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周明盛之后, 黎荞便没了大的牵挂。
但还有一个高志远。
虽然陶竹一直说高志远之所以去陶家提亲只是为了找人干活,但直觉告诉他,高志远盯上陶竹绝对别有用心。
但是, 他和陶竹形影不离,连晚上睡觉时陶竹也得钻他怀里,只要他不抱着陶竹,那陶竹很容易惊醒。
这种情况下,他没法套高志远麻袋。
正大光明的打上门去, 这更不行。
周明盛差点儿逼死黎春桃,他有正当理由上门找茬。
可高志远只是曾经去陶家提过亲, 他若是因此事去高家仗势欺人, 那他在众人心中的形象肯定会变成恶霸。
为了一个高志远毁了名声,他没那么蠢。
但这事儿像是一根刺扎在他身上,他想拔出来。
要不干脆直接弄死高志远得了。
心里冒了这个念头出来, 可惜的是, 他没机会,因为出发的时间到了。
冬日赶路要考虑到下雪的情况, 所以九月底就要出发。
他只能收了心思。
算了,以高志远的能耐,闹不出什么大事。
现在黎家人很好。
曾经日子不顺的黎春桃黎大忠, 现在小日子都甜甜蜜蜜。其他黎家人的日子也都很好。
三柳村也很好。
除了红薯作坊, 还可以做腊肉, 村子里的玉米也供应望月楼,再加上平日里养鸡鸭卖给鸭货作坊, 所以大家的收入很稳。
日子富了, 大家伙儿有了更高的追求, 私塾刚建时, 很多人报名纯粹是为了凑热闹。
可现在黎荞庄文都中了举人,三柳村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高涨了起来。
中举好哇,和县衙、县学里那些官员称兄道弟,而且其他镇子的大小地主也纷纷登门祝贺。
一下子就跨阶级了,这种风光谁不想有?
眼下私塾的黄夫子曾是黎荞的私教,而且黎荞还不藏私,大大方方的公布各种学习小窍门。
在这种氛围下,谁不盼着自己的孩子也能跨阶级飞上枝头。
读书真的有用,必须读书!
村人愿意让自家的孩子读书,黎荞很满意,读书的确有用,哪怕考不上科举,在日常生活中也大有用处。
现在三柳村不再是从前那个一年到头也没几个外乡人的小山村,三柳村发展的这么快,村人的知识和眼界也得跟上。
平城也发展的很不错。
大量外地商贩的到来让平城各行各业都热闹了许多。
不过,过了年之后,江知县的三年任职期限就满了,他早就开始领五品官员的俸禄,明年他离开平城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明年平城该换新知县了。
但圣上曾经为粉条写了小作文,赞美平城跳出了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的怪圈,平城富裕了没几年,圣上肯定不会派一个贪官过来霍霍百姓。
所以,对于平城的未来,黎荞也不担心。
一切都好,九月底,黎荞陶竹坐上牛车,在亲人村人的抹泪相送中,与庄文、徐瑛、孟月随着韩家的商队,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
黎荞陶竹两人带的是黎二山和黎夏。
黎小睿太小,离不开黎大山和郑浅浅,黎家其他人,成年的是家里的顶梁柱,没成年的年纪又太小,所以看来看去还是黎二山和黎夏合适,不大不小,也没成亲,正正好。
同行的人员多,到了京城之后几家居住在一起,有什么事会一同行动,陶竹身边有人相陪,因此黎荞没有多带人。
庄家跟去首府时一样,庄文带了庄泉周芸庄园三人。
徐瑛带上了沈画。
那日沈画拒绝了徐瑛的提亲,徐瑛又急又难过,他去沈家之前真没想过沈画会拒绝他这一情况,但心里的难受是实实在在的,他想娶沈画,非常想。
此次去首府,沈画没与他一起,他其实是有些不习惯的,因此回来之后便惦记着去沈家提亲。
现在沈画拒绝他,他又难受又自责。
但走是不可能走的,本来就是他对不起沈画,所以,冷静下来之后,他向沈画承诺成亲之后他住在沈家,不回徐家。
但也不是入赘。
