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番外】看过慎买,修文前的第七、八章

夏天对于工作族而言, 是漫长煎熬的。堵在大马路上的艳阳,室内空调的干燥。哪怕把眼霜当面霜用,也难以拯救皮肤糟糕的状态。

夏天对于学生党而言, 是短暂快乐的。冰西瓜冰可乐,小电视小风扇, 男生有篮球场的喧闹, 女生有压马路的红裙。除了最后一天赶作业赶通宵,一个假期快乐赛神仙。

当然还有一群异类,他们的名字叫“准高三生”。

哪怕各地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补课,各大高中也毫不惧怕的开启了补课模式, 毕竟谁也不敢为升学率买单。

北城H高。

这所北城老牌名校, 连续三年本一率99%,去年上Q大和P大的人数超过90人。

陈新悦是高三六班的班主任, 作为这届高三最年轻的班主任, 她的压力格外大。在H高,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 都不敢有一丝松懈。

陈新悦从办公室走出, 看着操场上几个捕蝉的工人。据说有学生投诉蝉鸣声太大, 影响复习,校长丝毫不怠慢, 立马请人来“清蝉”。

陈新悦叹气, 比起“清蝉”,她更想“清学生 。”

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 理应“有教无类”“责无旁贷”, 的确不该有如此不堪的想法。可她自己也是举步维艰, 心理上实在无法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陈新悦想起一年前文理分班。

H高不流行“尖子班”“重点班”, 这在北城的高中算是清流。

为了学生资源公平, 年段长采取抽签的形式分配学生。一共9个理科班,根据高一期末考理科总分,1-9名为一组,10-18名为一组,以此类推。每个班主任从每组中抽取一人。

陈新悦那日恰好赶上北城优秀年轻教师颁奖,没有参与抽签,等她赶回来时,班级已经分好了。

其他老师有没有趁她不在搞小动作,她不得而知。但她的名单中,赫然有个闻名H高的名字——梁君澈。

这个学生在老师中也颇有讨论度。

H高的录取线在北城数一数二,这名学生的中考成绩低于录取线一百五十分。可想而知,其家庭背景有多雄厚。

分数低不打紧,若是个乖巧听话,上进好学的,在H高熏陶三年,混个本一尾巴并不困难。

偏偏这男生是个混世魔王,一头将教导主任气到咳血的杀马特长发,入学一年三次记过,一次留校察看。这还是校长屡次提醒“小过从无,大过从轻”的结果。

事实证明,梁君澈没有辜负他的传说 。陈新悦带他一年,什么“语重心长感化计”“巴掌糖果双管计”“严师亲管逼学计”全都用上,皆石沉大海,连个水花都没有。

陈新悦本想着过两年眼不见为净,结果校长告诉他,梁君澈是要参加华国高考的,一定要好好督促他。

陈新悦气得想把桌子摔了。

H高虽录取的都是准高材生,但每年也有一搓成绩一般,家境显赫的“特招生”。这群特招生也很知情达趣,一般高考前就会准备好留学,不会参与高考这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

这位梁君澈的家长到底是“脑子瓦塔了”?还是对自己孩子有“错误认知”?

以梁君澈的模考成绩,别说本一,能不能上本科都是问题。

一想到H高十年来从无本科以下学生的记录要被梁君澈打破,自己作为班主任也将被钉在耻辱柱上,陈新悦一肚子火无处发泄。

教室内,学生正在做摸底卷。

陈新悦走到窗边向内看。

大家都很专注,状态调整得不错,没有假期回归疲软症,陈新悦倍感欣慰。

忽然,她注意到了教室最后排的男生。

清爽利落的黑色短发,紧绷好看的下颚线条,哪怕只有侧面,也依然惊艳四座的五官。并非是校园系美男平易近人的好看,好看得很有攻击性。

都说男人不管几岁,都喜欢十八的少女。其实女人也差不多,小的时候喜欢温暖学长,大了喜欢凶狠小狼狗,或许不少大叔控,但心底永远有一方天地,留给十八岁的少年。

美色令人赏心悦目,好在陈新悦作为教师,很快清醒。

他们班哪有这学生。

陈新悦看着座位,片刻后如遭雷击。

等下,坐这个座位的,不是她最头疼,每夜都祈祷快点去留学的梁君澈吗?

