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时代不同了,让孩子们……

“……”

大队长和支书记脸上的表情已经麻木了,其他村民也是张大了嘴巴,好半天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只能呆愣愣地看着傻不愣登的霍家人。

两年前首批赴美留学生,高考状元,考了第一名去了华大……

要说霍家人是故意炫耀吧,那压根不是,这一点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霍家人向来是棒槌脑袋,他们要是有这个心眼,小儿子也不至于娶不上媳妇儿。

不管是谁听到老实本分几个字,第一时间都会想到霍家人。

可偏偏最憋屈的也是这一点,无心还不自知的炫耀更让人没办法发火,只有羡慕的份。

此时此刻,所有人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霍家人真能忍。

这么大的事都能憋住不说?

要是早说了,王美丽还能过来耀武扬威吗?指不定还会眼巴巴贴过来。

这可比七大姑八大姨家吹嘘自己那拐了几道弯差了无数辈的厉害亲戚更厉害。

真不知道霍家人怎么想的!

见大队长不说话,王桂香还以为自己又说错什么了,想起经常有人骂自己是蠢婆娘,她不知所措地看向丈夫。

她是不是又做错事了?

霍春来安慰地朝她摇了摇头:“没事桂香,咱们说的都是实话。”

王桂香这才放下心来。

瞅见彩霞哭得眼睛红肿,她弄了块热毛巾,递过去,小声说:“敷敷眼吧,闺女。”

“……”

听到这两口子的话,大队长又被气笑了。

他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木讷的一家人。

也不知道霍家人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而大队支书记听到洪厂长和姜沅关于宣城制衣厂进货渠道的谈话,瞳孔不自觉缩了缩,悄悄把霍春来拉到一边。

“你外甥女叫姜沅?”

“是啊,书记。”霍春来点头,不懂他问这个做什么。

确定过后,支书记朝大队长使了个眼色,示意去外面说话。

冷风一吹,支书记脑袋清醒了不少,给大队长发了根烟。

“前几年人民日报那个被冒名顶替的高考状元也叫姜沅。”

他语气笃定道:“我估摸着霍家这个外甥女,就是那个状元。”

“嗯,八九不离十。”大队长叼着烟,瞥了眼门缝里面,摸出火柴盒,“我问过洪厂长身边的那个干事,他们来霍家村是干嘛的,干事说洪厂长有很重要的公事要办,这里有他托了很大的关系的才找到的人。”

“我还寻思呢,这霍春来家除了以前那个教授,还有谁有这个能耐,现在看来就是这个闺女。”

“那现在咋办?咱们当不知道?”大队长点燃烟,甩了甩火柴棍,愁眉苦脸道。

支书记心思却活络起来:“建设,我倒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刚才听他们提到制衣厂,好像是这闺女认识宣城制衣厂的厂长,洪厂长希望制衣厂能从他的纺织厂进货。”

“咱们生产队每年不是种了棉花苎麻这些经济作物吗?山坡上还有桑树,要是咱们能和洪厂长打好关系,把这些经济作物直接送到纺织厂,你说是不是省了很多事?”

“而且咱们还可以组织村里的妇女养蚕,蚕丝也能卖钱,这东西用来做衣服料子可金贵了。生产队十个工分算一个工,一个工最多才五毛钱,这还是青壮年才能赚到的。你看冬天大家都在家里唠闲嗑,要是有点什么外快家里日子也能过得红火点。”

“我看霍家这个外甥女能耐不小,就连洪厂长跟她说话都好声好气的,要不咱们跟春来提一嘴?他是个厚道人,为了村里好的事他肯定也愿意。”

“那还真不一定。”大队长听完,手里的烟已经被风吹了一半,他赶紧吸两口,缓缓吐出烟雾,苦笑摇头,“咱们村那个会养蚕的霍东以前跟霍家老大闹过矛盾,霍春来这么老实的人,现在看到霍东也不打招呼了。”

