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就你这石头一样的臭脾气, 没人愿意同你和好。”

陆怀如都把话说到了这等份上,却见某人真如石头一样,果真油盐不进, 只哼了一声,头也不回地踏出了毓星宫。

贵妃捂了心口, 身边的宫人孟姑姑连忙端了温茶过来, “娘娘万万莫同侯爷置气,侯爷脾性如此,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好在他也是伤不了侯夫人的。”

话是这么说不错,但把人家关在家里算怎么回事?满京城里打听打听, 谁人把自己的娘子锁在家里?

陆怀如道,“明日再把他叫进宫里来!”

她发了话下去, 想着明日要把他摁在殿里,好生跟他分说明白,赶紧把人家放出来。

谁知翌日下了朝,跑去传话的宫人打了个来回, 什么人都没带回来, 苦着脸回禀。

“娘娘, 奴才照您吩咐,请了侯爷来毓星宫, 但侯爷根本无有理会,径直打马、扬长而去了。”

这话说得, 好似弟弟那冷峻不化的神色,都出现在了陆怀如眼前。

陆怀如眼前当真晃了一晃。

“娘娘!”左右宫人连忙上前扶了她。

好在贵妃还年轻, 不至于真气到倒了地。

只是她远远看去宫外永定侯府的方向——

这臭脾气,爹娘不在,还有谁人能管得了他?!

*

积庆坊, 永定侯府。

他晚间又回到了正房里。

杜泠静得了年嘉传的信,说她已经把事情同贵妃娘娘说了,贵妃娘娘当日下朝就请他进了宫,想来杜泠静很快就能被放出来。

可这前后五六日了,日子一脚跨进了三月里,他还是根本不许她出门。

可见是连贵妃娘娘,也根本管不了他。

此时杜泠静见他回来,就要睡去西厢房里去。门还没出去,就被他握住了小臂。

“你六天六晚,都没同我说一句话了。”

从他让嬷嬷熏香那晚之后。

可他把她关在家里不放她出去,连娘娘都奈何不了他,就如同他在朝堂里呼风唤雨,连窦阁老都不能压下他一样,他想怎样就可以怎样。若是慧王殿下上位,那么普天之下,更是任他予取予求。

但嘴巴长在别人身上,她不欲同他多说一个字,他还能撬开她的嘴巴不成。

她越发绷紧双唇不言语。

她一脸的冷淡,似河冰坠在心口之上,冷得令人心口缩了又缩。

但她不说话,他有什么办法能强迫她开口,只能将她打横抱起,将她困在床榻里面。

帷帐之间,迫她与他共枕同眠。

……

次日他去上了朝,宫里却来了人,是贵妃娘娘身边的孟姑姑,自未嫁前就伺候她的人。

孟姑姑对侯府自是熟门熟路,但侯府如今的女主人已经换了人,孟姑姑丝毫不托大,不紧不慢地在外等待。

杜泠静却没想到娘娘派了孟姑姑来,连忙换了衣裳往前厅迎接。

她甫一到厅里,就明白了孟姑姑的来意。

贵妃娘娘让人赏赐了好多东西下来,打了慧王殿下尤爱她那海贝风铃的名义。可这些物什价值远在风铃之上。

娘娘不是道谢的,是实在拿自己的弟弟没有办法,来“道歉”的。

杜泠静当不得,孟姑姑却让她只管谢恩领下,接着遣了人散了,单独从袖中取出一物来。

“娘娘说那些都不当什么,侯夫人也不缺这些金银珠宝。但娘娘只盼夫人这些日子能稍稍开怀些,拾起从前的手艺,给夫人打了条络子。”

话音落地,杜泠静吓了一大跳。

她连忙站起了身来,“怎敢当娘娘为我打络子?!”

这事若说出去,当然是没有规矩的事,但孟姑姑却道。

“娘娘已经打了,夫人就手下吧,侯爷脾气确实……唉,只盼夫人别太计较。”

杜泠静心里明了。

络子其实不是给她打的,是为了娘娘那没人奈何得了的权臣胞弟。

娘娘也是心软之人,同某人真是不一样。

杜泠静只好接在了手中,收了过来,要叩谢,又被孟姑姑扶了起来。

那是一条水绿色的长绦子,可以系在腰间,也可悬于裙边。叠放在一起时,只觉制法繁复静美,是杜泠静完全不曾见过的,但让那绦子垂下来,却如同流水自腰间流淌而下,犹如山涧里的飞瀑一样。

杜泠静怔然,“娘娘手艺巧夺天工,对泠静亦是太过垂青。”

孟姑姑笑道,“娘娘只盼夫人能开怀些。”

她道这种技法本身就有祈福之意,“娘娘让夫人不必放起来,时常戴着才好。”

她说着又从袖中取出一条绦子里,“其实还有一条,是娘娘顺手,替侯爷也打了。”

但相比方才那条如同流水一般的绦子,这条给某人的,却黑不溜秋,且用了硬线,在尾出团成了一条黑团。

杜泠静看得迷糊,孟姑姑清咳一声。

“娘娘也是气到了,打了条发了黑的石头的绦子给侯爷……”