陈新悦在窗边站了许久,终于接受了现实。

原来问题少年换个发型,竟是这副模样。

一想到即将成为“H高耻辱柱”,陈新悦也没心情欣赏美色了。

一天的摸底考结束,陈新悦走进教室,激情四射发表了以“决战高考”为主题的演讲。最后,陈新悦道:“现在,请大家取出一张纸,写上自己的名字,和自己明年六月的目标大学!让我们十个月后,再来见证目标实现与否!”

陈新悦第一次带高三,尽心尽力。除了本职的“数学课”,各种激励手段,鸡汤教育信手拈来。

当夜,陈新悦批改完数学卷,冲了杯咖啡,翻起了学生们的志向。

【陈思琳,P大】

——‘思琳成绩一直保持在年段前三十,只要状态保持好,P大轻而易举。’

【李牧,Q大】

——‘李牧成绩在年段一百多,想上Q大很悬。不过男生高三发力冲一波,谁也说不准。有志向是好事。’

【邓明月,R大】

——‘邓明月自从恋爱后成绩下滑得严重,虽被她徒手拆鸳鸯,成绩却不见好转,看来是要找这孩子谈谈心。’

……

【梁君澈,Q大】

陈新悦看着纸张怔了许久,含在口中的咖啡差点喷出。

梁君澈?Q大?

这两者的关系等同于她陈新悦和山姆国总统的关系。

就是没有关系。

陈新悦以为,也只有小孩才会纠结P大Q大应该选哪一所的问题,但凡脑子清醒点的大人,都会意识到,这两所名校对大多普通人遥不可及。

当然,北城的孩子享受政策优惠,几率大一些,北城重点高中的孩子,几率再大一些。

但这和梁君澈也没关系。

陈新悦嗤笑一声,脑中却浮现出少年的侧脸。

重新打理头发后过于好看的容颜,专注地盯着试卷。

陈新悦将“痴人说梦”的评价吞了回去,站起身,从批改好的数学卷中,翻出了梁君澈的试卷。

106分。

这次模拟测试水平中等,既不过于简单使得学生松懈,也不过于难度打击学生信心。106分的成绩,在班级排名倒数第十。

能在H高排班级倒数第十,本一线便不是问题,要上Q大却是痴人说梦。

可要知道,在此之前,梁君澈已经稳定两年班级倒一,数学平均分不到60。一个月不见46分的跨越,简直可以出本《H高男孩梁君澈》,去叫板曾经风靡一时的《哈弗女孩刘亦婷》。

莫非作弊了?

陈新悦的念头刚冒泡,就被自己否定了。

梁君澈十分桀骜不驯,这份桀骜包括不屑成绩,更不屑作弊。

陈新悦百思不得其解。

翌日,陈新悦特地找其他任课老师要来成绩单,特地查看了梁君澈的成绩。

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梁君澈每门科目都及格了,尤其是理综,竟然考了班级第十七名。

“小陈啊。”头顶只剩一小撮稀有毛发的物理老师道,“你们班那位梁同学,这回物理考得很好,尤其是最后一道大题的答题思路,非常出彩。有的学生发力晚,你作为班主任要多鼓励啊。”

“那是自然。”陈新悦点头。

晚自习时,陈新悦特地走到教室。

H高并不强求学生晚自习,重点高中的学生自律性极强。再加上盛夏炎热,教室并未配置空调,因而选择在教室复习的学生寥寥无几。

梁君澈正在座位上埋头刷题。

换了发型的梁君澈显然很符合女生审美,陈新悦眼睁睁看着班里的女学霸频繁搭讪,什么借笔、借书,连问考题这种借口都想出来了。

你一个科科班级前三的人,去问一个末尾考场的,不觉躁得慌吗?陈新悦心底吐槽自己学生。

好在梁君澈哪怕忽然转性,酷炫拽的本质没有改变,前两次还顺手递过笔和书,第三次被询问问题时,题都不看,眼神冷漠地看了眼女学霸,“不懂,请别打扰我。”

