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和平瓦解(前421〜前420年)

困扰重重的和平

不足为奇的是,和约墨迹未干,它的严重缺陷就暴露出来。双方抽签决定谁先开始执行和约规定的最初步骤。雅典人运气不错,斯巴达人需要首先返还他们控制的雅典战俘。斯巴达人还命令克里阿利达斯将安菲波利斯交给雅典人,并强迫周边其他城市接受和约。斯巴达在色雷斯的盟邦拒绝这个要求,克里阿利达斯声称自己没有办法强迫它们服从。事实上,他自己也不愿意这么做。他匆匆返回斯巴达,为自己辩护,并想看看有没有办法修改和约。斯巴达人果然对和约做了一个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关系重大的修改:克里阿利达斯应“若有可能,将安菲波利斯交还给雅典;若无可能,将在安菲波利斯城内的所有伯罗奔尼撒人撤出”(5.21.3)。

雅典人之所以缔结和约,主要目标就是收复安菲波利斯,而斯巴达人对和约的这个修改相当于阻止雅典人收回安菲波利斯,并将它留给了雅典的敌人们。因此,斯巴达人在履行和约义务的最初阶段,就违背了和约的文字和精神。

那些与斯巴达关系更悠久、地理位置更临近的盟友也从一开始就破坏了和约;尽管斯巴达苦口婆心地劝导它们,它们仍然拒绝接受和约。墨伽拉对雅典保有尼萨亚勃然大怒,因为这阻碍了墨伽拉与东方的贸易。厄利斯由于和斯巴达的一次私下争吵而不肯接受和约。玻俄提亚人则在底比斯人的领导下,拒绝将边境要塞帕那克敦(他们于前422年占领了这座要塞)还给雅典,也不肯返还战争期间抓获的雅典战俘。自前431年以来,底比斯人的势力和威信有了极大增长。他们害怕雅典从伯罗奔尼撒战争脱身之后会使底比斯丧失业已取得的进展,于是和雅典人缔结了一系列为期十天的停战协定,以免独自与雅典人作战。他们真正想要的是让斯巴达人再开战端,摧毁雅典势力。

科林斯人对和约甚至更加不满,因为他们在波提狄亚的殖民地又一次被雅典人牢牢掌控了,波提狄亚的公民被驱逐出境,四海飘零。雅典还占据了位于索利安姆和阿纳克托里翁(都在希腊西北部)的科林斯殖民地。

斯巴达-雅典同盟

面对这些巨大障碍,雅典的反应可能是拒绝履行和约,也可能拒绝交还皮洛斯和基西拉岛,或者不肯返还在斯法克特里亚岛抓到的俘虏。如果雅典拒绝履行和约,那么阿尔戈斯可能会受到鼓舞,并与雅典结盟;厄利斯和曼丁尼亚等对斯巴达心怀不满的城邦也可能会加入阿尔戈斯-雅典同盟。那样的话,其对斯巴达人而言简直就是个噩梦,他们现在不得不寻求外交手段来摆脱这个危险局面。最终,他们提议与雅典结成五十年的防御同盟,其中一方遭到第三方攻击时,另一方必须施以援手,并视第三方为共同敌人。因此,如果黑劳士发动起义,雅典有义务帮助斯巴达镇压黑劳士。条约的最后条款允许双方通过协商对盟约的条件进行修改。雅典人同意了同盟条约。在签约的时候,为了表达自己对新盟友的信任和诚意,雅典人返还了自前425年以来一直关押着的斯巴达俘虏。

这些俘虏是保障雅典不受斯巴达侵犯的砝码,只要雅典手握着这些俘虏,斯巴达的任何盟邦就不敢攻击雅典,因为它们不敢在没有斯巴达的支持下单独行动。然而,在斯巴达人还没有腹行自己的和约义务的情况下,雅典人为什么接受与斯巴达结盟?