“现在也没人知道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扯破脸,但我觉得不是小事,轻易和解不了。”

能让老实人动怒,这事可就难办了。

“得,你这么说我也想起来了。”支书记一拍脑袋,“山坡上那些桑树还有王家村的一半,要是经济作物鼓捣起来王大石家里肯定要参与,他兄弟姐妹这么多,谁不想赚点钱改善改善生活?哪怕王美丽不干,这些妯娌也不同意。”

两人互相看了看,同时叹了口气。

也暗恼这些人为什么要欺负老实人,难道就没想过有一天,会有求到人家头上的时候吗?

霍家人是老实人不假,可他这个外甥女看起来不像是个好糊弄的。

霍青枫亲事的来龙去脉他问了村民,这个外甥女就凭五百块钱,让彩霞下了决心跟家里断了关系,甚至王美丽还签了断亲书。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一手是为了防着王大石和王美丽以后再沾上霍家人。

她对霍家人应该早有打算,绝不可能就这样看着他们受了欺负。

现在这关头跟她说要她帮村里跟纺织厂搭线,别说同不同意,不从中阻拦就不错了。

而且要是洪厂长知道村里有人和霍家人存在龃龉,说不定顾及姜沅的态度,跟相熟的人打声招呼从此以后再也不收胜利大队的原料,这更加得不偿失。

两人一商量,最后还是觉得这事恐怕不能敷衍过去,得严肃处理才行。

“解铃还须系铃人,”肚子里有点墨水的大队支书拍板道,“让霍东还有王大石他们拎点东西到霍春来家赔礼道歉,事关咱们整个生产大队的经济收入,他们不同意就开村民表决大会。”

“成,就这么办。”大队长冷笑一声,扔了烟头,用脚尖碾灭:“他们不同意有什么用?村民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他们,大队每年经济作物创收的工分他们可以不要,难道其他人也不想要吗?”

“不是谁家都愿意把闺女卖去给县城的跛脚老工人,让闺女养一家人。”

“这话过了,建设。”大队支书提醒他,“别乱发脾气,到底是人家的家事。不过现在事关咱们整个生产大队好几个村的利益,首当其冲的就是霍家村和王家村,他们不去道歉,两个村的村民都不会同意。”

“你先跟春来提提,试一下他的态度,有戏的话回头我就让人去跟霍东家里还有王大石的兄弟还有老娘谈谈。”

“两个村的族老那里我也会去走访一下说明事情的严重性,这个头他们不低也得低!”

大队长也知道好歹,心里骂了王大石两口几句,又开始打起了算盘。

“经济作物这一茬要是能成,每一户一个月起码能多个十来块钱的收入吧?肉才七毛钱一斤,每

个月多吃几顿肉是够了。”

“回头你让会计算算账,应该只多不少。”支书也舒展了眉头。

干了!

两人决定好了心里也有了底,再回堂屋的时候,同时带上了笑脸。

村民们看向霍春来两口子的目光带着羡慕,偏偏这两口子毫不知情,还催姜沅吃饭,说饭冷了就不好吃了。

大队支书晚了一步,只能眼睁睁看着霍春来打断姜沅和洪厂长的谈话。

他揉了揉额角,不得不开口:“春来,洪厂长也没吃饭,在你家吃点你看成吗?”