陈新悦在心底为梁君澈点赞,关键时期,就需要“不解风情”,在这个时候春心荡漾,那不是早恋,那是地狱模式恋。

九点半,晚自习结束铃意思性响起。班级的学生依旧埋头奋笔疾书。

陈新悦走到梁君澈桌旁,手指敲了敲桌面:“君澈,出来一下,我和你谈谈。”

梁君澈停下笔,起身,双手插兜迈出门。

两人站在走廊上。

陈新悦看着颜值“焕然一新”的梁君澈,如果她回到学生时代,看到这样的同学,怕是也会心脏小鹿乱跳,偷偷将爱慕写在日记里。

可惜她已是三十多岁的高考班班主任,容颜皆是虚无,唯有分数才是关键。

陈新悦语重心长:“君澈啊,这次考试不错,老师很欣慰。”

“考多少?”梁君澈问。

陈新悦诧异,梁君澈典型“成绩如浮云”,考卷刚发下来就不知所踪,竟然关心起成绩。

陈新悦:“你这回总分是505,继续保持的话,本一不是问题。不过我看你的目标是Q大?那就要加把劲。”

陈新悦不认为梁君澈努力后能考上Q大,不过该有的鼓励不能少。

“如果要上Q大经管学院,大概要考多少分?”梁君澈问道,神情认真。

陈新悦嘴角抽搐,Q大经管,至少要北城前20名。“那可能要年级前五了。”

“哦。”

陈新悦怔住。对方的神情没有对分数的诧异,没有梦想破败的沮丧,反而透着一股坚定执着。

接受完班主任鼓励的梁君澈坐回座位,看着校园里亮起的街灯。

一盏盏橘黄灯光,就像三分熟的水煮蛋蛋黄,似凝未凝,黏黏腻腻。

还是Q大的灯光更温柔。梁君澈想。

不知道那人此刻是不是还坐在自习教室读书?

=

高三的日子,纯粹得只剩书山题海。青春的悸动、彷徨,都需要在出现苗头时尽快扼杀。年轻的躁动、热血,也需要在这一年沉淀收敛。

当然,有些人无需遵循以上守则。

或者,是早已手握保送,或者,是已做好留学准备。

比如陈博学。

早被家里安排好留学的陈博学一身轻松,和一群人凑在公告栏前。

H高一模考试结束,年段长将所有高三学生的分数和排名贴在公告栏。既是鼓励,又是鞭策。

陈博学不出意料在最后一张A4纸看到自己名字,又将前两页扫了扫,没看到自己的难兄难弟。

“老大不是没弃考吗?去哪了?”陈博学继续往前搜寻。

一口气看了五页,依旧没看到梁君澈的名字,陈博学揉了揉发酸的脖子。

他的发小,自从暑假结束就像换了个人。忽然帅得天怒人怨也罢,每次约人,都会收到一句格外装逼的“我在复习”。

陈博学白眼翻上天:“你复习个毛线,你努力个屁?怎么,还想考Q大?就算是Q大学生毕业也要给你和你爷爷打工。”

梁君澈没搭理。

整整半年多,梁君澈唯一一次主动约他,是寒假的时候去Q大。

可惜两人被保安拦在外头。

陈博学又看了两页,依旧没有梁君澈的名字,索性作罢。

他听闻过梁老爷不想梁君澈留学的消息,不过以梁老爷的财力人脉,给梁君澈安排个国内不错的院校,也不是太难的事情。

正要离开,围观的人群发出惊呼。

“梁君澈?没看错吧?是那个梁君澈?”