尼基阿斯及其支持者之所以同意与斯巴达结盟,为的是巩固正在动摇的和平,同时他们也很欢迎这项盟约本身。与斯巴达结盟的前景让雅典人回想起希波战争之后几十年里,客蒙的亲斯巴达政策所带来的幸福时代。那个时期对雅典很有利,维持了希腊人之间的和平,使雅典人得以扩张其爱琴海帝国,并生机勃勃地发展。但到前421年,客蒙的路线已经不再可行。现在两国人民脑子里最主要的记忆是漫长而残酷的内战,而不是一致对外的团结努力,这意味着双方都没有多少善意去缔造长期和平。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不能想当然地信任对方,只能努力赢得互信。从这个角度看,斯巴达-雅典同盟或许会危害和平,因为它允许斯巴达继续无视自己的和约义务,增加了雅典人的疑虑。

但是,尼基阿斯及其盟友不是这么看问题的。对他们来讲,墨伽拉战役和玻俄提亚战役的失败,以及在德里昂和安菲波利斯的失败只能证明一点:继续打下去是非常危险的。雅典人应当大度,迈出建立互信的第一步。

若是拒绝与斯巴达结盟,雅典人还有什么其他办法?事实上此时他们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雅典人可以鼓励阿尔戈斯建立一个由阿尔戈斯主导的新联盟,让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其他民主制城邦,如厄利斯和曼丁尼亚,加入进去。然后雅典可以加入这个新联盟,派遣一支军队到伯罗奔尼撒半岛与斯巴达交战,那时雅典的胜算会比以往更大。雅典人还可以鼓动黑劳士以皮洛斯为基地袭扰斯巴达,并从海上袭击斯巴达沿海城镇,从而进一步增加自己的胜算。雅典若是在这样一场战役中得胜,就可能终结伯罗奔尼撒联盟、消灭斯巴达势力。但由于雅典人民仍然非常厌战,尼基阿斯仍然是雅典政治的主导人物,所以这样的路线是不大可能实现的。

如果雅典人在前421年无法采取积极主动的政策,那么还有另外一个选择:他们可以拒绝与斯巴达结盟,不违反《尼基阿斯和约》,静观其变。这样的话,雅典无须拿任何人的生命冒险,也无须投入更多资源,并可以对斯巴达保持压力。雅典仍然控制着斯巴达战俘,而且阿尔戈斯对斯巴达构成了新的威胁,所以可以保证雅典不会遭到攻击。只要雅典与斯巴达保持距离,阿尔戈斯人就会觉得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有希望与雅典结盟。黑劳士可以逃向皮洛斯,或许雅典还可以在美塞尼亚与拉科尼亚煽动新的叛乱。斯巴达盟邦的叛变给伯罗奔尼撒联盟制造的混乱只会对雅典有利,而雅典人拒绝与斯巴达结盟将会使斯巴达更加动荡不安、面临更大的危险。雅典人完全可以采纳这种温和、安全且前景良好的政策。然而,他们却偏偏选择与斯巴达结盟。

阿尔戈斯联盟

雅典和斯巴达的新盟约不可避免地在对《尼基阿斯和约》持有异议的国家当中起了反作用。科林斯人私下里与阿尔戈斯的行政长官会晤,警示他们雅典和斯巴达的联盟无疑要“奴役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并敦促阿尔戈斯人领导一个新的联盟来捍卫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自由。科林斯人的意思似乎是建立一个新的与两个旧势力集团保持距离的联盟,并抵抗这两个旧集团联合起来的力量。

科林斯的计划要想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斯巴达内部各派系之间的争吵。在斯巴达,接受和约、支持与雅典结盟的派系主要是担心阿尔戈斯对斯巴达不利,而只要这种担忧还在,斯巴达就不会热衷于战争。科林斯人若是没有向阿尔戈斯提出建议,那么阿尔戈斯就会被雅典-斯巴达联盟吓倒,恢复到惯常的不作为状态。因此,斯巴达就不必害怕阿尔戈斯,尽管经验表明,这种恐惧是促使斯巴达投入大规模战争的根本动机之一。科林斯人在前431年曾经利用斯巴达人对雅典人的焦虑和恐惧,推动斯巴达参战。十年后,科林斯人打算利用斯巴达人对阿尔戈斯的类似恐惧,再次推动斯巴达人投入战争,尽管这次科林斯人的任务更复杂也更困难。在过去,科林斯曾威胁退出斯巴达领导的联盟,改为与阿尔戈斯结盟,这是科林斯的一个有效武器。但这一次要想成功,科林斯必须让斯巴达相信,阿尔戈斯成为新盟主的可能性是真实存在的。

