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李稻花说的,这个男生还真在放假的时候,回去问自己表哥这些事。
他表哥从那边跑回来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刺激,平时都不愿意跟外人接触,他在经过多次安抚之后,才从他表哥口中知道了完整的故事。
经过本人补全的故事比他当时听说的要惊险更多,也黑暗更多。
《逃离金三角》,就通过这种方式完成,并且成功发表。
他表哥被朋友以挣钱名义被骗去金三角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
这个年代,穷人是大多数,为了能挣钱,很多人都往外跑。
阿美莉卡这么远去不了怎么办?那就就近出国,反正国外都有钱。
《风雨飘摇中》和《逃离金三角》让很多人知道靠近滇省的这几个国家有多疯狂,你想挣人家钱,人家想挣你命啊。
不仅如此,之前听讲座的学生们也开始深度挖掘自己身边的各种故事。
有正经的,比如说《山林遇险》,讲述的是下乡知青因为不了解当地情况,误入深林,经过重重困难,最后被找到的故事。
也有不正经的,比如说《山村密事》,讲的是他以前听过的鬼故事,写的有鼻子有眼的,好像他真见过一样。
滇省各种奇奇怪怪的,真的假的故事太多了,三天三夜说不完。
李稻花他们拍摄到最后,村民们为了庆祝,夜晚举办篝火晚会,邀请他们参加。
他们在这里这段时间,村民们作为群演,挣了不少钱,剧组还要租房子住,还要吃东西。
这么多人,不止是这个村子,围边村子都靠着这群人挣钱了。
都听说这有不少有钱人,东西在这里好卖。
即使这样,每隔一段时间,剧组也要有专门的采购人员负责外出采购各种东西。
篝火晚会很隆重,一群人围绕着篝火,听着滇省的山歌。
因为老人居多,这里的山歌也是方言,剧组本来就听不懂这里人说话,等到他们唱歌,那更听不懂。
“他们唱的什么呀?”
“额……你还是别知道的好。”李稻花跟着村民们一起跳。
在这里这么长时间,简单的唱跳还是没问题的,只要村民们不变换阵形,她就能跟上。
李稻花越是不说,张鑫炎就越是好奇,而且:“你能听懂他们的方言?”
之前大家不都听不懂嘛,你怎么还偷偷补习。
李稻花确实听不懂方言,滇省的方言,不是他们在这里这么一小段时间就能弄明白的。
听不懂方言没关系,能听懂旋律就行,这旋律她一听就知道是朝你大胯捏一把的旋律,当然,这时候这个旋律还不是这个歌词内容。
这个旋律是滇省传统打歌旋律,只是后来被滇省歌手重新填词发表。
现在的歌词内容李稻花不知道,但是这旋律,她已经自己在脑海里给自己配词跳了。
突然有人提议,让李稻花也唱一首。
本来她还想推脱,后来想起,她还真知道一首现在就已经发表的滇省山歌。
“山对山来崖对崖,蜜蜂采花……”她唱着,其他的村民们很快也和起来。
事后又在张鑫炎的强烈要求下,把这个传统文化也拍进电视剧里。
这种独特的,具有民族风情的文化和歌曲,在港岛,已经见不到了。
他觉得,这部电视剧在港岛,绝对会火起来,这不仅仅是一部武侠剧,还是一部民族剧,港岛,根本没有同类型电视剧可以跟它竞争。
但是在内陆就不一样,这类的民族电影,已经拍摄过不少,还都是很用心很优秀的电影。
当电视剧正式拍摄完毕的时候,所有的演员都长舒一口气,他们拍摄这段时间真的不容易。
每天都要早睡早起,早起主要是锻炼身体,让他们的身体保持最佳状态,这样拍打戏的时候才不会拖后腿。
大多数镜头都是在这偏僻的山村拍摄,干什么都不方便,没有自来水,需要去附近打山泉水。
好在这时候的演员都吃苦耐劳。
李稻花在这里也是造的不像样,洗澡都是自己提水烧水,为了省事,只能
减少洗澡次数。
幸好这时候天气已经逐渐转凉,山里没有那么热,不然更是活不下去。
电视剧拍完还要剪辑审核,李稻花先回家了。
回到南海旁边的四合院,房门紧锁,想了想,她又去李丰获家附近,果然,老两口在这。
上次初中生杀人案出现后,李麦花每天只要回家晚一会儿,家里人就会立刻出去找。
好在麦花乖巧,在老两口的嘴里,麦花可比李稻花乖巧多了,李稻花整天跟皮猴子一样不着家。
越是偏僻的地方,儿童被拐的几率越小,因为流动人口少,陌生人出现太显眼。
而城市里到处都是流动人口,互相不认识,来到北平后,李丰获爸妈总是担心麦花学坏,担心麦花被人拐……
现在成功考上高中,都是在家附近,这点倒是比他们在老家好。
“咱们家说不定还真要出个大学生。”他们家祖上多少代都是贫农,兄弟几个能当上兵,那也是因为根正苗红。
祖辈不夸张的说,都是睁眼瞎,到了李三柱他们这一代,国家扫盲,才摆脱睁眼瞎的命运。
改变命运,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代代逐渐积累起来的。
他们就想着,等到李麦花考上大学,就集体回老家上坟去,上次去上坟,还是李稻花当上作家的时候。
“稻花!你回来怎么也不提前打个电话,正好,麦花回来说,他们下学期就准备分文理科,老师让他们寒假这段时间好好考虑考虑,看准备选哪科。”
作为家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老一辈的都喜欢听李稻花的,当然,年轻一辈的也喜欢。
“看她哪科好呗,哪科学的好,将来才容易考高分,上好大学。”
什么为了热爱选择自己不擅长的,什么为爱不学习,大多数正经学生,上学的时候,每天想的就只有自己的分数。
这次考了多少分?这次错了多少题?有多少送分题?清华和北大选哪个?哪个也选不了?那没事了。
最后经过综合对比,李麦花选的是理科。