“好像是吧,高三就一个梁君澈。”

陈博学停住脚。

梁君澈在H高颇有名气,但名气多为负向,主要存在各班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反面素材。

“君澈怎么了?”陈博学朝人群里喊。

“梁君澈六十八名?真的假的?”人群里有人道。

陈博学挤开人群,看向前列的名单。

果然,第六十八行,梁君澈,671分。

“卧槽!”陈博学惊得下巴快掉到地上,自己考了335,还不到梁君澈一半。

陈博学:艹,老大真是被状元鬼附身了吧?

作为一直以来三百分阵营的难兄难弟,陈博学不敢相信和自己同一考场的人倍杀了自己。

“这梁君澈作弊做得太大胆了吧?”人群中有人道。

陈博学立马呛声:“做你MLGB弊,同一考场就没超过四百分的,抄鬼啊!”震惊归震惊,陈博学很袒护兄弟。

“有本事高考也考出这分数啊,可别现在显摆。”

“一个敢考,一个敢信。”

“学渣没什么,可别人品败坏变成人渣。”

……

围观的同学无人站在陈博学这方。

高考是千军万马独木桥,有人上去了,自然有人要掉下来。

很显然,H高的学霸们,并不愿相信他们向来瞧不上,瘫死在桥下的死鱼,忽然死而复生且鱼跃龙门,打算占领他们的位置。

陈博学闷着一肚子气,走到梁君澈的教室。

正是下午放学,学生或者回家复习,或者去食堂餐食再回归自习。

梁君澈依旧坐在座位上奋笔疾书。

教室外站着几名探头的学妹,也有学妹施施然走过,装作不经意的瞟向屋内人。

陈博学大步流星走进教室,一屁股坐到梁君澈前座。看着桌旁垃圾袋内的三文鱼饭团包装袋,陈博学嫌弃道:“你晚餐就吃这?”

“晚自习结束,陈阿姨有炖汤。”梁君澈道。

陈博学看着习题册上密密麻麻的字,一阵头疼。

“老大你别说,被状元鬼附身后,你这字也好看多了。”

梁君澈停住笔,忽然想起半年前的夏天。

闷热的自习室,苟玳递过半个苹果。“来,小朋友,补充点维C。”

梁君澈已懒得反驳“小朋友”的称呼。

苟玳拿起笔记本,啧啧摇头:“不去卖烧烤可惜了。”

梁君澈不解。

苟玳:“你这鬼画符的水平,去抹烧烤酱正合适。”

梁君澈气闷,偏偏对方的字确实比自己好看一万倍。

而后第二天,那人打工结束,拉着自己在图书城闲逛。晚上的时候,递给自己一套字帖。

“这个行楷还不错,简单好学,你每天读书累了临摹半小时,字体就能纠正了。高考虽没有设专门卷面分,但在每个打分老师心中,都有卷面印象的存在。”

想到对方逛书城是给自己买东西,梁君澈的心情格外好,嘴上却道:“累了还要临摹半小时,这是人提的要求吗?”

那人将一块太妃糖塞进他的嘴里:“那小朋友要继续努力哦!”

“老大,老大?”陈博学摇了摇身前发呆的人。

梁君澈“嗯”了一声,口中恍惚有太妃糖的甜蜜。

两人胡扯了几句,陈博学余光瞥到进来人,急忙道:“陈老师好!”

陈新悦点头,一副和善师长的模样:“博学啊,晚自习快开始了,你早点回你们班,免得王老师担心。”

可别带坏梁君澈了!这句潜台词,陈新悦用一个似笑非笑的表情传达。

陈博学莫名惧怕这位年轻女老师,一溜烟跑个没影。

陈新悦非常满意。

梁君澈和陈博学当初是混世魔王二人组,恶劣程度不相上下。陈新悦经常和其班主任王老师吐槽,是命多苦才分到这两个学生。

她记得当时王老师说了一句话,直接将她摧毁得心神俱灭。

“博学这孩子是皮了点,好在马上要出国了,适合他。”