阿尔戈斯人任命了十二名全权代表,让他们有权与除雅典和斯巴达之外的任何国家结盟。雅典或斯巴达若想加入阿尔戈斯领导的联盟,必须得到阿尔戈斯公民大会的同意。阿尔戈斯有很好的理由(既有旧理由,也有新理由)努力建立一个新的联盟体系。它与斯巴达的敌对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而且它从未放弃夺回基努利亚。因为阿尔戈斯不肯在不收回基努利亚地区的情况下与斯巴达再续和约,所以战争几乎是必然的。为了备战,阿尔戈斯人动用国库资金训练了1000名“身强力壮、家境富裕”(Diodorus 12.75.7)的青年,使他们成为战斗力极强、足以对付斯巴达方阵的精锐部队。阿尔戈斯人既有这样的手段,也有赢得伯罗奔尼撒半岛霸权的野心,因此很高兴地采纳了科林斯人的建议。

最先加入阿尔戈斯阵营的是曼丁尼亚人,因为他们有理由害怕遭到斯巴达攻击:曼丁尼亚人侵犯了多个邻国的土地,并在拉科尼亚边境建造了一座要塞。阿尔戈斯似乎是有能力保护曼丁尼亚的“老大”,于是曼丁尼亚人热情地与阿尔戈斯结盟。另一个原因是,曼丁尼亚和阿尔戈斯都是民主制国家。曼丁尼亚从斯巴达联盟叛逃到阿尔戈斯阵营,这在斯巴达的伯罗奔尼撒盟邦中引起了极大震动,它们得出的结论是曼丁尼亚人“知道的比它们多”(5.29.2),所以才会这么着急地投奔阿尔戈斯联盟。

斯巴达人得知阿尔戈斯联盟的事情之后,指责科林斯人闹出了这整场风波,并指出科林斯若与阿尔戈斯结盟,就违背了科林斯与斯巴达的盟约,还违反了科林斯接受伯罗奔尼撒联盟多数意见的承诺。斯巴达人还指出,科林斯人拒绝接受《尼基阿斯和约》的做法已经背弃了自己的誓言。科林斯的活动家们在一次会议上回应了斯巴达的这些指控。其他对斯巴达不满的盟邦也参加了此次会议。科林斯人掩饰了自己的真实目的(收复索利安姆和阿纳克托里翁),而“以不愿意背叛他们在色雷斯的盟友为借口”(5.30.2)。他们的论点大致是这样的:“我们曾向波提狄亚人和色雷斯地区的其他哈尔基季基朋友发誓。他们现在还处于雅典人的奴役之下。如果接受《尼基阿斯和约》,我们就违背了自己对神祇和英雄们发出的誓言。另外,我们曾经许下的接受伯罗奔尼撒联盟多数意见的诺言包括这样的条款:‘除非有违神祇和英雄们的意志。’要背叛哈尔基季基人,就必然违背神祇和英雄们的意志。不是我们,而是你们放弃了自己的盟友,与奴役希腊的恶人合作,从而背弃了自己的誓言。”

这种狡猾而很有吸引力的驳论将阿尔戈斯的新联盟描绘为继续反对雅典暴政、对盟友信守(正是斯巴达自私地拋弃了这些盟友)诺言的手段。斯巴达人当然没有被科林斯人说服。

此次会议之后,阿尔戈斯使者敦促科林斯人立刻加入他们的联盟,但科林斯人继续拖延时间,并请求阿尔戈斯人来参加他们的下一次公民大会。他们如此拖延的最可能的理由是:科林斯的保守派仍然持观望态度,在等待更多寡头制国家加入。

