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这简直是双喜临门!

张小翠和周三春这几天都已经呆烦了, 听了后恨不得立刻跑去国家台,让周渔哭笑不得:“说什么就什么时间,去了也没人。行了, 接着干活去吧。”

来京八天, 周渔他们也没闲着。

开始是拜访了供货厂,随后又考察了一下百货大楼和供销社, 外加找了找京市一些电器厂——这会儿京市手表、电视机、冰箱、洗衣机都有生产线,周渔的一号店还没有电器,一直想要谈个合作。

不过跟上次一样,被很直接的拒绝了, 人家说的也清楚:“我们产品凭票都买不到呢, 哪里有给你们的?”

周渔只能暂时作罢。

他们这两天的任务则换了一个, 考察一下京市个体户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可能开新店面。

毕竟如今国家台都可能要上了, 趁热打铁,这会儿如果能在京市开个梅树村二号店,那才是将知名度落实了呢。

不过, 异地开店显然难度不小, 事先要做好调查,周渔原本准备派人专门过来调研, 只是这两天闲着也是闲着,自己带人先看看。

看看就发现了问题。

南河不算发展太快的省份, 比之南方差远了, 可个体经济这大半年也是突飞猛进——省城里有几条街已经开始形成规模, 不少摊贩都在那里摆摊,平日里人们要买东西,已经知道往那边走了。

即便是南州市, 也有不少摊贩开始租赁商铺,开设门店。

只是,京市看起来远不如南河,街上小摊贩压根没几个,问问生意咋样,摆摊的一说就叹气:“不咋样,不怎么好。”

还想再问问,人家也不愿意多说,只能作罢。

连周三春这种去哪里都能交上朋友的,都没找到几个愿意谈的,“真是奇了怪了。”

这会儿,他们要出去,张小翠就问:“咱这会儿去哪里?”

周渔看了看地图:“咱们今天往西走走吧。那边离着市中心近,看看是不是好一些。”

三个人锁了门就出门去了,一路顺着地安门西大街往西走,倒是瞧见了不少京市人生活的场景,碰到门市部和供销社,他们进门逛逛,也不知道是不是日报专题的原因,今天几家服务态度都挺好的。

就是一个摆摊的都没有。

周渔他们觉得是不是大街上不合适,干脆拐进了巷子胡同里,没想到,还真让她碰见一位——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姐,看到他们进来,就往他们跟前凑。

这阵势,真的特别像是去年他们刚刚开始卖蘑菇的时候,大家都在化工厂家属院门口挎着篮子,也不敢把里面的菜摆出来,有人来了就上前问一嘴:“买菜吗?”

这个大姐问的是:“买袜子吗?京市袜子厂的货,丝袜,夏天穿最好了,质量可好呢。”

周渔点头:“我看看。”

大姐就挥挥手,有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提着篮子跑了过来,果然跟当初卖蘑菇一个样,上面还盖着个布单,小姑娘过来了,就把单子掀开了将里面的丝袜拿了出来:“瞧瞧,这可是新产品,百货大楼卖两块三一双,我这里两块一双。你要是要的多,就五块五三双。”

周渔拿出一双看了看,发现质量真的不错,甚至还有商标,上面写的的确是京市袜子厂——它也是一号店的供货厂,周渔很熟悉。

周渔就说:“质量是不错。我要三双吧。”她顺便打听,“我怎么一路走过来,都没瞧见几个摆摊的,在我们那儿,小摊贩都可以正常摆摊的,你们怎么还偷偷摸摸的。”

三双就是五块五,这可是一笔不错的买卖。

大姐听了就高兴,一边给周渔拿袜子一边说:“不让摆,这太平庄以南根本不让摆摊,我们也是偷偷出来摆的,要让瞧见了,可不得了。”

小姑娘应该是她闺女,脆生生地替她妈补充:“可严格呢,姐姐,你们买了东西可千万别乱说,要知道是我们,非得把我们教育一番。”

周渔还想问什么,没想到就听见有人从后面喊了一声:“干什么呢?站住!”