徐家人这些年给他的关爱和支持不是假的,他割舍不掉家里人,但又确确实实想与沈画成亲,为避免沈画受委屈,他便有了婚后他住在沈家的提议。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若是此次中了进士,身上有了官职,那不管是留在京城还是外放,他和沈画都不用回徐家。
总之,他不会让沈画受委屈。
徐家人过河拆桥的行径,让整个沈家都气得要死。
但徐瑛是个不错的孩子,而且沈画年纪的确不小了,于是沈学正和沈夫人一不做二不休,让徐瑛立了这辈子都不会让沈画受委屈、不让徐家人为难沈画的字据,然后便匆匆在沈家给徐瑛沈画办了亲事。
沈学正和沈夫人是看着徐瑛长大的,尤其是最近几年,徐瑛一直住在沈家,他们了解徐瑛的性子。
现在徐家人逼得徐瑛不想回徐家,那徐瑛就住在沈家好了,他们就当是多了一个儿子,而且沈画也不用离家。
至于会不会惹来外人的嘲笑,这点儿沈学正和沈夫人已经懒得想了。
世人就算是笑,那也是笑徐家。
他们多了个儿子,画哥儿也过的顺心,外人想嘲笑就嘲笑吧,影响不了他们的日子。
既然徐瑛和沈画已经成亲,两人是新婚夫夫,那徐瑛入京参加会试,沈画自然要同行。
除了沈画,徐家人也在。
此次跟着徐瑛入京的,依旧是徐瑛的叔叔和哥哥,一共十人,比去首府时还多。
徐家人和沈画互看不顺眼,但当着众多外人的面,双方只是互不搭理,并没有当众起争执。
孟月原本不想参加会试的,他根基真的太薄弱了,他觉得他此次能考上举人纯粹是走了狗屎运。
但是,黎荞徐瑛庄文都要参加会试,他便改了主意。
他必须去,他不想落单。
中了举之后,不少人前去孟家送礼,亲戚也比从前热情了百倍,无数人想赞助他入京参加会试。
但他拒了众人的礼。
今年他家的红薯卖了不少钱,于是他买了辆牛车,又问徐瑛借了银子,然后带上他大哥和小弟入京考试。
他此前去府城考试时都是住在徐家,去首府也是住在徐家,虽然他也交车费、伙食费,但他那点银子根本支付不了徐家人给他提供的待遇。
此次要带上他大哥和小弟,他不好意思再蹭徐家的车子,便自己买了辆牛车,又借了银子,打算入京后单独居住。
他能考上举人,徐瑛助他良多,感谢的话已经说了无数次,但此时他小小举子无力报答这份情谊,他只能记在心间,等有机会了再回报。
韩家人手本就少,这次又多了黎荞四个举子,所以韩家只运送五十辆马车的粉条,好腾出人手照顾黎荞等人,顺带也能减轻负担,路上走的快些。
韩宁想的很简单,黎荞想要慢慢走,那商队就会跟着慢慢走,但若是黎荞有快速入京的需求,那商队必须得有快速入京的能力。所以此次少运送一些粉条,以保障车队能满足黎荞的不同需求。
车队一行人加起来,共有一百多辆车子,这些车子在平城-府城的官道上排成长队,迎着九月底的寒风去了府城。
到了府城之后,黎荞庄文孟月徐瑛四个人先是去府衙给公据盖章,正事儿办完,他们又拜访了明知府。
没有在府城多停留,他们继续赶路。
出了府城便是颠簸不平的土路,车队的速度慢了下来。
此次走的不是去首府的那条官道,但颠簸感依旧,牛车在这种道路上行驶,根本没办法读书。
黎荞不想变成近视眼,但会试在即,他只能见缝插针的读书,吃饭时,住客栈时,道路不那么颠簸时,总之,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黎荞的刻苦很容易感染到其他人,孟月徐瑛向他学习,也见缝插针的读书,他们俩年轻,身子撑得住。
但庄文不行。
坐在车子上摇晃一天,到晚上时他身子跟散架了一般,累的只想睡觉。
读书一事,他真的有心无力。
他无比庆幸自己此次跟来了,若是三年后再考,那他的状态只会更差。
出了河西府,车队进入河东府的地界,越过河东府便出了原河省。
古代赶路没法跟黎荞上辈子时相比,哪怕走官道,也有走半天都看不到一个村子的情况。
若是韩家自己的车队赶路,那通常都是啃干粮,能凑合就尽量凑合,但现在有了黎荞这四位举子,那车队每日都要生火做饭。
这天中午,车队离开官道,在一处小河边停下休息。
该做午饭了。
陶竹把铁炉子从牛车上拎下来,黎二山抱着装有菜刀、油盐等调料的铁锅,黎夏搬着小桌子、案板,三人去了河边。
黎荞要看书,由他们三人做午饭。