“成。”霍春来没多想,点头,“都一起来吃吧。”

本来是留王大石和王美丽吃饭,现在这两口子回去了,饭菜也煮多了,多一两个人也不算什么。

“要不大队长你和书记一起吃点?”霍春来还不忘招呼两人。

大队长看到他就来气,余光瞥见姜沅,最终只能暗自磨牙:“你自己吃吧,我吃过了。”

说完,大队长还给看热闹的村民们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赶紧走别在这碍眼。

村民们想要留下来看看情况,但是大队长眼神太凶了,没人敢违背。

张大丫一步三回头,磨磨蹭蹭还是出了门口。

等人走完了,大队长两手一推,直接把堂屋门关了。

洪厂长刚从裴景深嘴里听到姜沅的名字时,对方对她的评价就是心善,很好说话,乐于助人。

但是洪厂长没想到事情能这么顺利。

岂止是好说话,简直是太好说话了。

在听到近两年纺织厂经济效益不好时,姜沅就毫不犹豫应了下来:“洪厂长,我可以跟余厂长那边提一下,如果他们现有的供货厂家供应不足,可以优先考虑你们纺织厂。”

有这句话,洪厂长脸上的笑容更真切了。

“谢谢你啊小姜同志,你可帮了我大忙了。”

他找裴景深确认过,服装厂的外贸单太多,宣城纺织厂确实供应不过来,已经有不少纺织厂想要吃下这块肥肉了。

现在就看谁的关系更硬。

原本他还犹豫要不要直接去趟宣城找余厂长,但是在给裴景深打完电话后,洪厂长立马打消了这个念头。

余厂长现在经常不在厂内,过去不一定能见到人,而且他从裴景深嘴里听到了一个内幕消息——

一手促成制衣厂和外商合作的人,是姜沅。

这件事宣城高层大多知道,只是没有报道出来。

他知道了这个消息就相当于是占领先机,得知姜沅来了黎城探亲,洪厂长毫不犹豫就让公社帮忙联系胜利大队的大队长,立马就赶过来了。

本来还在想用什么打动姜沅,许给她几个工作岗位?人家连宣城制衣厂的工作岗位都不一定看得上,更别提他这了。

可没想到什么条件都没开,她直接就答应了。

洪厂长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感觉,只觉得国家培养的这批留学生,人品真是个顶个的不错。

看着一桌菜色还算不错的饭菜,洪厂长笑得见牙不见眼,一直在夸王桂香厨艺好。

王桂香第一次被这么大的领导这么夸,也是第一次被外人这么夸,手指抠着衣服,面色涨红,好半天没憋出半句话来。

霍春来憨笑接话:“我媳妇儿手艺是不错,厂长您喜欢就多吃点。”

青枫和彩霞的事顺利解决了,还有要怎么还外甥女的钱他心里也有了章程,现在浑身轻松,脸上也有了笑容。

听到这位舅舅的话,姜沅也弯了弯眉眼。

谢宥川分别给王桂香和霍春来盛了饭,两人连忙从椅子上站起来:“外甥女婿,你先吃,不用管我们。”

面对这个面容俊朗气质冷淡的年轻男人,霍家人都有些拘谨,哪怕自己才是长辈。

谢宥川颔首,又给姜沅盛了饭,才不紧不慢挨着她坐下来。

洪厂长见多识广,只打量了一眼,就知道这个年轻人肯定是个军人。

是小姜同志的未婚夫?

看在这层面子上,洪厂长也给了谢宥川一个笑脸。

谢宥川察觉到洪厂长神色的变换,略微挑眉,看了眼旁边的姜沅,心里倒是有些好笑。

看来他这次是沾了她的光了。

对上他黑沉的眸子,姜沅敏锐地发现了男人眼底的揶揄之色。

她不好意思地抿了抿唇角,又继续和洪厂长说话。

大队长和支书记虽然没有上桌,但也在旁边烤火。

大队长拿着夹钳扒拉着柴火,瞥见洪厂长笑得跟朵菊花儿似得,小声问支书:“看来八成是谈妥了,那咱们什么时候说?”