周三春下意识护在了周渔面前,而眼前的母女几乎在对方喊出来的刹那,就把周渔的钱扔在了地上,一把从她手上抢回了袜子,扭头撒腿就跑!

不多时,两个男士从后面追了过来,直奔这母女俩。

这一看就是刚刚说的,不让在这里摆摊,周渔推了推周三春:“去帮帮忙,两女人太吃亏了。旅馆见。”

周三春应了一声:“你们别乱跑!”连忙追了上去。

张小翠将五块五毛钱捡了回来,问周渔:“咱怎么办?”

周渔就说:“走吧,别在这里了,刚刚那母女俩为什么把钱扔回来了,东西拿走了,恐怕卖不行买也不行,等会儿找到咱们,又是事儿。”

她俩就连忙拐出了巷子,走上了大道,一路回去了。

没等多久,周三春也回来了,周渔连忙问:“怎么样?”

周三春先喝了一大缸子凉水,这才说:“我追过去了,结果这母女俩应该是有经验了,不知道藏在哪里,早不见人了。那两人正四处找呢,我远远地瞧着他们找不见人离开了,这才回来。她俩肯定没事了。”

张小翠感叹:“这怎么比咱们南州还紧?”

周渔也不知道缘由,想了想说:“这么问没用,咱们这是白浪费时间,明天问问徐飞记者吧。”

第二天一大早,周渔他们就提前到了国家台,很快徐飞也到了。

见着周渔,徐飞可比上次客气多了,上次他走的时候,看周渔即便不是奸商,也是这家伙到底藏着什么鬼心思。

而今天,他见了面居然先露出了笑容,“周经理!”

说真的,年轻而又文质彬彬的记者,笑起来还挺赏心悦目的,周渔笑着说:“呀,徐记者今天不怕我了!”

徐飞也没想到周渔这么直接,不好意思道:“那不是没见过你们这样的吗?说真的,我一开始听你说,只觉得你说的虽然有道理,但是不太可能,我没想到真成了。”

“我得向你道歉和道谢。是我小看了你的格局,也谢谢你给我上了一课。”

“走吧!”虽然是第二次见面,但显然徐飞在心里上,对他们很亲切,边往前走边给周渔介绍今天来这里的事情,“章玲是广告部主任,应该这么说,国家台广告部就是章玲带人一手办起来的。”

“你给我的带子我是交给了我们的主编何一民,何主编听过我的转述后,又看了你们的带子,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这虽然不是我们报社的责任,我们也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但对于倡导服务新风气是有帮助的。”

“所以何主编就专门跑了一趟部委,找了新闻出版局的领导,说服了领导后,由领导接洽的广电领导。最后才联系到这位章玲主任,你们的带子是她看过后认为可以,才拍板通过的。”

“她提出要见见你,这才有了今天这次见面。”

周渔倒是一点都不意外,即便是她,如果有人给她带来一个新且好的东西,她也想见见拿来的人。为的是两点,一是怎么想出来的,二是怎么去改进。

国家台这种地方,总不能拿来就用,更何况,徐一骏本就不是广告导演,也是第一次拍广告片,很多东西,是没有经验的,恐怕节奏什么的的都有改进的地方。

还是上次来的那个楼,不过这次不是去一楼的资料室了,他们经过了一楼排队的人们,被徐飞带着直接上了二楼。

二楼和一楼完全不一样,一楼跟普通工厂里的办公楼一样,都是一间间的小办公室,而二楼被完全打开,是个开阔的大办公室,这会儿不少人正忙的热火朝天。

徐飞带着她一路进了最里面的一间办公室,章玲正在工作,也没抬头,一边忙着手中的事儿,一边说:“公益广告是你想的吗?这个概念很好,虽然没有投放过,但一看就觉得应该是国家台做的事情。”

周渔肯定不能归到自己头上,不过她也没说谎,“是在杂志上看到的,是国外的形式。”

章玲点点头:“我猜也是,国外的电视行业我们发达太多了,我们有很多学习的地方。这次也是个尝试。”

她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恐怕也很忙,仅仅聊了这几句话,就有人过来敲门找她问询,她又解决了对方的一个小问题,这才扭头开门见山,“但是你们这个广告片想法虽然好,但拍的不是很成熟。这是谁拍的?”