虽然是在野外,但陶竹不想凑合,所以锅碗瓢盆、米面、干菜、调料带的很是齐全。
庄家、徐家、孟家也都开始做饭。
庄家和孟家都是自己做饭,徐家和沈画带的有下人,他们不必亲自动手。
徐瑛也在看书,沈画和徐家人相看两相厌,便带丫鬟小秋过来找陶竹。
“竹哥,你要做什么饭?”还未走到陶竹身边,沈画便问上了。
“做卤面。”
陶竹正在往陶盆里舀面粉,闻言头也不抬的说了一句。
黎荞怕他辛苦,每次都说随便做个大锅炖菜就行,但他不想省事儿,黎荞又是赶路又是读书,他想让黎荞吃得好些。
为了能有新鲜蔬菜吃,他拿黄豆生了豆芽,而且昨日路过一个镇子时他还买了猪肉,有肉有菜,完全可以吃卤面。
“哇,我也想吃。待会儿咱们一起吃吧,张婶儿蒸了米饭,配菜是白菜炒腊肉。”
张婶是他家的厨娘,他专门带上了。
“行。”陶竹笑着点了头。
沈家的腊肉是三柳村的人做的,味道不错,他和黎荞都爱吃。
他也带了腊肉,但腊肉吃之前得先煮一煮,他要做卤面,有些腾不开手。
其实他带了两口锅,但黎荞饭量大,黎二山饭量也不小,所以这两口锅都得用来蒸卤面,没法煮腊肉。
眼下和沈画一起吃饭,那正好了,黎荞除了卤面还能吃上腊肉。
“小秋,你去告诉张婶,让她多做些。”沈画对小秋交代了一句。
等小秋走了,他便走到陶竹身边,打算给陶竹帮忙。
在他抑郁的两年多里,他其实想了很多。
想来想去,他觉得当初郑浅浅说的话很对,他需要做些什么,这个做,并不一定是给徐瑛做什么,他想给自己找点儿事。
一方面是打发时间,免得一颗心整日都在徐瑛身上。
另外一方面,他是真的想学点儿什么。
他柚哥自小就学如何管理庄子、铺子,如何种庄稼,但他自小吃吃玩玩,一直围绕着徐瑛转悠,活脱脱的废物一个。
他不想再当废物,他要改变。
于是,他学了厨艺,学了针线,还学了如何管理铺子和庄子。
不过,他厨艺一般,比不得陶竹,只能打打下手。
“你歇着就好,有二山和夏哥儿呢。”陶竹摇头。
“反正我也没事做。”
沈画捋起了袖子。
看黎夏准备去洗豆芽和猪肉,便也要去洗。
陶竹见此,便没再拦他,等他和黎夏一起回来,两人的小手都被河边冰的红红的。
“去烤烤火。”陶竹一边和面一边道。
黎二山已经把炉子生起来了,准备先烧一陶罐热水泡茶喝。
沈画应了一声,蹲在了炉子前,准备帮着烧火。
黎夏则是去切猪肉,他厨艺不如陶竹的好,他只负责干这些杂活。
沈画拿着烧火棍在地上乱画,眼睛却是望向了自家马车那边。
徐瑛坐的是他家的马车,没坐徐家人的马车,此时徐家人正站在他家的马车前对着徐瑛说些什么。
他嘴巴不由抿了起来,脸蛋上也全是不满。
徐家人太可恶了,非得挑他表哥读书的时候说话吗?不知道他表哥在忙正事么!
“只要徐瑛的心在你身上就行了。我看徐瑛挺有主见的,你别担心。”
陶竹顺着沈画的视线望了过去,忍不住出言安慰了一句。
沈画闻言收回了视线,撅着嘴巴哼了一声:“随便他,就算是他要听徐家人的话,那也没关系,大不了我学柚哥。”
“不能这样想,感情是经营出来的,徐瑛现在待你如何?”陶竹问。
反正以陶竹看到的来说,徐瑛待沈画比从前上心了很多。
从前是沈画围绕着徐瑛转,什么吃的玩的有意思的,沈画全分享给徐瑛。
徐瑛也会回应,不会敷衍,但当时徐瑛只是把沈画当表弟看,亲近不亲昵。
可这一次去京城,是徐瑛围绕着沈画转了。
从前沈画下马车时都是直接蹦下来,现在是徐瑛在马车下放一个凳子,他牵着沈画的手让沈画踩着凳子下来。
而且,徐瑛去哪儿都是牵着沈画的手。
吃饭时也是主动给沈画夹菜盛汤,要知道从前都是反着来的。
沈画撇了撇嘴巴:“他待我还行。”
“既然还行,那就好好处着,你们俩已经成亲了。”
“我那是不甘心。”沈画嘴巴又抿了起来。
他当时拒绝徐瑛,是他真的怕成亲,但徐瑛保证的那么好,还愿意立字据,当然,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不甘心。
他喜欢徐瑛那么多年,现在徐瑛终于提亲了,若他真的拒绝了,那他这辈子肯定留有遗憾。
他想嫁给徐瑛试试。
“我嫁给他是为了不留遗憾,若他以后待我不好,那我就与他和离,我又不是非得在他这棵树上吊死,柚哥是我榜样!”