下一个加入阿尔戈斯联盟的国家是厄利斯,它的正式政体是民主制的,但社会体制和风俗却是寡头制的。厄利斯人在到阿尔戈斯缔结条约之前,先“按照科林斯人的指示”(5.31.1)与科林斯人结盟。厄利斯加入新联盟,有助于新联盟的起步。直到那时,科林斯人才加入了阿尔戈斯联盟,并把忠诚而坚决地反对雅典的哈尔基季基人也拉了进来。

但墨伽拉人和玻俄提亚人仍然拒绝接受阿尔戈斯的拉拢,因为他们不喜欢阿尔戈斯这个民主制国家。随后科林斯人转而劝说泰吉亚,这是个拥有战略地位的、稳固的寡头制国家。科林斯人相信,若能将泰吉亚从斯巴达阵营拉到阿尔戈斯那边,就能把整个伯罗奔尼撒联盟都拉过去。但泰吉亚人拒绝了,这对科林斯人的计划是一次沉重打击。“科林斯人在此之前都非常热情、非常努力,这时开始松懈和冷淡了,担心没有其他国家加入他们。”(5.32.4)

科林斯活动家们做了最后一次努力来挽救他们的计划。他们请求玻俄提亚人加入阿尔戈斯联盟,“在其他方面采取一致行动”。他们还请求玻俄提亚人帮助他们与雅典交涉,与雅典达成为期十天的停战协定(就像玻俄提亚人与雅典的停战协定那样);同时要求玻俄提亚人保证,假如雅典人拒绝与科林斯停战,玻俄提亚也要放弃与雅典的停战,并绝不在没有科林斯人的情况下,单独与雅典达成进一步的停战协定。

科林斯人的计谋是很明显的:雅典人肯定会拒绝,玻俄提亚人随后将毫无防护地面对雅典,并且与科林斯绑在一起,于是只能加入阿尔戈斯联盟。因此,玻俄提亚人对科林斯的回答是友好而谨慎的,他们拖延着不做出是否加入阿尔戈斯联盟的决定,不过的确派人去了雅典,请求雅典与科林斯停战。雅典人当然没有同意,回复说假如科林斯人真的是斯巴达人的盟友,那么已经与雅典处于停战状态了。玻俄提亚人继续与雅典保持停战状态,这让科林斯人很恼火。科林斯人宣称玻俄提亚人食言了,但没有任何结果。

在这些复杂的外交谈判进行之时,雅典人终于攻破了斯基奥涅,按照克里昂在前423年提出的法令,他们屠杀和奴役了斯基奥涅的全部幸存者。或许是为了提醒他们自己和其他人,是斯巴达人首先采取了这样的恐怖手段,雅典人将普拉蒂亚的幸存者安置到了斯基奥涅。但即便是这样的恐怖震慑行动,也未能恢复属于雅典帝国的哈尔基季基半岛和色雷斯地区的秩序。安菲波利斯仍然在敌人手中,在这年夏末,狄亚人占领了哈尔基季基半岛的泰苏斯城(位于阿索斯海岬上)。尽管它是雅典的盟邦,但雅典没有采取行动。要想收复安菲波利斯,就需要一场难度不亚于波提狄亚攻城战的大规模战役。似乎没有雅典人敦促向叛乱的殖民地发动攻击,但雅典人一定因为斯巴达人未能交还安菲波利斯而产生了极大的挫折感和越来越强烈的愤慨。

斯巴达的问题

在科林斯人忙着建立阿尔戈斯联盟的同时,斯巴达人开始攻击他们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敌人。普雷斯托阿纳克斯国王率领斯巴达军队开进帕拉西亚,这是曼丁尼亚以西的一个地区,曼丁尼亚人在战争期间征服了这里(见地图10)。曼丁尼亚人的阿尔戈斯盟友派遣了一支部队去保卫曼丁尼亚本身,但曼丁尼亚人保护受到斯巴达威胁的帕拉西亚地区的努力没有取得任何成效。在恢复了帕拉西亚的独立并摧毁曼丁尼亚人的要塞之后,斯巴达人便撤退了。他们随后派遣了一支队伍去控制列普里昂,这是厄利斯与美塞尼亚之间的地区,也是斯巴达与厄利斯争端的根源。