按理来说,高二才会分科,但是有些学校会提前分科,并不是强制的高二。
知道李麦花选理科的时候,李柱子还有些失望,他是想让李麦花选文科的,想让她跟着李稻花走作家这条路。
在他看来,家里有这个关系,有李稻花指点,李麦花走这条路更好,就算考不上大学,也不至于白学习这么多年。
为什么说白学习呢,现在的经济形式不好,眼看着很多高中生都是待业,跟无业游民没两样,上这么多年学出来也没用。
李丰获呢,初中毕业,要什么没什么,现在还不是靠着李稻花来了北平,挣下这家业。
选文科,是为了有条退路。
“大伯,你放心,你担心的这些事,很快就会解决的,这时候正是用人的时候,这些人没有工作也只是暂时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家开始允许私人开设公司,公司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些无业游民就是他们招聘的主要对象。
那些不愿意干个体户的人,迟早要被这些公司收入其中。
就像远方物流,随着奥运健儿回国,他们打的广告总算是见效,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远方物流。
欧阳远最近忙的,课都没时间去上,听欧阳远说,他最近想着,是不是把他老师给招聘到他们公司来。
可以不全职,只是挂职,给他们公司做顾问,也可以帮他们公司培养员工。
公司下面的员工,也有人在打听公司还招不招人,他家谁谁谁,能吃苦,来公司肯定认真工作。
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年前他们是不准备招人的,要等到年后。
这消息通知公司所有员工,他们要是有认识的人,也可以介绍过来,公司有很多岗位,每个岗位的要求、工资、福利待遇……全都写清楚。
公司的招工传单,几乎每个员工人手一份,就想着过年回家的时候,给认识的人看。
李丰获家里也有这样的传单,李稻花拿起来就用:“你看,就说我们公司吧,有些岗位,就有学历限制,越是往后,对学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的。”
当然,等到大家的学历都差不多的时候,那就纯靠本事了,学历不是唯一,可学历能给人另一种可能。
李稻花不想让李麦花有一天,会后悔,会想如果自己继续学习,生活会不会不一样。
“就算是一些最普通的岗位,至少你也是要读书识字的啊,不然这些工作你都做不好。”
物流公司招收最多的是司机和装卸货员工,还有市场营销员,说白了就是地推员工,联络合作工厂的。
除了装卸货员工纯出力气,另外两个也是要有一定学历的,不然你地方都跑不对。
李柱子这才按下心里的焦急。
在村里的时候,他也没有太多想法,就想着,孩子上学就能有出息,至于具体怎么出息,上到哪一步能有出息……不知道。
来到北平,见识了各种各样的事物,认识了各行各业的人,他的想法就逐渐受到影响。
其实读书无用论一直都存在,从八九十年代开始,持续到李稻花穿越。
人们总是会拿不读书的成功案例,来证明,不读书,一样有出息,一样会成功。
但这就属于纯纯的幸存者偏差,那些不读书的失败案例他们是看都不看一眼。
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只要有一项突出的,就可能成功,可是这些因素中有很多是人先天拥有,后天无法改变的。
比如家庭条件、个人情商、智商、颜值……
读书,是普通人为数不多的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也只是机会。
寒假一开始,就代表快要过年了,他们要回去好好把家里打扫一遍。
李稻花准备回去的时候,被李丰获叫住,两人走到偏僻的角落。
“出什么事了?”在李稻花的印象中,自己这个堂哥还没这么愁过呢。
“我……我处了个对象。”
“那不挺好的?”这有什么可愁的,之前没对象的时候,也没见他愁啊。
“我俩处半年了,她在北平上大学,前两天她跟我说,她们老师给她写情书……”
嗯?李稻花嗅到了八卦的气息:“按理说,男未婚女未嫁,也不是不行,你们公平竞争嘛。”
“她们老师已经结婚了,她也回过信,明确表示不喜欢他,但是她老师一直纠缠她,说要为了她离婚,她要是还不同意,就去跳楼自杀,让大家都知道,他是为她死的。”
有毛病吧?这是李稻花听完的第一反应。
“那你现在是……”
“我就是觉得你聪明,想问问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摆脱他的纠缠。”
发疯可解,问题是,李稻花自己拉的下脸去发疯,这个年代绝大多数人是接受不了的。
按照李稻花的思维,她就要找个大日子,最好是学校领导都在场的日子,比如说学校的毕业典礼,校庆什么的。
趁着人多,直接发疯,跪在地上求他放过自己,自己还年轻,还不想死,他要是再这么逼下去,自己就只能去死了。
就算是死,自己也不会背叛心爱的男朋友,最好这时候男朋友也上场,两人一起要殉情,旁边再放一首梁祝。
“这是最简单的办法,你们自己就能解决,而且,不止能让那个老师不再骚扰你女朋友,还能让他身败名裂,彻底没机会出轨。”
这种臭不要脸的,要是敢找到李稻花身上,她非打的他找不着北,要是这么也爱,那就是纯贱了,没治。
“我……我们想想。”李丰获没说好,也没说不好。
李稻花忙着过年,这事很快就忘到脑后,直到从欧阳远口中听说李丰获他们真这么去做了。
啊?李稻花没想到,他们真豁的出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