《大秦重工》,大脑飞速运转,感觉有些不知所措,又无话可说。
重新看封面,就能看到原本没有仔细看的封面赵阙,有很多李稻花他们特地设计的小巧思。
封面的赵阙乍一看,像是双手遮在脸前,一副娇羞仕女模样,仔细看,她一上一下的手中间是手机,甚至镜头还在微微闪光,表示她正在拍照。
身上佩戴的玉佩,中间有黄色金属,这是被书里称为交通卡的东西,刷卡坐公交车和地铁这类公共交通。
《大秦重工》的年代设定也是在1989年,不一样的是,大秦没有经历过抗战,大秦历史里,抗战的这段时间在发展高科技呢。
这也就导致,同样的时间线,大秦重工的各方面发展都比现实中的要好很多。
不止是科技,国际地位也是现实中无法比拟的。
“秦要不是二世而亡,说不定还真会这样。”有人开始反思。
书里甚至还逻辑自洽,秦朝时期的高压统治,在扶苏这样的温和的人接手之后,也能以和平方式逐步褪去战时高压政策。
根据历史中的人物性格记录,还真不好说。
书里描述排队时候的人山人海,也让大家深感认同,别说这种稀罕展览了,就是逢年过节,供销社有时候都挤不进去。
让大家稀罕的是,书上这些人居然都自觉排队,甚至还拐弯排队。
这可跟供销社不一样,去供销社谁排队啊,排队,怕不是排到猴年马月去也进不去。
第一期的结尾是女主总算排队进场,可以开始参观军工展览。
这才是最让大家恼火的,他们承认,李稻花的想法很好,很科幻,很天马行空。
但是这不代表着她就可以断在这里,展览的东西你是一点都不舍得提前透露啊。
人正经展览还知道给个预热,说说展览内容呢,至少是一部分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