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爱你什么样的小说能恶心人呢?你……

什么样的小说能恶心人呢?你说儿子像爹,这是夸奖,你说爹像儿子,这是恶心人。

一个坏人,你捏造关

于他的谎言,他不生气,可是你要是实话实说,那你完了,他是真的会生气的。

在恶心人这方面,李稻花也十分擅长,先来就恶心主办国家。

冤有头债有主嘛,他们国家主办,就算颁奖词是别人写的,他们都不审核的吗?

书名就叫《爱你》。

小说内容是一个中立国家庭,一家四口,幸福美满。

有大别墅,有两辆车,每天的饭菜都很丰盛,子女也能上社区的好学校,学校也很棒,很棒的老师,很棒的餐厅,很棒的课外活动。

总之,李稻花写的就是西方国家一直想展示给其他国家的形象,完美,富裕,不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

家庭会不定时的举办派对,邀请几个好朋友自己参加,大家穿的西装革履,仿佛是上流人士的宴会。

李稻花很擅长写这个的,她穿越前其实也没富裕过,不过没关系,富人的生活她还是在网上看过的,再加上这是八十年代。

她写出来的富裕,很对这个年代读者的胃口,甚至是很对富人的胃口,觉得她是懂得生活的,懂得富人生活。

要不伊恩怎么能凭借《亿万富翁》成功混入小富圈子呢,因为信息不发达,这时候的穷人甚至无法想象到富人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

富人用的东西,他们可能见都没见过,听都没听过。

所以伊恩拿着《亿万富翁》的时候,别人是真的相信作者是富人,最起码是富裕过的,只有富裕过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真实的有钱人生活。

你要是说有钱人体现富裕,就是让店员把挂在墙上的一排衣服都叉下来,你看有钱人看到懵不懵逼,他们都不懂这玩意。

在李稻花这里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爱情故事?你不会又要写那些爱情故事吧?”欧阳远已经有心理阴影了,李稻花写的那些爱情故事都是什么玩意啊?

“当然不是,你怎么能这么浅薄?爱,就只能是爱情吗?那是小爱,我们要放眼世界,我们要提倡大爱!知道什么叫大爱吗?”

欧阳远点点头,这还是知道的,但是问题是,这样的家庭,怎么大爱,难不成要收养小孩?

“这还是刚开始,你等我继续写。”刚开始这些都是铺垫。

这个家庭,不仅要物质生活跟得上,人的精神生活也要跟得上。

母亲,职业女性,老爸,工程师,女儿,校拉拉队成员,儿子,男篮。

这样的家庭,别说国内了,就是国外,也没几个家庭是这样的配置。

“学校还有拉拉队?”欧阳远努力回忆自己的学生生涯。

“别想了,没有,有也不是专业的,是临时训练的。”

国外的拉拉队跟国内的拉拉队完全就是两个玩意,人家是真的当成队伍来发展的。

一家人还非常的友善,富有爱心,待人真诚,从不说人坏话,也从不否定别人,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家人。

总之,一切都非常的美好。

李稻花用了几万字来描述这个家庭的美好,当然,这样的家庭生活通常也比较平淡,比较日常,不符合李稻花以往的写作风格。

看到李稻花这么写,欧阳远已经开始为这一家感到担心了。

按照他以往的经验,事出反常必有妖。

果不其然,李稻花开始描述另外的几个地方,这里战火纷飞,那里遍地饥荒……

总之,都不是什么好地方,人们的生活也都十分困苦,生存下去都十分困难。

至于他们的生活为什么会这样?而这一家四口生活的国家为什么会有这样好的福利待遇,李稻花都写的清清楚楚。

可能比他们国民知道的还要清楚,毕竟,他们在宣传自己国家的时候,可不会说这些黑历史。

身为有素质的国民,也不相信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黑历史。

“你不要命了?这么写?”欧阳远没地方去验证李稻花写的这些是真的还是假的,书上也没看到过这些,学校也没学到这些。

但是他知道李稻花这个人,搞抽象是搞抽象,有真话她是真说啊。

可是真话确实不好听,李稻花要是敢把写的这些放出去,那就完了,她的名声在外面那就臭了。

李稻花只是拒绝了诺奖,就受到一些人的攻击,她要是敢这么写,那就不是一些人的一次攻击,而是疯狂攻击了。

李稻花之前跟他说过,外国最擅长的就是包装自己,哪怕是一坨屎,也要包装成金子。

按照李稻花的说话,他们哪怕是政治,沿用的也是商业那一套,要讲究利益,要讲究营销,要讲究宣传……

还告诉他,现在是改革开放,不止是工业开放,可以有私营,文化业也要开放,私营的报纸书刊也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同样的,最擅长包装自己的外国人终于找到了在国内包装自己的机会,接下来,会有大量的包装外国的造神书刊。

