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颁奖典礼回来之后,李稻花的热度不降反升,原本还能出门开演讲会,现在演讲会也做不了了。
有支持她的人,就有不支持她的人。
支持她的人很简单,有着朴素的爱国情怀,诺奖都指着鼻子骂国家了,别说李稻花不喜欢,他们也不喜欢。
李稻花拒绝了诺奖,让他们感到震惊的同时,也获得了鼓舞,这种强硬的态度,让很多人莫名觉得爽,觉得,这才是有血性的人。
不支持她的人那就复杂了,有的单纯是替李稻花感觉可惜,这么大的国际奖项,说不拿就不拿,下次还不一定什么时候呢。
也有人认为,李稻花一个农村出身的妇女,凭什么拒绝诺奖,那是她八辈子修来的福分。
人家说的哪里错了?说的很对嘛。
盲目的爱国,只会害了你自己也害了国家,我们需要的是反思,是认错,而不是拒绝这些批评。
是这样的,李稻花只需要拒绝就行了,这些人考虑的东西那就多了。
这样的人,大多还比较激进,不止是在报纸上写文章骂李稻花,这个时候愿意刊登这样文章的报纸,编辑部也不是什么正经编辑部。
他们还在公开场合辱骂李稻花,双方发生过激烈打斗。
李稻花在回国后,第一次参加演讲会时,反对李稻花的人疯狂跳跃,可惜听讲的人太多,随机点名,根本轮不到他们。
演讲会结束,李稻花签名的时候,有个学生从书里抽出匕首,就准备捅李稻花。
好在李稻花除了平时锻炼身体,也跟着李三柱打过拳,简单的擒拿手也学过。
李三柱是参加过战斗的,他教李稻花的时候,都不是什么花架子,真是奔着实战去的。
再加上严打之前的社会环境确实不好,教李稻花也是为了让她能防身,保护自己。
刺杀的人也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就是纯废青一个,不仅没什么技巧,心理素质也不行。
抽匕首之前,李稻花就看到了对方脸上的愤恨与狰狞,本来就防备着对方,看到他抽出匕首,顺手就把手里正在签名的书甩过去。
等着签名的女孩子为了保护书,还特地给书包上了厚书皮,这就让原本就不薄的书又增加了几分重量,还有尖锐的书角。
李稻花把书甩对方脸上之后,对方脸上瞬间血呼啦的,身边的安保人员踩着对方的手,把他的匕首夺下来。
几个人合力按住对方,确保对方不能行动之后,外围的公安挤了进来,给对方戴上手铐。
这次演讲也就提前结束,作为补偿,李稻花说要给女孩重新买本书,签名之后给她送到学校,毕竟她的书上面也溅上了血,不干净,也不吉利。
女孩拒绝了,她觉得这样的书才更有意义,这本书替她保护了稻花老师,是她和这本书的荣幸,希望李稻花能在这本书上把名字签完。
李稻花不仅签了名,还留下一句话,我的救命书。
周围的人都羡慕的看着女孩这本书,这本书瞬间就跟别人的不一样了。
就不说这次的刺杀,单单是出门被一群人围着,每次还要麻烦公安,她都觉得,出门真的很不方便,能不出门尽量不出门。
在《时代》和《名利场》的采访之后,诺奖更是如坐针毡。
这种事情他们也不是一次两次这么做了,本来就是筛选同类的,谁知道把这么个人给筛进来了。
看来下次还要更加严格才行。
这次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不然显得他们多不公正,至于说李稻花没领奖,这不是问题,他们可以找人说合。
他们找的人就是伊恩,伊恩是标准的阿美莉卡人,还是李稻花在阿美莉卡的代理商,在他们看来,是最好的说客。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他们找别的人,可能电话都打不进来,李稻花家的电话已经不管用了,家里没人去接,伊恩就不一样,他还能曲线救国。
通过他认识的其他人来找到李稻花,说起这个奖的问题。
李稻花也很好说话,伊恩也不是外人,也没做过什么恶心事。
“让他们修改颁奖词,修改成我喜欢的,如果他们不会修改,那就我自己写了颁奖词,他们照着读,你知道的,他们是群**。”
“哦,当然,你说得对,他们就是群**。”伊恩也激情开麦。
说是找他当说客,其实也是带着点强迫的,如果他不来当说客,就很容易被孤立在外。
“我懂,美式霸凌,今天我们办派对,你猜谁没有被邀请?是你!哈哈哈哈!”
