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 原本负责称东西、劈柴等杂活的黎大山,在这天下午,多了一个活计:
揉面, 煮艾草,煮红豆。
黎大山自然没意见,不过,他有些纳闷,他小叔给他安排这些活儿时, 笑容有点怪怪的啊……
当黎荞和陶竹做点心时,中午韩小雁赵二妞的撒泼行径, 犹如长了翅膀一般, 飞快传遍了三柳村。
赵满仓和王红芹自然也听到王桂花那一番逻辑无懈可击的话语了,赵满仓庆幸不已,他瞪了王红芹一眼:“幸好没让你去。”
“我又不是去要方子的。”王红芹不服气。
“有本质上的区别么?不都是问小辈要东西。我可警告你啊, 我要脸, 丢不起那人。你若是敢去找小荞,你也给我回娘家去!”
为防止王红芹经不住诱惑, 赵满仓把丑话说在了前面。
王红芹一听这话,登时不满了,她都多大年纪了还让她回娘家, 她爹娘早不在了, 她回娘家回哪儿啊?住兄弟家里?
这分明是让她无家可归, 太狠了!
“你就不想给柱子找个出路?你是不是他亲爷爷啊?!”
“咱家日子又不差,找什么出路?!”赵满仓呵斥。
他家日子在三柳村属于中等, 家中有余粮, 无外债, 儿子女儿孙子孙女也无病无灾。
这是顶好的日子了。
“和黎粮家比起来, 咱家是不差,可说到底咱都是老农民,是泥腿子。现在大山一天拿三十五文的高工钱,咱柱子哪里比大山差了?”
种地太辛苦了。
从前没有对比,王红芹不觉得有什么。
现在有黎大山在,王红芹羡慕了,她大孙子不差黎大山什么啊。
“柱子当然比大山差,大山是小荞的亲侄子,柱子是么?”
赵满仓没好气道。
看王红芹还要反驳,他不耐烦了:“你再多说一个字,今晚就给我滚回娘家!”
王红芹:“……”
她不吭声了。
算了,今日王桂花大显神威,她去了也是自讨没趣。
再等等看,她态度放软些,给王桂花和黎荞说一些好话,黎荞肯定答应。
村子里的其他人,也暂时歇了让黎荞给他们安排活计的心思。
黎荞连自家人都顾不过来,哪里顾得上他们。
唉,黎荞赶紧发财,赶紧把生意做大做强,这样才有余力拉扯他们一把啊。
被很多人祝福着的黎荞,今晚格外勤快。
今天有黎大山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他和陶竹天黑了之后就歇下了,时间充裕,他便和陶竹把之前没尝试的姿势都来了一遍。
陶竹在这件事上对他一向是百依百顺,哪怕羞的不敢瞧他,但不管他提什么要求,通通应下。
陶竹从不劝他节制,只会在白日里炖汤给他补身子。
于是,两人虽然歇下的比较早,但真正入眠却是比平常都晚。
翌日,等黎大山过来时,两人还没起床。
“小叔,你们咋起这么晚?身子不舒服么?”
黎大山瞧着黎荞和陶竹两人一脸疲乏精神不济,很是关切。
明明昨天早早就干完活了,可他小叔和竹叔咋这副模样?
陶竹到底脸皮薄,有些无助的去看身旁的黎荞。
黎荞打了个哈欠,摇头道:“你竹叔昨晚学认字,又让我教他做点心,所以睡的晚了。”
“哇!竹叔好勤奋!”
黎大山顿时一脸敬佩。
干了一天活儿晚上还能如此好学,太厉害了。
陶竹:“……”
但迎着黎大山真诚的眼神,他只能淡淡一笑:“识字机会难得,得珍惜。”
“我去做早饭,你们想吃什么?”他快速转移了话题。
“我什么都行。”黎大山没要求。
黎荞也没要求,他一向不挑食:“你想吃什么就做什么。”
“那简单些,煮个粥,再做个蒜泥鸡蛋,凉拌黄瓜。”
陶竹不打算做复杂的。
“我去烧火。”黎荞跟着陶竹进了厨房。
但他一进了厨房,陶竹便在他手臂上拧了一把:“你对着大山瞎说什么呢!”
“反正大山不懂,随便忽悠。”黎荞笑眯眯的,说着的还亲了他一下。
陶竹:“!”