“徐一骏。是南河制片厂的导演,很有才华。”

章玲想了想,显然印象里没这号人,直接说:“这样,缺一些镜头,节奏也不对,要不让他把素材送过来,我们再剪辑一下。”

这意思可就不明白了,是让帮忙还是彻底换人?

周渔也不好说,也不好问。

周渔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只能换了种说法:“不如这样,我让徐一骏带着素材过来,你们把整改意见给他,让他自己剪辑。他是南河制片厂最好的导演,我相信他能做好。”

章玲本身低着头呢,这会儿却抬起了头,审视一般的看着周渔,她已经四十多岁了,是位成熟老道的干部,更何况,她能单枪匹马将广告部组合起来,就说明她的领导力绝对优秀。

这样的人审视一个人的时候,是有压力的。

不过周渔并不惧怕审视,徐一骏本来有自己的工作,是她承诺了人家,才让人家抽空拍的广告,她不可能让他放弃署名。

周三春和张小翠都留在了楼下,这会儿只有徐飞在场,他显然看出了这两位女领导之间的火花碰撞,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说。

还好,不多时,章玲先开了口:“我们广告部目前没有配置导演,我们只有审片,你叫他来一趟吧。”

周渔笑着说:“好我等会立刻给他打电话。”

章玲刚刚还忙,这会儿居然不忙了,笑着问周渔:“我看了你们的广告了,很不错,居然跟公益广告是完全不一样,你们对播出时间有想法吗?”

周渔就说:“我想等着公益广告上了我们就上,现在暂时不上。至于位置,我们想在新闻联播后面。”

章玲翻了翻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我记得好像还有个空,应该差不多,到时候定了公益广告的时间,会联系你的,周经理。”

章玲忙得很,并没有时间多聊,很快就送客了,不过她专门跟周渔握了握手,但并没有多说什么。

等着下了楼,徐飞跟周渔感叹,“章主任不好说话出了名,可她今天格外好说话。”

发广告肯定是有时间段的,但新闻联播后面可是热门,想上得排期,怎么可能说是就是了呢。

周渔没回答,他哪里懂女人之间的相互欣赏。

不过周渔今天没有放徐飞走,拉着他去了一家国家饭店,说是谢谢他。徐飞又拉扯不过周三春,只能去了。

结果,谢了半天后,周渔就问他:“我发现京市这边摆摊的很少,我们昨天去地安门那里逛,还碰到了一个偷偷卖袜子的大姐,本来想买几双呢,居然有人抓,她匆匆忙跑掉了。”

“我们还想在京市开店呢,发现这怎么还不如南河松快?”

徐飞常年在京城,外加作为记者,对政策和各种消息都了解,自然知道原因,不过他自认为算是知道周渔这么热情的原因了,要问他事儿啊。

他不得不说,周渔是他见过的,最像商人的商人,简直没有她不敢想不敢做的。

可是……他真是很喜欢周渔这种敢想敢拼的性子,所以并不介意,梳理了一下回答:“我认为你们在京市开店,这不是合适的时机。”

“首先,我给你个数据,从79年到81年,京市新增人口就业只有3.5%来自于个体户。其他的都是通过顶替,集体企业等,解决了就业问题。也就是说,京市目前的政策,对于个体户并没有倾斜。”

“其次是咱们老京市人对于个体户这事儿的想法,我采访过很多人,大部分人都觉得这不是个正经工作。首都人,怎么能当个体户呢。就算干了,以后有机会也得换个正经工作。”

“这两点是回答你,为什么京市明明是首都,个体户却看不见的情况。至于你现在开不合适,我给你的理由是,大家也不接受。去年,市里成立了一个大市场,就在西城,结果有人带头写了联名信,要求迁走。甚至有人还把人家的棚子给推到了。”

“你这个太平庄以南不能摆摊,也是这个原因。”