发了黑的石头……

杜泠静紧紧抿住双唇,才将不该有的笑压了下去。

她连忙岔开话,赞了贵妃娘娘的女红,“想来娘娘时常为皇上和小殿下动些针线。”

她说去,不想孟姑姑没有接话。

孟姑姑道,“娘娘确实善于女红,尤其擅这种极其复杂的绦子,宫里的针线局里,会做这等络子的人也没几个。”

但她说打这种绦子太过费心神,“娘娘寻常也是无暇,多年未成做过了,尤其自雍王殿下离宫别住之后……”

孟姑姑说到这,不再继续,只轻叹了一声。

杜泠静多少了解一些。

雍王自他生母邵氏去世后,两三岁就跟了刚嫁了殷王的陆怀如,一直跟着她长大,从一个步子蹒跚的小儿,到渐渐长成少年。他不会记得生母邵氏,但一定记得将他养大的陆怀如。

可最终,母子还是生了嫌隙。

关于宫里众人的密事,杜泠静也是一知半解,恐怕除了当事之人,以及“无所不能、无所不通”的陆侯,旁人都不能知晓全貌。

好似陆怀如当年嫁进殷王府的事,彼时杜泠静正随父亲在京中,算是亲见了此事,却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那正是弘启十四年,永定军被困关外,鞑靼突然要与朝廷议和,朝中文武就主和还是主战,几乎要在朝堂上大打出手。

彼时先帝的三、四、五皇子皆南下代先皇祭祖,并不受宠的殷王也就是如今的皇上,未能同行,留在了京中。

但先皇因文武之间主和还是主战争论不休,他亦无法决断,竟急火攻心病倒。这等时候,几位争储的年长的皇子皆不在,只能领殷王临时监国。

殷王于此事上一下有了决断之权。

便是此时,陆怀如入了殷王府,这位众星捧月的陆氏大小姐,自愿给殷王做了妾室。

人是先入了王府,而后才补了纳侧妃之仪。

她悄无声息地嫁过去之后,殷王立时将议和之事暂时搁置,一力主张调兵援助永定军,虽然晚了些,永定军已死伤无数,却也没有彻底折损,后才渐渐恢复至如今……

那时,贵妃娘娘陆怀如,也才刚刚十八岁。

有传闻她其实与永定军中一位年轻将领早就定了亲,杜泠静不知是否确有其事,但那会她家中父祖皆在边关,母亲过世,祖母卧病在床。

半数的永定军等着人支援,朝中僵持不下,无人拍板。

独她为永定军的生死拍了板。

她舍了自己陆氏大小姐的身份,一顶小轿入了王府,做了最不受宠的殷王的妾。

若是殷王没有后来登基为帝,陆氏大小姐陆怀如的命途当如何?

无人知晓。

……

孟姑姑与杜泠静说了会话,说起娘娘也甚是喜欢她送去的海贝风铃。

“殿下就更不用说了,一时挂在廊下听风吹,一时又贴在耳朵旁,问海浪声到底是什么样?”

两人聊了一阵就不早了,恰那位“不可一世”的侯爷下朝归来,孟姑姑道娘娘还有几句话要传于他,便告辞离了去。

杜泠静不知贵妃娘娘又提点了自己的弟弟多少话,可她还是被他关在家中,一步都踏不出去。

谁来下帖子都没用,唯独靖安侯夫人七十七岁喜寿,他将帖子拿到了她书案上来。

杜泠静若是干脆就不出这个门,他也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但这是满京的大事,杜泠静看在贵妃娘娘的面子上,没多计较。

但她还是不跟他说话。

第八日,回京养伤的忠庆伯世子魏琮登了门,顺带将年嘉一并带了过来。

他二人是带了喜礼过来的,杜泠静也去了前面的厅里,一眼看见年嘉身边立着个高大威武的男子。

他身高与陆侯相仿,但显然是不曾脱离战场的将领,通身皆有风沙吹粝之感,更添威猛之气。年嘉站在他身侧,倒显得娇小了。

她在两人身上多瞧了瞧,尤其见着年嘉在这位魏将军身侧,总有些说不出的不自在,她不禁更悄然多看了魏琮两眼。

但就这两眼,被某人紧紧地捉住,他压着眉头,眸光问她看人家的夫君做什么?

杜泠静可没他这么多心思。

况她已经不能出门了,看人也不能看了吗?

以她之见,魏琮比他年岁长一岁,人却比他稳重不知多少,四平八稳地坐着,沉稳寡言间,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书中大将风范。

反观某位权臣侯爷,嚣张跋扈惯了,眼角眉梢都是恣意淫威,不知怎么就叫了“慎如”二字。

慎终如始?

