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歌功颂德不跟李稻花说话没关系,……

不跟李稻花说话没关系,反正读者能看到李稻花写的,这才反应过来,说的没错啊,差点被那群不要脸的给糊弄过去了。

以前没条件,小米加步枪,现在有条件了,还小米加步枪,那大家不是白解放,白赶英超美了。

不要脸的玩意,坏的很呢。

《九洲》作为硬钢第一线,也不是没有人想过从内部瓦解。

但是首先,《九洲》创办的时候,本来招收的很多就是年轻人,有这样的好工作,以目前的工作环境,轻易不会离职。

这就导致《九洲》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大量招人。

哪怕是招人,刚来的人也都要从小编辑开始做起,主要是负责外国新闻搬运这部分工作,能做手脚的地方不多。

既然是想搞事情,那必然要做一些事情,只要被发现,立刻辞退,反正他们不是国营,没有铁饭碗一说。

而且,限制他们进《九洲》还有一个方面就是,雁过留声,越是这样的人,他们越是跳的高,平时就喜欢发表一些反智言论,背调就不容易通过。

《九洲》的读者越多,这种人越难

受,平时还要装作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

《大秦重工》那更是戳心窝子,这可不是一般的爽文小说,这写的,谁不得想想真这么干,那国家得多带劲,大家腰杆子得多硬。

都不用他们想,小说里自己就写了,那大秦国民的腰杆子,就跟从小吃着钙片长大的一样,根本弯不下来一点。

在各个国家都能看到大秦国民在国外溜达旅游的身影,甚至全世界都能看到大秦船舰到处溜达的身影。

整个国家从上到下透露出一股平和的气息,我不打仗,我只是来你家看看,我没啥意思,谁不喜欢看热闹呢?

有不少读者看完感慨,什么时候,我们国家也能像大秦这样,无惧列强。

今年的国庆并不准备阅兵,但是有庆祝活动,早早的,很多地方都开始准备庆祝仪式。

北平当然也不例外,而且作为首都,每次这样的节日,北平都要迎来入平高峰期,更要准备充分。

各大报纸也在报道即将到来的国庆,作为庆祝国庆的作品,《大秦重工》也在报道行列。

北平日报采访李稻花,问她为什么想起来创作《大秦重工》这样的科幻作品。

“这部作品的争议性还是很大的,有读者认为您这是在歌功颂德,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认为我在歌功颂德的人,本质上是不自信,觉得我是在用科幻片来满足一部分人的幻想,但是我觉得,这不是科幻片。

矫枉过正的后果就是极端吹嘘国外,而忽视国内一直在做的努力,当然,现在我们在很多方面不如国外,这是事实。

但我们也在飞快的进步着,建国四十年,我们已经走完了许多国家百年路程,假以时日,一切皆有可能。”

有些人是看不到客观事实的,实际上,就算是后来国家确确实实站起来了,也有人一直跪在地上。

不止自己跪,还强烈要求别人跟他一起跪,要不然不就显得它不是人了吗。

李稻花在最后还给自己打补丁:“说我歌功颂德的人,嘴巴最好闭严实,再多废话,我让你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歌功颂德。”

开玩笑,反正这些人已经看不惯她了,再多说话,她不介意再写一本更夸张的,直接奔着气死他们去的那种。

哎?思路突然打开,把这些人气死,那岂不是少了很多苍蝇嗡嗡叫。

看完李稻花的嚣张发言,就连爱看《大秦重工》的人都觉得,李稻花太嚣张。

不过,她这么说,那她写出来的真歌功颂德的得是啥样啊?真好奇啊……

被李稻花威胁,这些人觉得,怎么可能还有比《大秦重工》更科幻,更歌功颂德的,真写出来,还要不要脸了。

不过李稻花这个人就不好说,指不定她还真就能写出什么奇奇怪怪的作品。

她之前也不是没干过这样的事。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报纸上那些喜欢盯着李稻花和她作品的人,开始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人身上。

在李稻花那受的气,受的委屈,都要从其他人身上找回来。

他们自己是不会互相攻击的,毕竟,打狗还要看主人,他们是同一个主人。

《大秦重工》李稻花并没有授权给伊恩,她不想这部小说给国外看,哪怕知道他们就算是看了,也没能力研究,他们最擅长的是建PPT。

按照这样的算法,李稻花和他们算是同行,PPT选手,同行是冤家,还是给同行条活路吧。

本来呢,《大秦重工》好好的在连载,没多久,伊恩打电话过来,问她授权给其他出版社出版她的新小说了吗?

“什么新小说?”