“所以,我认为,你还是等个合适时机,市场经济如火如荼,相信不会太久,但如果贸然进入,我不懂商业的运行,但从目前的情境来看,即便是你们的口碑很好,也不利于发展。”

周渔不得不说,专业人士分析的的确靠谱,她直接说:“我听劝,多谢。”

饭吃完,徐飞就准备离开,哪里想到,周渔却从张小翠手里拿了两个锦旗出来,冲他说:“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送东西不合适,口头表达也太轻了,我想这个你们应该愿意接受。”

徐飞都愣了。这东西他同事有啊,上次报道的时候,救了一个跌倒的老人,人家家属送来的。

全社唯一一份,香疙瘩。

他们都围观看了半天,现在被挂在他身后的墙上,那真是显摆极了。

他可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有。年轻的徐飞记者没忍住,眉头间的皱纹都不见了,笑着说:“你还准备这个,那我就接受了。谢谢!”

周渔递给他,还问了句:“这会儿我没那么市侩了吧。”

徐飞一下子愣了,他想啥咋都被人看出来了。

回到旅店,周渔还乐呢,这个徐记者挺好玩的,明明写文章挺厉害的,脸上也严肃的很,但却很容易破功,一猜一个准。

不过,来了八天,事儿终于办好了,周三春直接没回来,去火车站买回程票去了。周渔赶紧给徐一骏打了个电话。

徐一骏这会儿正在家里躺着呢,他们厂要顺应市场,拍个爱情故事,那自然要谈恋爱,要缠绵悱恻啊。

结果呢,给他派了个德高望重的老导演,那真是视恋爱如洪水,全给他删了,还骂他一脑袋小资情调,思想有问题。

他直接拍了桌子,冲着对方说:“庐山恋都拍了两年了,观众喜欢什么,你不知道吗?你要这么拍,我不陪了。”

然后结果就是——他被暂停工作,让他反思。

徐一骏敢于这么喊,一方面是真受不了了,另一方面是因为给周渔拍了广告,他总觉得他有一条退路。

他立时给周渔打了电话,想问问广告怎么样了。南州总店的工作人员说,周渔还没回来。这一等就是五天,徐一骏是真煎熬,他都想了,不行,他就委屈委屈,回去道个歉,可又心里不甘,太憋屈了。

就这样左右摇摆下,周渔的电话来了。

徐一骏连拖鞋都没穿,直奔邮电局给周渔回了电话,第一句话就是:“周经理,一定要告诉我好消息,千万要告诉我好消息!”

他这样,倒是把周渔吓了一跳,不过一想就大体猜到了,“是好消息。”她先回答。

那边徐一骏绷着的弦立时就松开了,他没忍住,居然对着电话呜呜呜的哭了起来,周渔叹口气,搞文艺的就是多愁善感,不过她也理解,等着徐一骏哭完了,她才把章玲的要求说了,“来回路费,食宿都报销,我对你就一个要求,拍好!”

徐一骏声音里带着决然:“放心吧!我一定得拍好,我再也不回这破地方了。”

周渔从京市回到南河的时候,徐一骏已经带着大量的素材去了京市,周渔在南河转了一圈,这一个多星期,依旧有不供货的工厂,不过好在周渔的话稳住了一部分,外加蒋学名他们八个人在外面,没有停歇的找货源,如今一号店的货非但没减少,种类还更多了。

就是有一点,还是缺少名牌厂家的支持。

不过这点,周渔预测,等着日报的文章一发,公益广告一放,就会缓解,而且她还有种预感——国家媒体都在倡导,那么政策肯定会出来的,到时候,他们就是先锋,谁也动不了了。

在南河转了一圈,周渔就回了南州——这会儿都已经六月底了,食用菌合作社已经成立,林巧慧成了经理,秋桂婶是副经理,两位女将顶起了门户。

马上就要高考,梅树村今年有六位考生,这会儿已经从学校回来了,周渔手一挥,直接给考生在考点附近租了旅馆,可以带人陪考。周渔还承诺了:“考上大学有大奖励。”

一时间,学风本就浓厚的梅树村再次进入到了疯学阶段,人人都知道:“读书有出路!”