黎大山还在院子里呢,万一被瞧见了,那他今天一天都没脸见黎大山了。
毫无威慑力的瞪了黎荞一眼,他干脆转身,开始做早饭。
黎荞没继续闹他,今天一大堆活计等着他们夫夫呢。
把大米下入铁锅里,添水。再把蒸篦放入锅内。
把馒头、鸡蛋都放到蒸篦上,大火开始烧。
土灶熬粥很快,熬出来的粥也很香,陶竹把粥盛入碗中,然后把鸡蛋剥皮,放入蒜臼里捣碎,再加入蒜汁、盐、芝麻油,一道蒜泥鸡蛋就做好了。
黎荞很爱这种吃法,拿着馒头夹着鸡蛋,连吃了五个馒头才停下。
黎大山从前没这样吃过,在黎荞家知道了这种吃法之后,他一次就爱上。
他一口气吃了四个馒头,又吃了小半盆凉拌黄瓜,喝了一大碗粥,这才饱了。
陶竹的饭量比两人要小,但也吃了两个半馒头。
于是,这一顿早饭下来,十多个馒头没了。
黎荞瞧着筐里仅剩的一个馒头,扭头对陶竹道:“要不咱们雇个人来给咱们做饭吧。你每天做饭太辛苦了。”
如今他家是两天蒸一次馒头,一次蒸两大锅,中午一般是面条,馒头只在早上和晚上吃,即便这样,蒸一次也只够吃两天。
蒸馒头挺费时间,当然,大热天的待厨房里蒸馒头还很辛苦。
况且,除了蒸馒头,还有一日三餐。
特别是中午那顿的面条,擀面条一点儿都不比蒸馒头省力。他舍不得陶竹这般辛苦。
“你再雇佣人的话,乡亲们肯定会觉得咱们已经挣了金山银山。我哪有那么娇气,做饭而已,哪个夫郎不做饭?连李瓶嫂子在家也要做饭呢。”
陶竹摇头。
这样太高调了,黎荞能有这份心就好了。
想到此,他忍不住伸手,在饭桌下悄悄抓了一下黎荞的手。
这人连让他做饭都舍不得。
他连做梦都没梦见过这种温柔。
“行叭。”黎荞暂时否了这个念头,他反握住陶竹的手,十指相扣,而后一脸认真的叮嘱道:“你若是哪天不想做了,一定告诉我,咱们雇个人做,又不是雇不起。”
“李瓶嫂子是李瓶嫂子,你是你,你是我的夫郎,做饭这个事没绑到你身上,你想做就做,不想做咱们雇人来做。”
“知道了。”陶竹轻轻点头,嘴角翘起了一个小弧度,望着黎荞的眸子亮晶晶的。
黎大山:“……”
他好多余。
他应该在桌底。
咽下口里的黄瓜,他低着头起身:“我去劈柴!”
扔下这四个字,他飞快跑了。
再待下去,他浑身都要冒鸡皮疙瘩了!
黎荞望着黎大山的背影,笑了,这孩子有些幸福,不仅有美味的早饭,还有狗粮,一大早就吃的饱饱的,今天干活一定不缺力气。
“咱们也快吃,吃完了让大山揉面,我做青团你做丰糕。”他笑眯眯的对陶竹道。
“嗯!”
陶竹点头。
等两人吃过早饭,天还没亮,王秀英过来挑水,不一会儿,小五也来了。
小五还带来了王掌柜的话:
要买十斤桃酥。
如今桃酥成了王掌柜家的新宠,特别是王掌柜的老母亲,最爱吃这个。
王老夫人上了年纪,牙齿不太好,沙琪玛太硬,她不怎么咬得动,吃一块要慢慢的嚼。
大嘛花勉勉强强,比沙琪玛好嚼些。
但桃酥在嘴巴里含一会儿,很快就能变软,她吃一次就喜欢上了。
黎荞因为烤箱太小,不能量产,所以王掌柜便干脆私人订制。
上一次他买了十斤,短短两天就吃完了,这不,今日又让小五带话,他要再买十斤。
不过,这次他特意叮嘱了,少放点糖,他老母亲上了年纪,吃太多糖不好。
“好,我这就去做。”
反正时间尚早,做桃酥又比较快,所以黎荞准备现烤十斤给他。
等小五带着桃酥走了,黎荞开始做青团,陶竹则是做沙琪玛。
中午时,王桂花又来了。
一是看有没有人闹事,而是看一下麦芽糖的销售情况。
昨天看热闹的人比较多,这个买五文钱的那个买十文钱的,加起来一共卖出去了半斤麦芽糖,把她高兴坏了。
今天没有热闹看,人少,但是,来了位小岗村的货郎。
这货郎平日里走街串巷,消息灵通。
知道三柳村这里有半价的麦芽糖卖,所以今日就过来了。
货郎自然是想要包圆所有的麦芽糖,但黎粮王桂花早就想到这种情况了。
他们麦芽糖的价格低,零售给乡亲们,他们夫妻俩能挣钱,乡亲们也能有半价的麦芽糖吃。
但货郎不成。
货郎不是自己吃的,货郎是要卖掉挣钱的。
王桂花和黎粮没那么傻,自己有钱不挣而是让货郎挣,两个人早就想好了,货郎可以大量买,但价格是一百八十文一斤。
这个价格虽然比零售给乡亲们的高了很多,但比县城的低了二十文,而且还省了货郎的跑腿费。
所以,那货郎咬咬牙,还是买了三斤。
趁着三柳村有便宜麦芽糖的消息还没传开,他去更远的村子卖,还是能挣点铜板的。
这货郎一口气买了三斤麦芽糖,几乎把王桂花黎粮两人做的麦芽糖块给包圆了。
王桂花一来,黎大山就把五百四十个铜板递给了她,一脸喜滋滋的:“娘,大生意,看来你和爹下次得多做些了,不然都不够人家货郎买的。”
“小叔还给了我纸,让我做了个账本,专门记咱家的账。”
“嗯。”王桂花笑了一下,笑容很淡,她接过了铜板。
“……娘,你心情不好啊?”
