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给苦力补偿粮食 与六皇子政见不和

下午时, 张老三带着他的一帮工友来了,足足有三十来人,看穿着, 这些人家境都不怎么样。

黎荞挨个给他们登记,挨个给他们许诺,只要不偷懒耍滑,那就可以长长久久的在灰泥作坊干下去。

时间一晃而过,一直到天色擦黑, 黎荞和陶竹这才乘坐着马车回城。

马车先是走过颠簸的乡间小路,而后才上了盛京城外的主道。

这条路也是土路, 每年秋收之后服徭役的百姓都会对这条路进行修补, 但土路经不起雨水的冲刷,再加上走这条路的人多,因此很容易碾出坑洼, 马车走在上面有些颠簸。

一直进了城, 道路这才好走了。

黎荞伸了个懒腰,然后身子歪在了陶竹身上, 刚才路太颠簸了,他不好往陶竹身上靠。

陶竹抓住了他的手,大夏天的, 车厢里有些闷, 况且黎荞不管冬夏身上都暖烘烘的。

但陶竹舍不得推开他。

陶竹用另外一手摸了摸他额头, 发现有汗珠,便从怀里拿出了帕子, 将他额头上的汗仔细擦去, 口里也道:“要不明日你别来了, 我一个人就成。等你从宫里下值, 你再去庄子那边接我,如何?”

“我都向圣上请了假了。”

黎荞想也不想的摇头。

“我一个人真的可以完成,你做这个太屈才了,我也怕圣上对你有意见。况且,大夏天的,棚子下那么热,你在宫里有冰盆,比待在这边舒服。”

陶竹解释道。

“放心吧,圣上既然允了假,那就不会对我生出意见。而且,我会怕这点热?”

“从前都是你跟着我的脚步,我去哪儿你便去哪儿。现在终于轮到我跟着你的脚步了,你去哪儿,我就跟到哪儿。”

陶竹:“……”

其实吧,他真不介意这辈子都跟着黎荞的脚步。

他从不觉得委屈。

在他这里,黎荞永远大过任何人任何事。

可偏偏这人总觉得这样对他不公平。

心里暖呼呼,他握紧了黎荞的手,没有再劝,而是笑着应道:“好。”

黎荞的心意,他不能辜负。

“这样才对嘛,况且幸好我今天跟来了,不然当时多尴尬?我可不能让你独自面对那种尴尬,这是我的错。”

黎荞又道,语气中满是庆幸。

而且,面对着陶竹,张老三或许不敢讲出真实缘由,这么一来,他不知何时才能知道他的决策抢了底层苦力的饭碗。

“我不怕那一幕的,我能解决。”

陶竹立马道。

“换做是你,你如何解决?”黎荞有些好奇的歪了歪脑袋,抬起眸子去看他。

这个角度,只能看到他有些锋利的下颌线和挺直的鼻梁,但黎荞还是维持着这个有些别扭的姿势。

他的竹哥儿真好看。

陶竹不知道黎荞的思绪已经有些跑偏,他认真道:“换做是我,除了安排他们进灰泥作坊,我还会给他们送些粮食。”

“被抢走活计的这些日子里,他们日子过的肯定艰难。”

“还是竹哥儿贴心,明日咱们就送些米面过去。”

黎荞很赞同。

他的竹哥儿,又好看又心善。

“嗯。”陶竹轻轻点头。

这是补偿。

张老三的事儿,不仅黎荞没想到,他也没想到。

这种事儿以后可别再发生了。

于是,翌日,当张老三和他一个名叫刘福的邻居在灰泥作坊培训一整日后回到家,还没推开家门,两人便听到了院子里的笑声。

他们家住在一个不大的院子里,院子里一共有三户人家,家境都很差,刘福和张老三一样,从前是扛大包的,现在和他一起去了灰泥作坊。

剩下的一户也无固定职业,靠着打零工过日子。

三家日子都不好过,大人愁眉苦脸,小孩子也小心翼翼的,即便是玩耍,也不敢发出太大的声音。

院子里的气氛一直都死气沉沉的。

可今日,院子里竟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张老三看了眼身边的刘福,刘福也诧异,一边推门一边道:“这是遇见什么好事了,笑这么欢?”

院子门推开,一股浓郁的香味登时飘了过来。

张老三和刘福一怔,这香味是炼猪油时才会有的。

可这味儿也太浓郁了吧?