这些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斯巴达边境和黑劳士乡村的安全,但斯巴达人内部出现了问题。克里阿利达斯将伯拉西达的部队从安菲波利斯带回国,这支部队包括700名黑劳士,服役为他们赢得了自由和在任何地方居住的权利。700名黑劳士在拉科尼亚自由行动,这让斯巴达人感到紧张也是可以理解的。新的阶级即“解放黑劳士”的出现也让他们感到不安。这是斯巴达历史上第一次提到这个阶级,他们是获得自由的黑劳士,似乎能够自由居住;他们可能是凭借卓越的战功而获得解放的。另外,斯巴达总人口的持续减少也使兵源不断萎缩。

由于各种原因,在前5世纪和前4世纪,有资格成为斯巴达重步兵的“平等公民”的数量从前479年普拉蒂亚战役时的5000人不断下降。不过,在列普里昂驻军的需求使斯巴达人能够一石二鸟地解决这两个问题,他们将伯拉西达的老兵和“解放黑劳士”安置在厄利斯与斯巴达的边境地带。

他们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那些在斯法克特里亚岛投降、后来在雅典当了多年俘虏的人回来了。起初,这些俘虏恢复了原先在斯巴达社会所享有的地位,而且往往是非常崇高和有影响力的地位,其中有些人甚至担任公职。然而,斯巴达人开始害怕这些归国俘虏会制造麻烦(因为他们的投降带来了耻辱),于是剥夺了他们的公民权利。但是,这些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群体被允许留在斯巴达境内。上述这些内部威胁能够解释,为什么大多数斯巴达人仍然继续支持谨慎的和平外交政策。前不久厄利斯和曼丁尼亚边境形势的好转、阿尔戈斯联盟威胁的减小,以及雅典人的和平行为,都支持了斯巴达的主和派。

然而,雅典人仍然因为斯巴达人未能履行和约义务而怨恨他们。尽管斯巴达人不断承诺要帮助雅典迫使科林斯、玻俄提亚和墨伽拉接受和约,但每一次要兑现承诺时,斯巴达人都未能采取行动。斯巴达人在安菲波利斯的举动更是让雅典人恼火。斯巴达人没有用自己的军队迫使安菲波利斯回到雅典人的控制下,而是将自己的军队撤离,这显然违反了和约条款。雅典人越来越相信,斯巴达人是故意欺骗他们的。雅典人“怀疑斯巴达人心怀不轨”,拒绝交还皮洛斯,“甚至后悔自己返还了斯法克特里亚岛上的俘虏,于是继续保留着其他(按照和约应当归还斯巴达的)地方,等待斯巴达人兑现诺言”(5.35.4)。

斯巴达人的回应是不断催促雅典归还皮洛斯,或至少将目前居住在那里的美塞尼亚人和逃亡的黑劳士撤走。斯巴达人声称自己为了将安菲波利斯还给雅典已经尽力了,并向雅典人保证他们将会履行自己的其他承诺。总而言之,斯巴达人没有拿出任何东西,只是在不曾兑现的旧诺言之外许下新诺言。但雅典的主和派依旧很强大,还有力量迫使雅典公民做出更多让步。于是,雅典人将居住在皮洛斯的美塞尼亚人和黑劳士撤走,并把他们安置在凯法利尼亚岛。

尽管雅典人做出了维系和平的努力,斯巴达人的和平诚意却越来越受到质疑。前421年初秋,斯巴达的新监察官就职了,其中森纳里斯和克里奥布鲁斯两人“热切希望撕毁和约”(5.36.1)。他们遵循的路线是再次开启对雅典的战争,这样的机遇很快就来了。仍然掌权的斯巴达主和派最近在斯巴达召开了一次会议(与会者包括雅典人、忠于斯巴达的盟邦,以及玻俄提亚人和科林斯人),致力于让大家接受和约。这次会议彻底失败了,森纳里斯和克里奥布鲁斯或许因此受到鼓舞,开始尝试他们的复杂计谋。