他看起来完全不是那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人。

他还在盯她,眸色更深更沉了,杜泠静不想理会,但也确实不好一直瞧别人。

这会她见下人上了茶来,他右手伤着,厚厚地缠了白布带,茶水放到了他左手边,但他左手也有两根手指受伤。

年嘉不禁向他看去,怕他左手不惯用,亦有手指受伤,去端滚茶端不起来。

但魏琮面色无有一丝改变,不疾不徐地先捏着碗盖撩了两下茶叶,反而放了盖子,稳稳当当端了起来,颤都没颤一下。

杜泠静见年嘉显然松了口气,可目光不经意间,却忽然与她夫君投去的目光撞了个正着。

两人目光隔着厅中央的空荡,在半空中倏然偶遇,年嘉便连忙别开了去,装作一副完全没着意过对面的人能不能吃茶的样子,掩饰地用茶碗盖子隔开与他的视线,低头在茶盅里连着啄了好几口。

杜泠静一边瞥见了她那仓皇的模样,一边却见魏琮可没她那般古怪,眸色缓着,眉眼间似乎还添了二分不易察觉的笑意。

而年嘉根本不敢多看人家一眼。

杜泠静在书楼里与书打交道惯了,倒是第一次觉得眉眼官司还如此有趣。

不过年嘉也发觉她在看了,连忙朝她瞪来,而魏琮也同上首的侯爷,说起这半年来陕西都司和陕西行都司所辖军中之事。

四人先浅浅说了几句,宗大总管令人摆好了宴席。陆侯夫妇自是邀请二位贵客赴宴。

到了宴席上,宗大总管亲自为魏琮布菜,魏琮连道不当,陆慎如只让他稳稳坐好。

他右臂连同右手伤势极重,左手也不方便,好在走动并无阻碍。

宗大总管为他布好菜便下去了,宗大总管走了,杜泠静便见年嘉又偷看了他几眼,然后趁他不注意,飞速夹了一筷子菜给他。

有点像是应付差事照应他,却连应付差事都不让他瞧见。

他是在同陆慎如说话,可这句正好说完了,回头时捉到了年嘉放了菜就飞走的筷子。

“多谢郡主。”他轻声道。

年嘉完全没想到,这么快还是被他看见了,不得不回了一句却也不敢看他,只催促道。

“世子快些吃吧。”

男人眉眼含笑。

“好。”

杜泠静觉得有趣极了。按照年嘉之前给她的说法,说在西安无聊得要命,也不曾去找过魏琮,两人虽然成婚三年,但跟陌生人也差不多。

可眼下看来,恐怕人家不当她年嘉郡主,是陌生不相熟的人。

杜泠静正暗暗觉得有趣,却发现自己碗中也落入了一筷子菜。

有人也给她夹了菜。是一筷子无刺的鱼身嫩肉。

是那位侯爷。

照理,她也该说一句“多谢侯爷”,但杜泠静没开口。

陆慎如又往她碗中夹了连筷子菜,她还是不开口,就当没看见一样。

八天了。

陆侯这顿饭吃的,只觉不是鱼被割破了胆,就是时蔬里被放了黄连,一道比一道不是滋味……

一顿饭下来,酸甜苦辣各有人尝到。

四人在花园里浅行了几步,魏琮不远万里从西北回京,自不是回来吃饭的,陆慎如也晓得他的意思,不时便吩咐人随着夫人、陪同郡主往后花园游春,自己则与魏琮往远岫阁单独说话。

那二人不在,杜泠静和年嘉倒也乐得自在,尤其年嘉大松了口气。

杜泠静笑问,“我瞧着世子为人甚是稳重周道。”

“谁说不是了?”年嘉回道。

“那怎么你同世子……”

成婚三年还古古怪怪的?

后半句杜泠静没问出来,但年嘉怎么会听不懂,可她直接岔开了去。

“我们去假山上的漱石亭吧,我瞧着那风光不错。”

杜泠静好笑,见年嘉不想提,自也顺着她不再多言。

倒是年嘉忽的看见了她腰上系着的长绦。

“咦?你这绦子甚是精巧,难得繁复不失灵动,谁人做的?”

杜泠静想到是她请了贵妃训斥某人,便低声告诉了她,“是娘娘给我打的。”

年嘉也吓了一跳。

她道,“陆侯可真厉害,娘娘也治不了他。”

杜泠静也不想提这事了。

不过年嘉看着那绦子道了句。

“我倒是在陕西,听见些关于娘娘的旧事,不知是真是假。”

“什么旧事?”

年嘉左右看了一眼,见周围无人,才轻了声。

“娘娘从前也是定过亲,定的是她外家郭氏的一位年轻将领,但弘启十四年永定军遭遇重挫时,娘娘嫁给了皇上,同那位郭将军自是分道扬镳了。”

“那位郭将军呢?”

年嘉抬头往西北方向遥遥看了一眼。

“娘娘嫁人后的第三年,他战死在了沙场上……”

*

外院远岫阁。

陆慎如与魏琮没什么可绕圈的。

两人自幼一道在军中熬打,一起出生入死不知多少次,他来到京城,踏入朝堂,魏琮便替他留守边关,坐镇西北。

当下他直接问,“你此番回来,可是当年那些细作,又现身了?”

他说完,见魏琮神色敛起,缓缓点了点头。