就凭他们三家的条件,就算是过年时炼猪油也没整出过能飘满整个院子的浓郁香味。

他们俩的视线不由自主往院子里的简易厨房看去,这公共厨房是个棚子,只有三面,没有门窗,站在院门口可清晰看到厨房里的场景。

大夏天的,厨房里小小的灶台前围满了人,这些人一点儿都不嫌热。

灶膛里的火烧的很旺,案板上有一大坨猪板油,占据了半个案板,那白花花的颜色,即便这会儿天色擦黑了,也能看的分明。

张老三瞧着那最起码得有三十斤的猪板油,登时倒吸一口凉气,眉头皱的能夹死蚊子:“这败家夫郎!虽说今后有了稳定活计,可也不能这么造啊!”

旁边的刘福更是眼前一黑,立马抬手去拍心口:“败家婆娘!家里那点钱是三娃的束脩钱!”

厨房里,他婆娘也在灶台旁,正拿着筷子往外夹什么东西。

他和张老三关系好,两家常常一起做饭。

以那坨猪板油的斤数而言,肯定是他们两家合买的!

乱花钱!

这时,厨房里的众人听到门口的动静,都朝门口看去。

张老三的小儿子瞧见亲爹,立马朝着他跑去:“爹!你回来啦!”

稚嫩的嗓音里带着欢悦,还一蹦一跳的。

刘福家的三娃也跑出来了,同样一蹦一跳的:“爹,吃猪油渣,刚出锅的!”

张老三:“……”

刘福:“……”

两人看着小脸蛋笑成一朵花的儿子,再看看他们攥的紧紧的小手,两人收起脸上的不满。

算了,吃了饭再说。

当着小孩子的面争吵不好。

两个人这般想着,脸上挤出笑来,但因为心里疼的在滴血,是以笑容有些勉强,再配着他们脸上沟壑似的皱纹,这笑脸怎么看怎么奇怪。

“咦?爹,你咋了?”

刘三娃来到自己亲爹跟前,被刘福脸上的笑容吓了一跳,举到半空中的小手也垂了下去。

“没事,爹就是、就是……”

刘福闻着刘三娃身上浓郁的猪油味,违心的话实在是说不出来,猪油再好吃也不如三娃读书重要啊!

只有读了书,识了字,才不会再跟他一样只能干苦力!

越想越气,他控制不住脸上的神色了,大手轻轻拍了拍刘三娃的小脑袋,而后他沉着脸,准备冲到厨房和他婆娘狠狠理论一番。

但就在此时,他婆娘站在厨房门口,喜滋滋的对他招手:“当家的,快来,今天黎大人派人送了米面和猪板油过来,咱家和老三家都有!”

“?”

正气势汹汹准备冲进厨房的刘福,愣住了。

啥?

一旁正努力维持住笑脸的张老三,也愣住了。

啊?

这时,张老三的夫郎也站到了厨房门口,一脸喜色的道:“黎大人可大方了,每家五百斤面粉,五百斤大米,还有三十斤肉。我和梅姐没要猪肉,要了猪板油,这么多猪板油熬出来,吃到过年都吃不完。”

五百斤面粉五百斤大米三十斤肉?

这三个数字,惊的张老三和刘福两人差点儿跳起来,这么多啊?

“黎大人为什么送这些啊?”张老三呆呆问道。

“说是补偿之前的疏忽,对不住咱们。”张老三夫郎说着感叹:“黎大人心肠可真好,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官儿。”

“可不是,今天送过来时我都傻了。而且,黎大人的人说你们之前的工友都有。老三啊,幸好你昨天回来喊你福哥了,更幸好你跑去灰泥作坊了。”

“快过来,我刚才去打了一斤酒,今晚你们哥俩儿好好喝一杯!”

刘福媳妇笑着道。

张老三:“……这明天必须得去给黎大人磕头!”

刘福:“……磕!必须得磕!”

同样的一幕,发生在三十多户家庭中,活在底层的他们,就是做梦都没梦见过这种好事,朝廷的三品大员黎大人,不仅把他们安排进灰泥作坊,还又送来这么多补偿?

这是活菩萨转世吧?

这一定是活菩萨转世!

磕头,必须得给黎大人夫夫磕头!

于是,当黎荞第三日和陶竹一起去作坊那边时,这三十多人趁着中午休息,跑到他们夫夫跟前非得给他们磕头,不少人还哭了,泪眼汪汪的看着他们。

这种活菩萨,可一定得升官,一定得长命百岁!