科林斯人努力用阿尔戈斯联盟吓唬斯巴达人,迫使他们破坏和约,而好战的监察官们采纳的却是相反的策略。他们认为斯巴达人之所以与雅典议和并结盟,主要是因为阿尔戈斯的威胁,以及斯巴达人希望收回斯法克特里亚岛的俘虏和皮洛斯。他们推断一旦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斯巴达就可以继续打仗。因此,他们需要收复皮洛斯,并终结阿尔戈斯联盟。两位监察官秘密地向科林斯和玻俄提亚使者提出建议,认为他们两国应当合作,玻俄提亚人应当与阿尔戈斯结盟,然后推动阿尔戈斯人与斯巴达结盟。他们指出,若与阿尔戈斯人达成协议,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之外作战就比较容易。他们还请求玻俄提亚人将帕那克敦交给斯巴达人,以便斯巴达人用它换回皮洛斯,“那样就能更方便地向雅典开战”(5.36.2)。

科林斯人的诡秘政策

科林斯和玻俄提亚使者在回国途中,被阿尔戈斯的两名高级行政长官拦下了。他们请求玻俄提亚人加入阿尔戈斯联盟。这一次,阿尔戈斯人的措辞比较含糊:“只要奉行共同政策,他们就可以向斯巴达人开战,或者与其达成条约,或者与其他任何国家达成条约。”(5.37.2)阿尔戈斯人仍然想取代斯巴达,成为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霸主。但是,他们模棱两可的提议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而不至于让阿尔戈斯明确地表明自己的立场。玻俄提亚人很高兴地接受了邀请,“因为幸运的是,阿尔戈斯人要求他们做的恰恰也是他们的斯巴达朋友指示他们做的”(5.37.3)。在玻俄提亚本土,玻俄提亚联盟长官对这消息也很满意。但斯巴达人和阿尔戈斯人的要求仅仅在表面上是相同的,他们的根本目标是截然相反的。即便如此,玻俄提亚联盟长官仍然同意派遣使者到阿尔戈斯去商谈结盟,同时等待玻俄提亚联盟议会的批准。

随后事态发展的背后一定有科林斯人在捣鬼:“玻俄提亚联盟长官、科林斯人、墨伽拉人和色雷斯使者决定先互相宣誓为任何需要保护的一方提供帮助,并仅在意见一致的情况下决定作战或议和;只有在这之后,玻俄提亚人和墨伽拉人(因为他们奉行同样的政策)才与阿尔戈斯人缔结条约。”(5.38.1)色雷斯的哈尔基季基地区是科林斯的卫星国,墨伽拉则是玻俄提亚的卫星国。玻俄提亚人自己不需要这样的协议,因为他们已经打算加入阿尔戈斯联盟,而科林斯已经是阿尔戈斯的盟友,所以上述的共同协议对玻俄提亚没有好处。说到底,这次联合行动的计划只是科林斯人先前提出的计划的扩大版。

科林斯人知道玻俄提亚人不信任他们,因为玻俄提亚人拒绝了科林斯上一次的提议,将科林斯人视为脱离斯巴达联盟的叛贼,并担心自己与科林斯达成的任何协议都会激怒斯巴达。玻俄提亚联盟长官向玻俄提亚联盟议会(玻俄提亚的主权机构)提交了与墨伽拉、科林斯和色雷斯的哈尔基季基人缔结协约的决议。他们的秘密计划被隐藏起来,没有在决议中体现,因为一旦他们与森纳里斯和克里奥布鲁斯的秘密谈判被斯巴达人知道,这两人就有大麻烦了。玻俄提亚联盟长官一直依靠自己的权威来促使决议通过,但这并不适用于特殊时期。议会驳回了决议,“因为他们担心,与脱离斯巴达联盟的反叛者一同宣誓,就侵害了斯巴达人的利益”(5.38.3)。玻俄提亚联盟长官或许没有想到决议会被驳回,不过科林斯人或许已经料到了这一点。不管怎么说,讨论到此为止。科林斯人和哈尔基季基人回家了。玻俄提亚联盟长官不敢再提与阿尔戈斯结盟。他们没有派遣使者去阿尔戈斯商谈条约,“整个事情稀里糊涂,完全是浪费时间”(5.38.4)。