纺织厂也有自己的收购渠道,一般不会从他们这些生产队拿原料,而是由采购部统一去盛产原料的地方收购。

他们这种规模太小的生产队经济作物一般要交给供销社或者收购站,价格也比较低。

而且现在有现成的机会在面前,两人也想和大家商量一下,等开春就扩大种植范围。

总不能农闲时期家家户户都在家里窝着吧。

哪有那么多河堤要修,也没有那么多田沟要清。

“等洪厂长走了再说。”支书记搓了搓手,端起一边的热茶,吹了吹,“这事我们还得跟上面打个报告,种植经济作物也需要上面的批准。”

“不过从公社的态度来看,应该会大力支持。”

不过也就仅限于此了。

要是让公社帮忙给胜利大队和纺织厂谈进货,那肯定是不行,只能他们自己想办法。

大队长点了点头,继续观察那边的动静。

而洪厂长也从饭桌上摸清了霍家的情况,想了一下,他说:“正好我们纺织厂也有招工的打算,春来同志,要不让你小儿子夫妻俩去我们厂里上班?虽然刚开始工资低,但养个家不成问题。”

“等两口子结了婚,要是住房不紧张,单位还能有房子分配。”

洪厂长也不是不识趣的,姜沅答应帮他,自己当然也要拿出点诚意。

要是接了宣城制衣厂的订单,那纺织厂确实是要招人,他看这霍家老幺像是个踏实干事的,他对象也不错,是个老实孩子。

不像是那种偷奸耍滑的人。

“听说你家还有个老大,怎么没见着人?”洪厂长四处看了看,“纺织厂有很多岗位,可以先去试试工,要是觉得不合适了咱们再换。”

他的态度很明显,霍家人都可以去纺织厂上班。

只要他们愿意。

霍春来呆愣愣地看着洪厂长,好半天才听懂他在说什么。

招工?而且还是让儿子儿媳都去?为啥啊。

他不解道:“现在城里招工都要来乡下了吗?我们家不符合招工标准吧。”

大队长背对着他们,一听这话,脑袋瓜子都快炸了。

嘴里嘟囔两句,他无语道:“真是傻人有傻福。”

支书点头,深以为然。

什么好都不如命好,人家有个好亲戚,直接一步登天了,什么都有人给安排好。

王美丽和王大石要是听到信儿,多半连肠子都要悔青。

一个县城食品厂的工人就能让她觉得是高攀,是闺女占了大便宜,那省城的工人岂不是更加要上天?

要是没有那封断亲书,估计这心软的霍家人还真能被她给赖上。

这断亲书签的可太是时候了!

霍春来一句话也把洪厂长问懵了,他瞥了眼旁边的干事,但笑不语。

干事有些好笑,觉得这事摊开来说霍家人才能听懂,所以他如实道:“因为小姜同志帮了我们纺织厂的大忙,所以我们也想帮帮你们,当是感谢。”

干事看了眼没说话的姜沅,见她脸上没有不虞之色,这才放心下来,继续说:“春来同志,你们家的情况我们早就在大队长那里了解过了,一家人都是从事集体生产劳动的一把好手,纺织厂需要的就是你们这样踏实肯干的工人。”

“不过全家都去肯定不现实,我们现在也不打算招太多人,所以四个就够了。”

“你

觉得怎么样?”

霍春来听到是因为姜沅的关系,下意识看向外甥女,放下筷子,脑袋摇的比拨浪鼓还快:“我们不去,庄稼人就老老实实待在家里,我们不去拖累阿沅。”

原本还有些意动的霍青枫也打消了这个想法,表妹已经帮了他们很多了,这么大的人情他们不应该去用。

“对,我们不去。”霍青枫点头。

王桂香更加没有意见。

干事还要再说,就听到一道温软的嗓音响起:“这不是拖累,舅舅。”

“大表哥和二表哥要是愿意的话就去吧,在纺织厂踏踏实实工作,以后也可以在城里安家。”