黎大山小心翼翼的瞅着她。
“还不是因为你春桃小姑。”
王桂花叹气。
黎春桃今年十七岁,在乡下属于大姑娘了。
但其实之前黎春桃定过娃娃亲,定亲对象是她三舅家的表哥周明盛。
因为自小定亲,所以两家来往比较密切。
周明盛跟黎荞一样,自小读书,他比黎荞大两岁,和高志远一样,已经过了童生试的前两关,只剩下最后一考了。
可黎春桃年纪一年比一年大,拖不起,两年前黎谷就想让黎春桃和周明盛完婚,但周明盛表示要再试一试童生试里的院试。
结果,周明盛依旧没考过。
但是,他被县城一陶瓷铺子掌柜家的女儿瞧上了。
于是,他就退了黎春桃的娃娃亲,和那陶瓷掌柜的女儿成了亲。
黎谷和他媳妇周金桂自然气的要死,这些年来,他们家每到农忙的时候都会去周家帮着干活,每年也都会给周明盛银子供他读书。
可谁知道供出来一个白眼狼。
周金桂本来身子就不太好,被周明盛这个外甥背刺,气的直接病倒。
但她强撑着病体,与黎谷拉上黎粮黎大忠等黎家的男人一起去周家说理。
周家理亏,愿意赔给黎谷二两银子当黎春桃的青春损失费。
这举动把黎谷膈应的半死,他没要银子,当时周明盛不在家,他便按着周明盛的爹娘狠狠揍了一顿。
结果,周明盛爹娘转头开始散播谣言,说黎春桃和周明盛有了肌肤之亲。
这种谣言对一个姑娘来说是致命的,黎谷气的要死,又带着黎家的男人冲去周家将周明盛爹娘打了一顿。
但黎春桃的名声却是挽不回来了。
黎春桃根本无法自证清白,而人们又喜欢看这种八卦,于是黎春桃名声彻底坏了。
这两年,也有人上门给黎春桃说亲。
但不是性情有毛病或者是家境不好的老光棍就是二婚的拖家带口等着她嫁过去伺候一家子的,周金桂原本就不怎么样的身子,被这些人气的更不行了,常年都得吃药。
而黎春桃则是越来越沉默,只要出了家门,就一直低着头,再没有从前的开朗活泼。
刚才王桂花去黎谷家借水桶,刚好撞见媒婆上门给黎春桃说亲,这次媒婆说的是镇上的一户人家。
黎谷觉得不妙,再三追问那媒婆说了实话,原来那男人已经克死了三任媳妇,镇上知根知底的不敢嫁给他,便只能从乡下找姑娘。
黎谷听完媒婆的话,气的要死,当即把媒婆给赶了出去。
倒是黎春桃,沉默了之后表示只要那男人给二十两银子彩礼,那她愿意嫁。
“啊?小姑她咋想的啊!”
黎大山吃了一惊。
黎荞和陶竹也从棚子和厨房出来,不解的看向王桂花。
“唉,春桃她受够了嘲笑,宁愿拿她那条命换二十两银子留给你二爷二奶。”
王桂花叹气。
“这怎么成!”
黎大山吓了一跳:“娘,你可得好好劝劝小姑啊。”
黎荞也皱眉,黎春桃竟是这样的极端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