玻俄提亚人

与此同时,斯巴达的主和派也急于收复皮洛斯。他们相信,如果他们能说服玻俄提亚人向雅典人交还帕那克敦和仍然在押的雅典俘虏,雅典人就会将皮洛斯返还给斯巴达。在与雅典人商谈多次之后,斯巴达主和派仍然抱有此种想法,他们一定是受到了雅典谈判者(可能是尼基阿斯及其盟友)的鼓励。斯巴达主战派和主和派都支持此种想法,于是斯巴达人向玻俄提亚派遣了官方使团,请求他们向雅典让步。玻俄提亚人的回答表明他们的主战派此时已经构想了一个新的计划。他们说,除非斯巴达单独与玻俄提亚缔结一个与斯巴达-雅典条约类似的条约,否则他们不会将帕那克敦还给雅典人。斯巴达人知道,如果答应这个要求,就违背了与雅典的条约。因为根据斯巴达-雅典联盟的规定,双方只能在意见一致的情况下开战或缔约。但与雅典决裂正是斯巴达主战派想要的,于是他们支持与玻俄提亚人结盟。由于主战派不占多数,所以需要主和派的支持。斯巴达人非常希望收复皮洛斯,但他们为什么会相信雅典人能将其交还呢,尤其是在斯巴达人阴险地与玻俄提亚结盟的情况下?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斯巴达人寄希望于雅典的主和派能够无限地忍让,并继续主宰雅典的政策。前420年3月初,斯巴达人与玻俄提亚签订了条约,承认保护玻俄提亚人不受雅典人的攻击。

玻俄提亚人欢迎与斯巴达的条约,认为这是对斯巴达-雅典同盟的打击,但玻俄提亚人却开始准备欺骗自己的斯巴达盟友。他们立刻开始拆除位于帕那克敦的壁垒,使雅典丧失了这座重要的边境要塞。斯巴达人可能不知道这个阴谋,科林斯人或许也参与其中,因为这与他们的信念(冲突和恐惧而不是舒适和安全,将促使斯巴达投入战争)相一致。

与此同时,阿尔戈斯人在等待玻俄提亚使者与他们商谈之前约定的结盟事宜,但玻俄提亚没有派使者来。阿尔戈斯人得到的消息却是帕那克敦要塞被拆除了,斯巴达与玻俄提亚缔结了条约。阿尔戈斯人推断自己遭到了背叛,斯巴达是这一系列事件的幕后指使。斯巴达让玻俄提亚加入了斯巴达-雅典联盟,因此劝说雅典人接受了摧毁帕那克敦的事情。阿尔戈斯人开始恐慌起来。他们现在不仅无法和玻俄提亚或雅典结盟,还害怕自己的联盟瓦解、盟邦投奔斯巴达。他们最大的担忧是自己很快将面对一个由斯巴达、玻俄提亚和雅典领导的伯罗奔尼撒联盟。心惊胆战的阿尔戈斯人于是“火速”派遣使者去斯巴达,努力“与斯巴达缔结条约,不管条件如何,以便得到和平”(5.40.3)。

阿尔戈斯寻求与斯巴达结盟的谈判反映了双方的急切情绪。阿尔戈斯希望由第三方对基努利亚纠纷进行仲裁。斯巴达人希望对旧条约做一个简单的续约,以保留有争议的土地。阿尔戈斯人提议暂时接受五十年和约,条件是双方在未来的任何时间均可要求进行一场规模有限的军事对抗,以决定基努利亚的归属。斯巴达人起初觉得这个建议太荒唐,但仔细考虑之后还是同意了,并与阿尔戈斯签订了条约,“因为不管怎么样,他们急于获得阿尔戈斯的友谊”(5.41.3)。将近6月底时,阿尔戈斯谈判者获得了他们政府的正式批准,准备返回斯巴达,但他们的耽搁使局势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

  1. 也就是阿克特半岛,见地图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