言下之意,可不像你们班梁君澈,还要参加国内高考。

谁曾想,风水轮流转。这最让她头疼的学生,今日倒成了香馍馍。

一模成绩出来,年段长还在会议上夸赞她“调教学生很有手段”,能将梁君澈从不学无术变成优等生,一定要她做心得分享。

陈新悦脑袋还算清醒,没有在其他老师艳羡和夸赞中迷失。

她有几斤几两,她很清醒。

梁君澈的巨大蜕变,也和她没有关系。

陈新悦还曾猜测过梁君澈转变的原因。比如父亲病危,临终前唯一愿望,是希望儿子考上Q大经管之类。

为此,陈新悦还向年段长旁敲侧击,梁君澈家是否有病人故去,她是否应该找他谈心。

结果年段长说:“本来这个学生家庭身份是要保密的,不过陈老师能让其改邪归正,我就私下跟你说一声。你千万不要有态度的转变,也不要对外传播。”

自此之后,陈新悦才知道,梁君澈竟是大富豪梁思的孙子,艺术家梁状元的儿子。

高富帅,如今还点亮了学霸属性和迷途知返技能。陈新悦看梁君澈愈发顺眼。

“君澈啊,你这回考了理科班第67名。我们学校去年上Q大和P大的理科生有52个,再加把劲,Q大很有希望哦!”陈新悦笑眯眯道。

梁君澈脸上无半分喜悦。

分数越到高分段越难前进。他的目标是Q大经管。只有去了经管,他才有可能,离那个人近一些。

==

六月下旬。

各地高考分数陆续放榜。

不少高校在放榜前,就会提前得知优秀考生的成绩,从而派遣招生组进行宣传、谈判等,争取更多优质生源。

H中作为北城最好的高中,自然是各家必争之地。

不出意外,今年北城的状元又落在了H中。

“陈老师,恭喜啊,思琳拿了理科状元。第一年带高三就带出状元,前途不可限量。”

会议厅内,得到消息的老师们或真心或假意的恭维。

陈新悦一面谦虚:“主要还是思琳争气,加上一点运气。”

思琳的成绩一直稳定在前三十,状态好时能在年级前五,状态不好也跌不出第一考场,却从未登顶过。此次拿到状元,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陈新悦作为高考状元的班主任,也变成了高校招生组的香馍馍。

Q大招生组的男领队拖住她:“陈老师,我早上和思琳及其家长联系过,他们说想要去P大,您可要劝劝!读理科哪有去P大的,这是人干的事吗?”

陈新悦表示爱莫能助。陈思琳对P大向往已久且有家学渊源,绝不是只言片语能够动摇的。

男领队也知晓希望渺茫,索性换了话题:“那思琳先放放,你们班梁君澈,你可就要让他来Q大了。”

“梁君澈?”陈新悦诧异。“他考多少分?”

梁君澈二模的成绩比一模降了十六名,陈新悦当初估测过,P大Q大估计只能搏一搏提前批,至于其他大学则可以任选。

对于一名在升高三前都坐最后一个考场的学生,陈新悦已经不敢再有更多奢求。

男领队:“陈老师还不知道吗?北城第九名。”

陈新悦的脑中烟花炸开。

想都不敢想的成绩。

“陈老师?”男领队见陈新悦发呆,喊了两声。

陈新悦摇头:“没事,就是有些惊讶。”

男领队在听闻梁君澈的事迹后,同样震撼:“陈老师,您真是教导有方啊。”

受之有愧的陈新悦笑得灿烂又尴尬。

自此,H高多了一个励志传说——

有一个帅气非常的学长,高一高二都是年段吊车尾,高三那年,班主任苦口婆心劝导了半个月,男生幡然醒悟,声泪俱下,从此奋发向上,最终被Q大经管录取。

许多学生问传说的当事人之一陈新悦:“陈老师,你当初都说了什么,给我们听听,说不定我们也会奋发图强!”

陈新悦:姐什么都没说,可你们都不信。

没人知道梁君澈忽然奋进的原因,校长不知,班主任不知,梁老爷也不知。

情窦初开的少年,将心事埋藏在了夏天的微风蝉鸣中,只愿在初秋之时,站在那人身前,跟他说一声,“嗨,好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