李稻花在这边嘎嘎直乐,伊恩只觉得黑色幽默,他还真受过这样的霸凌:“我说过,你总是这样的了解阿美莉卡。”
顿了一下,他继续说:“比一些阿美莉卡人还要了解它,所以……”
“我觉得我的要求已经很简单了,我甚至没要求他们向我道歉。”
伊恩知道,谈判到这里为止,再谈下去,那就是他不礼貌了,而且再谈,李稻花说不定还因为反感,提出什么离谱要求。
不就是颁奖词,伊恩觉得,诺奖也是吃饱了撑得,都不用他们写什么夸奖的,写了中立的颁奖词总会吧。
他没想到,对方还真不会写,他们宁愿让李稻花自己写颁奖词。
李稻花也没想到,这群老登是真敢啊,李稻花不假思索,很快就写出来一段花团锦簇夸奖自己的颁奖词。
他们都敢了,她有什么不敢的。
颁奖词当然被退了回来,认为她写的太过分了,让修改,不过有一些也被保留下来。
李稻花一看有门,就又修修改改,最后的颁奖词,没有提到国家,只是单纯的写李稻花和她的小说做出的贡献。
李稻花,优秀的思想家,描写出了极端灾难下高度理想的乌托邦,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
她以小人物的视角,展现出世界级的悲剧与团结,讴歌人性的美,体现了反战思想与和平理念……
新的颁奖词是正式发布的,多家官方媒体同时发表,并且重新补录了一份颁奖词和李稻花接受奖牌的视频。
国内的读者们当然是欢呼雀跃,这是李稻花的胜利,同时也是他们的胜利,是国家的胜利。
新的颁奖词,把李稻花的声望推到更高的层面,李稻花更不敢出门了,她家门口都有摆摊专门朗读她小说的人。
还真有人靠着摆摊朗读她的小说挣到钱,就跟以前的说书先生一样。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4月26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全世界的目光全都聚集在这一突发事件上。
核电站爆炸,对当地,甚至是周围的地方都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尽可能减少影响,必须要有人去最危险的地方,也需要把附近的普通人全部疏散。
“总有人要去做这样的事,为什么不能是我们!就像《时间围城》那样,只有我们团结起来,勇敢无畏,才能战胜灾难!”
每个国家的《时间围城》版本都不一样,苏格勒版本的《时间围城》里的甲国,就是苏格勒。
在小说里,为了应对灾难,苏格勒勇敢无畏的男男女女,自发站出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小说里,站在灾难最前面的是医护人员,他们是最危险的。
也就是因为这样,最近苏格勒的医护人员都受到了格外的尊敬。
而真正到了直面灾难的时候,人们也会暗暗问自己,是不是能做到。
已经到了接受国家和人民考验的时候,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勇敢走上街头,自发的向市民宣传这次爆炸的危害,并且带头前往灾区。
也有很多上了年纪的看苏格勒人,看着这样的年轻人,觉得仿佛回到了曾经的奋斗年代。
同样也有已经腐败的官员,看着这些人傻乎乎的去支援灾区,露出满意的微笑。
果然,当初引进这本《时间围城》是正确的,只是这样,就能忽悠这群人去最危险的地方,为他们卖命,简直就是无本买卖。
没有防护服,那就厂家自己生产,然后免费提供给大家,同样也有厂家,选择高价售卖防护服,发国难财。
不少国家也都在关注着核电站爆炸的情况,这是少有的重大灾难,苏格勒的应对方案,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少有的参考方案。
苏格勒前线也能传少量视频,视频里的人穿戴严密,可是精神状态却很好,对着镜头,有人竖起大拇指,有人跳舞,也有人指着自己防护服上写的字……
哪怕是敌对国家,在面对这样的人时,也不得不称呼他们为勇士。
《时间围城》仿佛真的出现了,里面的国家,仿佛也真的存在。
也有国家在称赞这些人的时候,也会提一嘴自己国家,相信自己国家同样会有这样的勇士。
每个国家都会有这样的人,只是人多人少,力量强大与否,哪怕是再烂的国家,也有真正爱它的人。
就在大家都在关注这件事的时候,李稻花总算是能喘口气,不用被大家一直关注着。
她也有时间出门散散心,散心之后,就准备写小说恶心人。
不怪她,谁让别人先恶心她的,来而不往非礼也,真以为改了颁奖词,这事就算完了?她还有精神损失费没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