姜沅本来想把霍家人安置到宣城那边,推荐他们去纺织厂和钢铁厂当个临时工还是没问题的,以霍家人吃苦耐劳的秉性,转成正式工也是迟早的事,还能学门手艺。

但转念一想,宣城确实太远了,先不说他们能不能适应,就说舅舅和舅妈肯定只能在家里,离得近也好照应。

所以洪厂长一提出来,她觉得挺好的。

霍春来还要再拒绝,堂屋的门突然从外推开。

“听阿沅的吧,哥。”背着挎包的霍惜弱跨步进来,在看到姜沅后,她温婉地笑了笑。

“以前我就说过,孩子不能一直留在家里和你一样,只知道干地里的活。”

“现在改革开放了,机会也多了起来,先让孩子们去纺织厂学门手艺,以后他们要是想找别的出路也有安身立命的本事。”

“哥,时代不同了,让孩子们走出去吧。”

姜沅这是第一次见到干妈,但只一眼,她就觉得亲切无比。

霍惜弱早就看过她的照片,见到了也不觉得意外,反而十分自然地坐在姜沅旁边,温声询问她一些近况。

两人好像就是亲生母女,相处起来没有任何隔阂。

谢宥川很有眼色,拿起一边的空碗,再次起身去厨房装饭,还不忘带一双筷子出来。

听完妹妹的话,霍春来嘴里呐呐两句:“我不是想把孩子们留在身边,就是怕给阿沅添麻烦。”

“阿沅已经帮了我们很多了……”

“那这事就这么定了。”见他态度松动,干事也趁热打铁,“春来同志,等你大儿子大儿媳回来,你跟他们说一声吧。洪厂长还有事要回去办,到时候你们直接过来就行。”

“小姜同志,这件事不管成不成,答应的工作我们不会反悔。”

得到厂长的授意,干事拍着胸脯保证道:“绝对不会做出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事儿。”

而且他们心里有底,这个合同,八成能签下来。

不说姜沅的关系,就说他们纺织厂织出来的面料,绝对可以说是上等品,他们对于原料向来挑剔,再加上纺织工人的技术也是一流的,用来做出口的高端品绝对是没有问题。

唯一的问题就是平时供应的服装厂用不上这么好的面料,更加倾向一些物美价廉的,他们和其他纺织厂相比就没有什么优势了,所以导致供大于求。

只有对标出口国外大型百货公司的宣城制衣厂才能完美符合他们的要求。

现在缺的就是一个机会和一个穿针引线的人。

而姜沅的出现,就是他们的机会。

洪厂长坐不住了,他要赶回去准备一些面料去一趟宣城,姜沅已经答应了他,等下会去大队部给宣城制衣厂的余厂长发封电报。

所以他跟姜沅打了声招呼后,又对大队长和支书记点了点头,然后急急忙忙回了省城。

等洪厂长走了,霍青枫才后知后觉自己好像有了工作,而且还是国营纺织厂的正式工。

彩霞掐了他一把,确定不是做梦后,一双红肿的眼睛看向姜沅。

女孩在霍惜弱身边没有那么稳重沉静了,会开心的喊“干妈”,也会主动给霍惜弱夹菜。

在察觉到她的目光后,姜沅朝彩霞点了点头,然后继续和霍惜弱说话。

很快,霍家人要去省城的国营纺织厂上班的消息不胫而走,这是大队长亲自透露出去的。

支书记跟霍春来商量了之后,大队长立马让人去请两边的族老。

王大石拿了五百块钱还没有捂热,就和媳妇儿盘腿坐在炕上打着算盘——

“这些钱用来买青砖,咱建一个三间房的就够住了,爹妈让我哥他们养,剩下的置办点东西给小雨当彩礼,还有这些……”

王美丽刚要说什么,门就被猛然踹开。

妯娌气势汹汹冲进来,夹带着私怨,大耳巴子直接呼她脸上,清脆的响声回荡在屋子里。

“王美丽!你是不是见不得我们好,故意去霍家闹事?”

妯娌见她脸颊肿得老高,心里顿时涌出一阵快意:“今天你们两口子必须给我们全村人一个说法!不然我们就请族老做主,把你们赶出王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