陶竹:“……”
默了默,他夸道:“你这种心态很好,从前的确是徐瑛不对,你该晾晾他。”
“不过,就算是做好和离的准备,那也要好好经营。感情是经营出来的。”
“好,竹哥放心,你和柚哥都是我的榜样!”
沈画笑嘻嘻的道。
他竹哥和柚哥都是蜜里调油,看得他羡慕极了,若是他和徐瑛也能变成这样,他又怎么会和离。
他只是时刻提醒自己,要留一条退路,不能把心思全放男人身上。
很快,午饭做好。
徐瑛和沈画端着饭食过来,两家一起吃午饭。
在野外比不得家里,现在是冬季,小风吹过来饭食很容易凉掉,所以他们速战速决,很快就吃完了饭。
庄家和孟家也是速战速决,至于韩家的车队,他们更简单,只是就着热水啃馒头饼子。
午饭过后,黎荞回马车上看书,陶竹黎二山黎夏负责刷锅刷碗。
车队很快又动了起来。
道路颠簸,无法读书,黎荞便从车厢里出来与陶竹一起赶车。
他用一个大披风将他和陶竹包起来,这大披风是出发前陶竹特意缝的,帽子也很大,可以将他们俩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张脸。
这样赶路,黎荞很愿意,要么是他靠着车厢,让陶竹坐在他怀里,要么是两人并排而坐,他抱着陶竹或者是身子歪在陶竹身上。
反正官道狭窄,很少出现两辆车子并行的情况,再加上这个季节路上行人不多,所以黎荞很大胆。
况且,就算真遇见了人,那只需要一个人将脸遮起来藏披风里就成。
就像是现在,他和陶竹并肩而坐,他大手抓着陶竹冰凉的手揉搓了几下,然后拿出上好的羊脂膏仔细的涂抹到陶竹的手上,涂抹完了,这才与陶竹十指相扣,整个身子都歪到了陶竹身上。
昨晚住的是客栈,他没有睡,通宵看书,虽然上午补了觉,但此时吃饱之后还是有些困。
“你睡会儿。”陶竹挺直了背,好让他靠的更舒服些。
“那你靠着车厢,这样会舒服些。”
黎荞的确想补觉。
于是陶竹往后挪了一下,身子靠着车厢,黎荞靠着他肩膀,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黎荞个子比他高,很快就睡的有些不舒服,出于本能,黎荞身子往他怀里倒。
他便将腿盘了起来,让黎荞枕着他的大腿。
黎荞只醒了一瞬,立马就适应了这个姿势,他高大的身子蜷缩成一团,脸对着陶竹的小腹,身上裹着厚厚的披风,鼻息间满是陶竹的气息。
他很快又睡的香甜。
再醒来时,天都快黑了。
困意彻底消散,他枕着陶竹的腿,身子随着牛车的颠簸时不时晃一下,耳边是马蹄声和马车牛车行走时发出的细微声响,偶有人声,片刻之后,他伸出手戳了戳陶竹的肚子。
“醒啦?”
陶竹立马把披风掀开一角。
冷风灌了进来,他不由缩了下脖子,陶竹见此,立马又把披风给盖严实了。
他忍不住笑了笑。
这一觉睡的舒爽,昏沉的大脑清醒了。
但身子也僵的厉害。
他一边把腿从披风中伸出去活动,一边伸出手圈住了陶竹的脖颈。
陶竹明白他的意思,低下头去亲他。
他抱着陶竹倒在了车厢内。
车厢里铺着厚褥子,昏暗暗的,裹在披风里,他和陶竹接了个吻。
这个吻不含欲望,他只是单纯的想和陶竹亲昵,等一吻结束,两个人紧紧抱在一起,没说话,只是手牵的更紧些。
离开熟悉的家乡,前往陌生的京城,舟车劳顿,前途未卜,他只能拿出所有的刻苦。
在这种情况下,能有陶竹在,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牛车晃晃悠悠,哪怕没有人盯着,也老老实实跟着前面的马车走,这一走很快就离开了原河省,进入了暨北省。
时间来到了十一月,他们已经走了一个月。
因为每日都要生火做饭,所以车队走的比较慢,按照这个速度,他们走到京城时已经是腊月了。
天气越来越冷,还下了雪,这个世界的雪很大,动不动就是半米厚。
这种雪天无法赶路,只能留在客栈。
留在客栈时,黎荞更是昼夜不歇的读书,距离京城越近,他心里越焦虑,他底子太薄了,除了刻苦他没有选择。
好在他是异能者,体力好,扛得住这种刻苦。
陶竹除了心疼他,便是照顾他好的起居。
好在今年的雪不多,第三场雪落下来的时候,走了两个月的车队,终于来到了京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