要从底层文化彻底打击国家。

欧阳远之前还有所怀疑,现在也不怀疑了,他经常会到东南沿海去,作为改革开放的前线,这些地方的变化也是最快的。

他已经看到有私营报纸和书刊在鼓吹国外的同时拉踩国内,总之一句话,国内水深火热,国外歌舞升平。

在跟人聊天的时候,很多人,甚至是小孩都把出国挣大钱挂在嘴上,还有人真的这么实施了。

也有人张口闭口就是国内人多没素质,国外人多好,他家小孩被他送到国外去了,以后就留在国外。

他们在提到李稻花的时候,褒贬不一,大多认为李稻花应该留在国外,这样她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国内没前途的。

这样的风潮还在逐渐深入其他地区,所以欧阳远慢慢的相信了李稻花说的国外要在国内包装造神。

国外欧阳远也跟着李稻花去过,好吗?当然好,那些国家没有经历大的战争,国家稳步发展。

可这是相对有钱人的,穷人呢?他在最有钱的华尔街,也见过脏兮兮的流浪汉,只是这样的流浪汉很快就会换个面孔。

欧阳远问过李稻花,这些流浪汉没有人帮助他们吗?李稻花推荐他看《我在这里死去》,流浪汉的结局大多如此。

能够老死的,都属于天选之子,刚好没办法匹配上有钱人。

如果李稻花真的把《爱你》放出去,这些人瞬间就能从褒贬不一变成疯狂攻击,毕竟,谁也没办法接受别人污蔑自己的精神故乡。

写完生活困苦的国家,李稻花就用接收难民的方法,把两者融合在一起。

接收难民还不是接收一两个,而是成群的接收。

欧阳远看了半天,也不理解这是个什么操作:“不是说西方国家讲究利益吗?所以这个利益是什么?”

“它的利益其实很大,首先,它满足了普通人圣人的心理,其次,它可以成为政客的筹码,你不理解很正常,你要是理解,这边建议你去参选,我投你一票。”

李稻花又乐起来,一想到后面要写什么,一想到之后人们考古的时候,考古到这里,她就乐不可支。

欧阳远还真不理解,帮人可以理解,但是这种无差别的经济支援……不太好说,再看看。

在国内,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除了助人为乐,还有农夫与蛇,还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像这样直接撒钱的帮人,还是有些太超前。

主角一家所在的社区因为条件比较好,各类设施比较完善,再加上有合适的地方临时安置难民,就成了难民聚集点。

刚开始,这样善良的一家人是很高兴的,他们真的为自己能够帮到这些人感到高兴。

直到这家的男主人听到这些难民获得的补助之后,男主人瞬间心里不平衡了。

他每天努力工作,挣的钱,跟这些人领的难民补助金差不多,那他还工作个屁,他也去当难民好了。

难民不需要工作,每天吃喝不愁,他们一家呢,哦,他们一家也能靠着社会福利吃喝不愁,就是可能没有现在生活的惬意。

对于男主人的抱怨,女主人显然更开明,她认为,他们家伙既然选择了帮助这些人,当然要尽可能的做到最好,不然他们跟生活在自己国家还有什么区别呢?

直到她的工作被适应生活后的难民顶替,因为他们更便宜。

一双儿女所在的学校也涌入大量的难民孩子,他们上的是高中,涌入的孩子

中,甚至有成年人,只是谎报年龄,成了未成年。

当然,李稻花在写的时候,可不会写那么多的坏难民。

她会写,大部分难民都是好的,只有少部分难民是坏的,一家四口就因为这一小部分坏难民,就排斥整个难民团队。

虽然没有直接说,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他们并不是真的想帮助这些难民,只是想通过这些难民,提现自己的价值,自己的圣人,自己的救世主形象。

只要稍微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就立刻暴露本来面目。

她有什么错呢?她只是实话实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