“《DaqinHeavyIndustry》”

“怎么可能,我都没有授权给你,怎么会授权给别人,这本小说是不打算进行海外发行的。”

“哦,那看来我们的法务部要开始工作了。”

伊恩跃跃欲试,跟他抢钱,那跟要他命有什么区别。

他在阿美莉卡,从睡地铁站走到今天这一步,不会有人觉得,他是慈善家吧。

当初跟他一起从偏远小镇到华尔街之后,靠着抢劫混社会维持生活的朋友,在他发家之后,也迅速笼络起来。

这些人的工作跟他后来从偏远小镇带来的人不一样。

已经经历过黑暗社会的人,跟刚来的小镇青年是不一样的,有些法律解决不了的事情,就需要他们上场。

查到最后,跟伊恩想的不一样,市面上卖的盗版,并不是某个出版社私自印刷,而是一个未成年。

当他们找到那个未成年的时候,他正在自己家的杂物房里,用一台破旧的印刷机印刷海报,杂物房里还堆砌着已经印刷好的英文版《大秦重工》。

当然,这还不是对伊恩和李稻花震撼最大的。

对他们两个震撼最大的是,这个杂物房里,除了英文版《大秦重工》,还有《毛选》,海报也不止是《大秦重工》插画,还有两位的画像。

甚至在杂物房门对面的墙上,挂着红色的旗帜,红旗上是白色的锤子、镰刀、齿轮。

伊恩把照片发过来的时候,昏暗的杂物房,一束光撒在男孩身上,让人看不清他的样子,看的最清楚的反而是四周纷乱的环境。

《大秦重工》是男孩找他华裔同学的姐姐翻译的。

他们两个在学校都是被人霸凌欺负的对象,不过他们两个还有不同之处,男孩信美共,希望阿美莉卡以后也能发展成像苏格勒和中国那样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人人平等。

他的华裔同学对他的想法嗤之以鼻,觉得现在的阿美莉卡就很好,不需要改变。

尽管两人观念不同,但是男孩是学校里唯一愿意跟那个同学交流的人,两人关系还算可以。

可以只局限于表面,至少伊恩他们查过去的时候,对方立刻就供出了男孩,顺带撇清自己的责任。

“我们准备起诉他,如果不交够足够的罚金,那他的成人礼绝对要在监狱度过。”伊恩毫不留情。

实际上,他并不知道什么美共,他拍照片发给李稻花,单纯是因为杂物房太红,红色,在这个年代,一般是有特定指向的。

他甚至以为,那面旗帜,是其他国家的,比如说苏格勒。

“额,或许你可以让他在业余时间帮你工作来偿还自己犯下的错误,重点是,让他意识到自己错了,而不是惩罚不是吗,这不应该是你们最喜欢说的吗?”

“拜托,别学那些政客和律师虚伪的嘴脸,他们最喜欢颠倒黑白,如果你不想惩罚他,那就直说。”

如果这个男孩只是单纯的盗印,李稻花当然讨厌。

不过这种盗版,根据男孩说的,销量还挺好,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里。

这个年代的阿美莉卡年轻人,正是叛逆追求个性的时候,主流媒体越是批判李稻花,这些年轻人就越是吹捧李稻花。

也不一定是多喜欢看李稻花的书,也可能单纯是追求个性,与众不同。

根据这样的情况,李稻花干脆就允许伊恩印刷了,但这次就不宣传,愿者上钩。

她是不宣传了,耐不住国内盯着她的人多。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在国外知名度也比较高的作者,她的新书在国外开售,那怎么能不报道。

伊恩他们不宣传,低调开售,自然也就没多少人知道,没多少人买。

哎呀,那可就让一些人兴高采烈了,你李稻花也有今天啊,就说了,这种歌功颂德的书不行。

你看看,国外人都不看啦,丢人都丢到国外啦。

在此之前,李稻花的每本小说都要营销,这很正常,就阿美莉卡的识字率,不营销,那销售数据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别人不管这个,只管嘲笑李稻花,嘲笑《大秦重工》自娱自乐。

连带着《大秦重工》的插画也被这些人拿出来嘲笑。

“你信我还是信那群门外汉?”

“信你。”

尽管研究中心觉得李稻花的插画很合理,可没研发出来,也没资格说话。

他们是搞研究的,不是搞嘴炮的,他们更喜欢用事实说话。

哪怕是阿美莉卡画的PPT,国内哪怕怀疑,也要真的做出来后,用实打实的成绩跟他们说,你这PPT不对啊?

最典型的就是天基武器——上帝之杖钨棒,吹的花里胡哨的,最后证明,这武器根本没用。

他们只能加快研究速度,同时孜孜不倦的从外部吸收知识。

李稻花对于这种嘲笑,太常见了,这个年代,阿美莉卡还是灯塔。

可她是谁,说好的,谁敢再说《大秦重工》是歌功颂德,她就真的写歌功颂德小说。

“不至于,真不至于!”人民文学知道李稻花的想法之后,赶紧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