黎荞和陶竹瞧着这些人的神色,心里松了口气,这补偿来的不算晚。

三日的面试很快过去。

黎荞的假用完了,他得回去上班了。

但水泥作坊这边的面试还没有停止,不管是做水泥还是修路,都需要用到大量的人手,因此盛鸿给的原话是只要有人前去应聘,那就继续招人。

哪怕暂时不能上工,也得先登记一下,等以后需要用人了,直接喊人过来就成。

因此,陶竹得继续去水泥作坊上工。

黎荞将满招损、谦受益、不矜不伐、学而不厌十二个人全安排给陶竹,并且再三叮嘱这十二人,千万不能让陶竹受委屈,天塌下来他顶着。

他自己则是带着黎刀黎枪等护院去上班。

没了黎荞的陪伴,陶竹有那么一点点不适应,说实话,能和黎荞一起共事,每天一起上工,一起回家,这感觉真的挺新鲜的挺让他沉迷的。

可黎荞不能一直陪着他。

黎荞忙的是国家大事。

另外一边,黎荞回去上班时,正好遇见了大朝会。

百官齐聚,谁若是有事,都可以上奏。

不过,最近并无震惊朝野的大事,都是些不怎么重要的小事,因此这大朝会早早就结束了。

结束之后,黎荞像往常那般,准备去求贤殿。

他请了三日假,不知道这三日中盛鸿有没有让其他大学士代为批奏折。

若是没有,以盛鸿的惜命,那此时求贤殿里必定积压了一大批奏折。

这都是他的活儿啊。

心里正叹着气,突然,身后传来了六皇子的声音:“黎大人。”

黎荞脚步一顿,顺着声音来源看去,只见六皇子站在距离他一米远的地方,正笑意盈盈的看着他。

“六皇子。”他恭敬行礼。

“黎大人可是要去求贤殿?”六皇子一边朝着黎荞走去一边问。

“是。”黎荞点头。

“那一起吧,正好我也有事要找父皇。”

“好。”黎荞自是要应下。

于是两人并肩朝着太极殿门口走去。

“听说黎大人给一些扛大包的苦力送去了米面肉?”六皇子不疾不徐的开口。

“是。您是从何处听说的?”黎荞有些惊讶。

“灰泥作坊万众瞩目,我自然听说了。黎大人,你待百姓,担得起一句爱民如子啊。”

六皇子笑着赞道。

“这是下官该做的。”黎荞面露自责:“他们本就日子不好过,下官无意中还抢了他们的饭碗,必须得给他们补偿。”

“黎大人此言差矣。大盛子民千千万,没有任何政令可以让所有百姓都得利,只要保证大部分百姓的利益,那便足够了。”

“当然,我知道你的心肠是极其好的,可你这样怕是会惯得百姓得寸进尺,今后若再有类似的事儿,万一有刁民嚷嚷着想让朝廷补偿,到时可如何是好?”

黎荞:“……”

他一脸惭愧:“是下官考虑不周了。”

“我就是随便说一说,黎大人你不要往心里去,黎大人你是农家子,你知道底层百姓的不易,是以对他们多有同情。”

“但你的能力是有限的,朝廷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我觉得一些事儿大差不差便得了,没必要增添负担,你觉得呢?”

六皇子笑盈盈的看着黎荞,一副温温和和的样子,语气也仿佛在和黎荞拉家常。

但黎荞心中却是微叹。

六皇子此话,是在试探,也是在表达他的政见。

这一番话表明,他和六皇子不是一路人。

他正了正神色,认真道:“您这话有理。可下官行事,求的是一个问心无愧。”

“若真的力有不逮,那自不会勉强。”

此言一出,六皇子不由挑了下眉,随后摇了摇头,叹气道:“黎大人这样的官儿,世间罕见。”

“但黎大人只花自己的银子,没动用国库,那黎大人自然是想做什么做什么。”

“愿黎大人永葆此心。”

说罢,他抬手拍了拍黎荞的肩膀,而后加快了脚步,撇下黎荞,快步朝求贤殿走去。

黎荞望着他与自己一样有些单薄的身影,神色平静。

片刻之后,黎荞也朝着求贤殿走去。

到了求贤殿,果然积压了一堆的奏折,当着六皇子的面,盛鸿让黎荞先看那些不重要满篇是废话的折子。

等六皇子走了,盛鸿立马补上了一句:“黎爱卿,都是你的活儿,接下来几日你勤快些。”

“……是。”

黎荞只能乖乖应下。

“朕听说你给一帮扛大包的苦力送了不少粮食,你这官儿当的不错。”

拿自己的银子去平民怨,多好的官儿啊。

不过,他又一脸感慨的道:“怎么样?察觉到朕的不易了吧?照顾了老兵,那就顾不了苦力,这大盛,朕维持的极其艰难啊。”

“……您说的是,治国的确不易。”

黎荞苦笑。

“不过你别放在心上,你是无心的,而且现在这些人都进了灰泥作坊,灰泥作坊大有可为,这几日作坊里已经生产了不少灰泥,明日你和朕一道去城外,咱们盛京的第一条灰泥路,明日开工。”

盛鸿又道。

此等大事,他必须到场。

这是开始。

从今往后,大盛处处都是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