到了七月,先是徐一骏在一个夜晚突然打了电话过来,告诉周渔:“过了。”随后是章玲的电话打了来,“定在7月4日播出,时间是新闻联播后。”

居然放在这个寸土寸金的时间,显然对倡导服务新风是极为重视的。

7月四日这天,先是国家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社会主义更需要商业道德》的文章,吹响了这场对于服务新风讨论的最终号角。

随后,当天晚上,习惯了看电视的人们,在新闻联播结束后,像是平常一样,等待着天气预报,看看明天是什么天气。

往日里,从七点半到七点三十五,中间的五分钟都是广告时间,说真的,这会儿的广告没什么看头,而且显然这些广告投放时间都是成段的,最近都是北京手表厂和甘省一家酒厂的广告,大家也看够了。

哪里想到,今天却不一样,手表的广告过后,出现的不是一个酒瓶,而是一个大家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场景——百货大楼!

这怎么跟平时不一样了。

然后就瞧见柜台前面站着几个顾客,而柜台后面,两个售货员正在一边聊天一边嗑瓜子。

为首的男顾客小心地问:“同志,能不能把那瓶洗发膏给我看看?”

售货员略微抬头,吐了口瓜子,跟没听见一样,接着聊了起来!

这场景可太熟悉了,津市纺织厂的女工赵云,这会儿好不容易忙完了一天,收拾好了碗筷,坐下来看看电视,顿时怒了:“这电视怎么回事?也不拍点好的。去供销社就这样,怎么看电视还这样,气死了!”

不过,她的话音刚落,就瞧见情景一下子变了,这会儿则变成了百货大楼里,一对年轻的新人站在服装专柜面前,一个售货员正在低头打毛衣,女孩笑着问:“售货员,您能把那件衣服给我看看吗?”

售货员头也没抬,“你买吗?不买不给看!”

赵云都蒙了:“这是干啥?把他们的样子拍出来给我们看有什么用,他们又不改!”

赵云的丈夫也坐了下来:“不能这么干!这可是国家台,往下看!”

果不其然,画面一转,就瞧见第一个买洗发膏的男顾客出现在另一个柜台前,售货员正微笑着冲他说:“买东西就得多看看,我们这里有三种洗发膏,我都给您介绍一下。”

随后,第二个买衣服的女孩也出现在了一家新的百货大楼的服装专柜,这次并没有柜台,售货员拿着衣服对女孩说:“试试吧,试试才知道合适吗?”

随后场景变化,并排的两个百货大楼,一个门可罗雀,贴着倒闭分流的标题,一个门庭若市,上面写着新店开业。

最终,一个大标语打了出来:礼多生意好!

说真的,这广告其实在后世看很一般,还有些直接和简陋,与周渔一开始设计的也有些不同,但不得不说,在1982年,这已经是新潮了。

这是一个故事性的广告,是原先没有的。更何况,它还用了对比的手法,生动表现了服务不好可能导致的后果——倒闭。

这一方面是解气,另一方面也传递了新导向。

周渔虽然觉得一般,可万万没想到的是,看过的人都很满意!

姜桂香就给周渔打电话说:“这广告好啊,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以后我去供销社,他们再敢态度不好,我就跟他们说,礼多生意好!我看他们还敢态度不好吗!”

与此比较,梅树村门市部一号店的广告就没那么多花头,他们只有一个场景,一个漂亮女孩走在一号店内,冲着大家微笑着说:“我们梅树村门市部一号店承诺:产品自售出之日起7日内,如有质量问题,顾客可以选择退货、换货或修理。”

“产品自售出之日起15日内,如有质量问题,顾客可以选择换货或修理。”

“如在有效期内修理两次,仍不能正常使用的产品,消费者可凭修理记录和证明,调换同型号同规格的产品或按有关规定退货。”

最后,她笑着说:“你们的满意,就是我们的荣耀!”

两个广告播出时间,相差不过十五分钟,但符合一句话:“好东西是比出来的。”

因着这三个承诺,还有漂亮的装修:一号店彻底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